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416903)

作品数:9 被引量:205H指数:6
相关作者:王辉民温学发张心昱杨风亭付晓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杉木
  • 2篇土壤碳
  • 1篇氮沉降
  • 1篇氮素
  • 1篇凋落物分解
  • 1篇雪灾
  • 1篇亚热带
  • 1篇有机氮
  • 1篇有机物
  • 1篇有机质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杉木林
  • 1篇水解酶活性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壤环境
  • 1篇土壤环境因子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王辉民
  • 4篇温学发
  • 3篇付晓莉
  • 3篇张心昱
  • 3篇杨风亭
  • 2篇孙晓敏
  • 2篇陈伏生
  • 2篇王晶苑
  • 2篇李丹丹
  • 1篇周华
  • 1篇张文江
  • 1篇樊金娟
  • 1篇邸月宝
  • 1篇马泽清
  • 1篇徐兴良
  • 1篇李倩茹
  • 1篇王绍强
  • 1篇王继富
  • 1篇何念鹏
  • 1篇欧阳华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冰雪灾害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结合中亚热带江西千烟洲人工针叶林2005、2008和2011年3次树木清查数据以及树木相对生长方程,比较了2008年1月南方冰雪灾害前后的NPP,评价了森林生态系统灾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乡土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比外来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抗灾害能力强;在个体水平上,胸径(D)较大的树木抗灾害能力较差。灾后马尾松与杉木的D增长率降低,而湿地松增大。冰雪灾害导致大量碳(10.44 t C/hm2)从乔木层碳库转移到死生物量碳库,占乔木层碳储量的18.28%。灾前NPP和碳利用效率(CUE)分别为736.23 g C m-2a-1和0.41;灾后经过近4年的恢复,NPP和CUE分别为683.08 g C m-2a-1和0.38。
王静温学发王辉民王晶苑
关键词:冰雪灾害净初级生产力
种内竞争和残落物覆盖对杉木和檵木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细根对生态系统养分、水分和碳循环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细根可塑性的研究多集中于乔木树种,对灌木少有研究。本研究以杉木(乔木)和檵木(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研究种内竞争和残落物覆盖对2物种1级和2级细根形态特征(比根长、直径和分枝比)及养分吸收能力的影响,揭示种内竞争和林下管理措施(残落物覆盖)对2物种细根塑性和养分吸收策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残落物覆盖、种内竞争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杉木细根形态特征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残落物覆盖显著提高了檵木1、2级根分枝比,残落物覆盖、种内竞争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降低了檵木1级根的直径。檵木细根属性的这些变化增加了其细根的养分吸收速率。因此,增加杉木林残落物覆盖使林下檵木细根形态特征的变化更利于土壤养分的高效吸收,进而可能会与同土层中塑性差的杉木细根产生养分竞争。
王君龙王辉民付晓莉杨风亭陈伏生
关键词:种内竞争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被引量:86
2013年
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和pH环境等的改变及其可能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生长点和科学研究前沿。以生态化学计量学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综述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的基本理论、最新进展、研究热点与难点,旨在促进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生态学的研究。氮沉降持续增加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加速,导致磷限制。氮沉降不但改变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比和降低土壤pH值,而且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以及影响碳氮磷分解的关键酶活性。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抑制和无影响,其影响的差异可能来源于微生物效应的不同。叶片在凋落前有显著的氮磷养分回收,但是根无明显的养分回收,造成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的C:N:P化学计量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DNA/RN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将促进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落物化学计量比改变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王晶苑张心昱温学发王绍强王辉民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微生物
北方温带森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碳矿化速率及酶动力学参数温度敏感性被引量:23
2016年
采集长白山脉龙岗支脉老秃顶子南坡3个不同海拔梯度森林(岳桦林、针阔混交林、红松林)土壤,进行室内温度梯度培养试验,研究土壤碳矿化速率((Cmin))和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G)动力学参数及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海拔和温度对(Cmin)均有显著影响,3种森林土壤(Cmin)均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岳桦林土壤(Cmin)最高.3种森林土壤碳矿化速率温度敏感性[Q(10(Cmin)]大小为岳桦林〉红松林〉针阔混交林,但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土壤βG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加,Vmax的温度敏感性[Q10(Vmax)]为1.78-1.90,Km的温度敏感性[Q10(Km)]为1.79-2.00.岳桦林Q10(Vmax)/Q10(Km)值显著高于红松林和针阔混交林,表明高海拔岳桦林土壤有机碳水解酶动力学参数受温度升高影响最大.
