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6026)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强张兰兰陈木宏胡维芬向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放射虫
  • 2篇白令海
  • 2篇IODP
  • 1篇第四纪
  • 1篇断面
  • 1篇演化历史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涡
  • 1篇上新世
  • 1篇生态分布
  • 1篇生物地层
  • 1篇生物事件
  • 1篇拖网
  • 1篇年龄估计
  • 1篇暖池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意义
  • 1篇转换函数
  • 1篇晚第四纪
  • 1篇晚上新世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陈木宏
  • 5篇张兰兰
  • 4篇向荣
  • 4篇张强
  • 3篇胡维芬
  • 1篇刘建国
  • 1篇王汝建
  • 1篇董艺辛
  • 1篇刘世昊
  • 1篇曾丽丽
  • 1篇周伟华
  • 1篇刘玲

传媒

  • 2篇Scienc...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南海断面春季活体放射虫生态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响应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浮游生物分层拖网取样和Rose-Bengal染色方法,揭示了南海2个断面春季活体放射虫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热带海域活体放射虫生态分布对环境的响应.活体放射虫丰度高值多数出现在25~75 m层,与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最大值层有较好的对应;但在冷涡发育区丰度最高值出现0~25 m层,且在垂向上呈现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发现在湄公河口外的冷涡发育区,受冲淡水的影响,盐度值大幅度波动,从而抑制了活体放射虫的繁盛;此外,发现温度的大幅度变化可能也不利于活体放射虫的繁盛.属种组成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为主要优势种,发现了几个具有热带生态环境意义的指示种:活体Didymocyrtis tetrathalamus tetrathalamus是热带上表层水或混合层的指示种,且可以指示贫营养;活体Tetrapyle octacantha可作为热带海域温跃层、富营养的指示种;活体Acanthodesmia vinculata是一个热带表层、次表层水种;进一步指出T.octacantha和A.vinculata仅在外海海域对冷涡(上升流)有很好的响应,可指示热带上升流;推断活体Siphonosphaera polysiphonia喜营群居生活,其分布与暖涡密切相关;活体Cyrtopera laguncula和Cornutella profunda被发现能在热带海域上层水体甚至是在表层水中出现,表明它们并不是仅限于生活在中深层水中,用作中深水指示种的定义需要进一步商榷.
胡维芬张兰兰陈木宏曾丽丽周伟华向荣张强刘世昊
关键词:中尺度涡
晚第四纪热带边缘海微体古生物群与季风气候的演变特征
南海南部属典型的热带边缘海,位于西太平洋-东印度洋暖池区内,是南海与东亚夏季风的爆发源地。本项研究通过对该海区不同区域的沉积柱状样进行高分辨率的综合地层年代学与古环境替代性指标分析,建立了晚更新世以来热带边缘海的高分辨率...
陈木宏向荣刘建国张兰兰董艺辛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
文献传递
南海放射虫与海表古温度转换函数的建立与检验被引量:5
2013年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分布与现代表层海水温度之间存在着较好的非线性关系。本文根据南海100个站位表层沉积中100个放射虫种类的丰度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方法,经数学分析筛选出29个站位和25个种类,用于探讨南海放射虫的古温度转换函数关系,分别建立了夏季和冬季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程,并讨论它们的共同度、复相关系数、解释方差和估计误差。分析与检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南海放射虫组合与冬季海水表层温度转换函数公式比夏季转换函数公式具有更好的参数指标与适用特征。文中对转换函数的建立方法与问题做了详细讨论。
陈木宏张兰兰张强向荣胡维芬
关键词:放射虫古温度转换函数古海洋学
Radiolarian biostratigraphy in the Southern Bering Sea since Pliocene被引量:3
2014年
Detailed radiolarian biostratigraphy in the Plio-Pleistocene was analyzed by using samples from IODP Site U1340 that was drilled to a core depth of 604 m in the southern Bering Sea.A total of 227 species belonging to 102 genera were identified.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radiolarian index species at Site U1340,five radiolarian zones since the Pliocene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southern Bering Sea for the first time,and 25 radiolarian bioevents were recognized.Their ages were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age-depth plot that was constructed by the synthetical datum of the effective biostratigraphic and magnetostratigraphic events.The radiolarian zones at Site U1340 were systematically compared with those in its adjacent regions since the late Early Pliocene,which further improved and interpreted the biostratigraphic datum as well as their correlations in the middle-high latitude of the North Pacific.In addition,the comparative results of radiolarian zones show that Botryostrobus aquilonaris Zone emended in this paper is equivalent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same zone defined by Hays,1970,and Druppatractus irregularis-Dorydruppa bensoni Zone as well as Spongodiscus sp.Zone,newly proposed in this paper,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Cycladophora sakaii Zone and Stylatractus universus Zone in the subarctic North Pacific,respectively.