樊金娟李丹丹张心昱何念鹏部金凤王情孙晓敏温学发
关键词:酶动力学温度敏感性温带森林
Effects of continuous nitrogen addition on microbial properties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in a Larix gmelinii plantation in China被引量:5
2018年
Continuous increases in anthropogenic nitrogen(N) deposition are likely to change soil microbial properties, and ultimately to affect soil carbon(C) storage.Temperate plantation forests play key roles in C sequestration, yet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influences of N deposition on soil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are poor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 of N addition on soil microbial properties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distribution in a larch(Larix gmelinii) plantation. In a 9-year experiment in the plantation, N was applied at100 kg N ha^(-1) a^(-1) to study the effects on soil C and N mineralization, microbial biomass, enzyme activity, and C and N in soil organic matter density fractions, and organic matter chemis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 addition had no influence on C and N contents in whole soil. However,soil C in different fractions responded to N addition differently. Soil C in light fractions did not change with N addition, while soil C in heavy frac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ore soil C in heavy fractions was stabilized in the N-treated soils. However,microbial biomass C and N and phenol oxidase activity decreased in the N-treated soils and thus soil C increased in heavy fractions. Although N addition reduced microbial biomass and phenol oxidase activity, it had little effect on soil C mineralization, hydrolytic enzyme activities, d13 C value in soil and C–H stretch, carboxylates and amides, and C–O stretch in soil organic matter chemistry measur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We conclude that N addition(1) altered microbial biomass and activity without affecting soil C in light fractions and(2)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soil C in heavy fractions and that this increase was controlled by phenol oxidase activity and soil N availability.
Kai YangJiaojun ZhuJiacun GuShuang XuLizhong YuZhengquan Wang
关键词:土壤有机物种植园FOURIER
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机制被引量:28
2016年
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对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影响机制还不清楚。在亚热带杉木人工林设立去除凋落物+去除林下植被(LR+UR)、去除凋落物+保留林下植被(LR+U)、凋落物加倍+保留林下植被(LD+U)、凋落物加倍+割倒林下植被归还(LD+UC)处理。通过研究各处理对土壤环境因子(土壤温度(ST)、土壤含水量(SWC)、土壤酸度(p H)、硝态氮(NO_3^--N)、氨态氮(NH_4^+-N)、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土壤碳氮水解酶(β-1,4-葡萄糖苷酶(βG)和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活性的影响,揭示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对杉木林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通过比较LR+U和LD+U处理发现,短期内添加凋落物有增加土壤p H、NH+4-N含量和提高βG、NAG活性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LR+UR与LR+U处理间的比较发现,去除林下植被有降低SWC、p H、NH+4-N含量、NAG活性的趋势,并显著降低了土壤DOC含量和βG活性(P<0.05);(3)将LR+UR分别与LD+U、LD+UC处理进行比较表明,添加凋落物同时保留林下植被显著增加了SWC、p H、DOC和NH+4-N含量,并增强了βG和NAG活性(P<0.05),而且林下植被割倒归还比林下植被正常生长更有利于土壤βG、NAG活性的提高和SWC、DOC含量的增加,但是对ST和NO-3-N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4)土壤水解酶活性与SWC、DOC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总之,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影响碳氮水解酶活性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SWC、增加DOC含量,影响βG、NAG活性;βG、NAG活性增强也会加快土壤有机质(SOM)分解,增加土壤DOC含量。
杨洋王继富张心昱李丹丹王辉民陈伏生孙晓敏温学发
关键词:凋落物林下植被杉木林土壤环境因子
不同林龄杉木氮素的获取策略被引量:23
2016年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氮素获取策略,选择了江西千烟洲森林生态研究站红壤区的3种林龄杉木人工林(5年生幼龄林、13年生中龄林和30年生成熟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它们的氮素吸收策略。结果表明,杉木对硝态氮的吸收受林龄影响,成熟林的吸收速率最高,为(5.72±0.24)μg N g^(-1)干重h^(-1),而中龄林和幼龄林的吸收速率相当,分别为(1.57±0.13)μg N g^(-1)干重h^(-1)和(2.36±0.22)μg N g^(-1)干重h^(-1)。幼龄林((34.33±1.20)μg N g^(-1)干重h^(-1))和成熟林((34.18±2.32)μg N g^(-1)干重h^(-1))对铵态氮的吸收速率相似,均显著高于中龄林((23.33±1.39)μg N g^(-1)干重h^(-1))。杉木对甘氨酸的吸收不受林龄的影响。3种年龄的杉木均对铵态氮表现出强的获取能力,其中成熟林杉木对硝态氮的获取能力明显弱于对铵态氮的获取,但却强于对甘氨酸的获取。这样的结果反映了林龄能影响杉木人工林对无机氮的吸收,但未影响对有机氮的吸收;杉木偏好吸收铵态氮,对硝态氮和甘氨酸的吸收很少。如果能把氮素形态考虑进对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当中,那么可能会极大地改善杉木的生产力。
李常诚李倩茹徐兴良欧阳华
关键词:杉木无机氮有机氮
南方稀疏马尾松老头林形成的种源供给和种子萌发环境限制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南方红壤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南方退化马尾松林种子雨及土壤种子库的调查和光照、水分、温度及酸度的多因子种子萌发试验,分析该地区土壤种子库情况以及各环境因子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于都退化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密度较低(52.2±10.91粒/m2),马尾松种源缺乏(2.5±1.90粒/m2)。光照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P>0.05)。马尾松种子萌发的最适宜环境因子组合是温度25℃,pH=5.5,种子含水率30%;其次是温度25℃(或15℃),pH=6,种子含水率30%;而多因子极端胁迫环境组合是温度大于35℃,pH<4.5,种子含水率5%;且满足组合中任一单因子条件,种子萌发均会受到显著抑制。适度热激作用(种子置于40℃或45℃的高温环境24 h)可能对马尾松种子萌发有积极影响,但过度的热激作用(处理时间大于36 h或温度高于50℃)则会降低种子萌发率。马尾松对水分胁迫有一定的抗性,但极端干旱时(种子含水率低于5%)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研究证明,马尾松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因子的协同作用,任何单方面极端条件都会对种子萌发产生不利影响。
万杨付晓莉杨风亭王辉民
关键词:马尾松种源环境状况种子萌发
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不同重建方式下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26
2012年
森林重建被认为是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查研究了两种重建方式(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并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自然更新的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土壤+枯落物)约为257.59thm-2,人工营造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蓝果树(Nyssasinensis)林分别为230.93和163.49thm-2,表明在亚热带九连山区,自然重建方式在森林碳汇功能上优于人工重建方式.但上述森林碳储量仍然显著低于地带性植被的碳储量(299.13thm-2),表明这些森林仍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自然重建方式经济投入少,对土壤碳库扰动较小,且植被碳储量显著高于速生人工林,说明在种源丰富、自然环境较好的亚热带林区,在30多年的时间尺度上自然重建方式具有较高的固碳效益,这对于我国碳汇林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固碳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邸月宝王辉民马泽清杨风亭张文江付晓莉梁跃龙周华
关键词:碳储量亚热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