ZHANG QiangCHEN MuHongZHANG LanLanWANG RuJianXIANG RongHU WeiFen
关键词:晚上新世生物事件年龄估计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at IODP Site U1340 in the Bering Sea and their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被引量:2
2015年
在从在 Bering 海的 IODP 地点 1340 的沉积的克莱矿物质集合和 crystallinities 被分析以便跟踪沉积来源并且重建 Bering 海的 paleoclimatic 历史自从上新世最后 4.3 Myr。结果证明在地点 U1340 的泥土矿物质被 illite 统治,与绿土和绿泥石的中等数量,并且次要的 kaolinite。沉积来源研究建议在学习核心的泥土矿物质集合和他们的来源首先被气候条件控制。在温暖的时期期间,泥土矿物质主要从邻近的阿留申群岛之土人岛发源,并且 smectite/illite+chlorite 比率增加了。在冷时期期间,泥土矿物质首先从阿拉斯加人区域被导出,并且 smectite/illite+chlorite 比率减少了。把比率和泥土矿物质 crystallinities 基于 smectite/illite+chlorite,古气候的进化历史在 Bering 海被揭示。一般来说, Bering 海被温暖、湿的气候状况从 4.3 ~ 3.94 Myr,然后从 3.94 ~ 3.6 Myr 与提高的火山作用联系的冷、干燥的状况描绘。此后,气候逐渐地变得冷、湿,然后自从 2.74 Myr,被一个冷、干燥的条件统治,可能由北半球冻结成冰的增强导致了。从 1.95 ~ 1.07 Myr 的间隔是逐渐地变得冷、湿的气候的一个过渡时期。在中间的更新世以后转移 1.07 ~ 0.8 Myr, Bering 海主要被冷、湿的气候分别地在 0.42 妈 MIS 11, 0.33 妈 MIS 9 和 0.12 妈 MIS 5 与温暖的气候的几间隔管理。在最后 9.21 kyr 期间 Holocene, Bering 海首先被相对温暖、湿的气候的条件描绘。
ZHANG QiangCHEN MuHongLIU JianGuoYU ZhaoJieZHANG LanLanXIANG Rong
关键词:古气候意义IODP矿物组合白令海演化历史
白令海南部上新世以来的放射虫生物地层被引量:3
2014年
国际上至今尚未在白令海建立起可供区域对比的晚新生代放射虫生物地层,总体上该海区的地层序列研究程度较低.利用IODP323航次U1340井位中保存较好的放射虫化石对白令海南部上新世以来的层序进行了详细的生物地层学分析,从604 m长的岩芯中获得放射虫102属、227种.依据该井位中放射虫地层标志种的分布特征,建立白令海南部上新世以来的5个放射虫生物化石带并识别出25个放射虫地层事件;综合U1340井位中有效的生物地层事件年龄和古地磁数据的综合分析结果建立相应的深度-年龄曲线,估算了各生物地层事件绝对年龄的近似值;对U1340井位与其他邻近海区已建立的早上新世晚期以来放射虫化石带进行系统对比,进一步完善并解释了北太平洋中-高纬度的放射虫地层资料及其相互关系,对比结果表明本文修订后的Botryostrobus aquilonaris带相当于前人同名化石带的中上部.新提出的Druppatractus irregularis-Dorydruppa bensoni带和Spongodiscus sp.带两个新化石带分别与北太平洋亚极区发育的Cycladophora sakaii带及Stylatractus universus带相当.
张强陈木宏张兰兰王汝建向荣胡维芬
关键词:IODP白令海生物地层
西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沉积物中的放射虫
<正>本书是西北太平洋沉积物中放射虫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对上新世以来西北太平洋高纬度海区放射虫种类进行详细的特征描述与系统分类,记述了放射虫泡沫虫目和罩笼虫目的 39科152属397种,大部分属于新记录种,建立21个新种...
陈木宏张强张兰兰刘玲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