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作品数:8,715 被引量:47,670H指数:45
相关作者:史献明董稚明杜国义刘刚郭炜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59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15篇医药卫生
  • 33篇文化科学
  • 29篇农业科学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9篇哲学宗教
  • 19篇生物学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理学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128篇细胞
  • 618篇蛋白
  • 508篇肿瘤
  • 458篇动脉
  • 416篇血管
  • 405篇血清
  • 389篇护理
  • 372篇糖尿病
  • 366篇糖尿
  • 346篇术后
  • 342篇手术
  • 328篇疗效
  • 323篇预后
  • 304篇老年
  • 271篇基因
  • 260篇腺癌
  • 254篇综合征
  • 246篇静脉
  • 245篇免疫
  • 242篇梗死

机构

  • 913篇河北医科大学...
  • 731篇河北省人民医...
  • 730篇河北医科大学...
  • 618篇河北医科大学
  • 531篇华北理工大学
  • 500篇河北医科大学...
  • 497篇河北医科大学...
  • 472篇河北北方学院...
  • 311篇河北省胸科医...
  • 305篇河北省儿童医...
  • 269篇唐山市人民医...
  • 235篇承德医学院附...
  • 234篇河北大学
  • 229篇石家庄市第一...
  • 183篇邯郸市中心医...
  • 175篇唐山市妇幼保...
  • 174篇开滦总医院
  • 153篇唐山市第二医...
  • 140篇石家庄市第三...
  • 119篇邯郸市第一医...

作者

  • 56篇史献明
  • 44篇董稚明
  • 43篇杜国义
  • 42篇郭炜
  • 42篇董占军
  • 42篇刘刚
  • 39篇郭艳丽
  • 36篇田素斋
  • 34篇杨新明
  • 33篇陈永明
  • 32篇闫东
  • 31篇邝钢
  • 30篇李贤
  • 28篇王希柱
  • 26篇杨顺林
  • 26篇王海峰
  • 25篇张宁
  • 25篇王秀丽
  • 23篇单保恩
  • 21篇唐丽梅

传媒

  • 1,084篇河北医药
  • 60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09篇山东医药
  • 18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75篇中国医药导报
  • 160篇临床误诊误治
  • 157篇中国煤炭工业...
  • 155篇中国药业
  • 129篇医学动物防制
  • 116篇现代中西医结...
  • 112篇解放军医药杂...
  • 84篇中国综合临床
  • 82篇河北医学
  • 80篇中国全科医学
  • 72篇中国妇幼保健
  • 70篇广东医学
  • 69篇中国药房
  • 69篇疑难病杂志
  • 68篇临床荟萃
  • 66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78篇2023
  • 645篇2022
  • 939篇2021
  • 1,076篇2020
  • 1,009篇2019
  • 871篇2018
  • 847篇2017
  • 801篇2016
  • 532篇2015
  • 363篇2014
  • 308篇2013
  • 272篇2012
  • 255篇2011
  • 188篇2010
  • 104篇2009
  • 48篇2008
  • 35篇2007
  • 20篇2006
  • 16篇2005
8,7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CSF的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无管腔狭窄及无慢血流者85例(对照组),CAG示CSF者85例(慢血流组),以及CAG示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者85例(狭窄组)。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测定3组患者血浆中NO、ET-1的水平。结果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ET-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血浆ET-1低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NO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血浆NO高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和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慢血流组和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T-1升高、NO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尿酸升高以及吸烟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以及吸烟可能参与CSF的病理生理发生过程,内皮功能损伤与CSF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王涛李远肖文良姜志安张晓光殷洪山赵淑健张松杨增芯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
藻酸双酯钠局部注射及手术治疗睑黄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睑黄瘤是原发性家族性黄色瘤的一种,为脂质代谢障碍性黄瘤病,是由于脂质沉积引起的一种皮肤表现,主要是吞噬了大量脂质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即黄瘤细胞浸润而成。好发于上眼睑内眦部,呈淡黄色柔软的扁平疣状隆起,多为对称性。皮疹较持久,早期为单个或数个黄色小斑点,或进行性多发,并可逐渐变大、隆起增厚、相互融合,呈圆形或椭圆形,上、下眼睑均可累及,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有报道男性发病率0.3%,女性发病率1.1%,可伴有血脂过多、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赵雪莲苏晓光张锤张春莉张卓男张洁韩朋
关键词:睑黄瘤藻酸双酯钠注射液皮内注射
硫酸镁外加湿热敷预防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从外周静脉穿刺,并将导管末端置入上腔静脉的方法,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尤其是化疗用药等。白血病的主要临床用药途经为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除全身毒副反应外,对血管壁的刺激性也很大,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外周静脉炎,因此,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才能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PICC是一种安全、长期、有效、患者痛苦小的治疗途径,但在使用过程中须高度重视其并发症的发生,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寿命,
丹海永卢宝金尹维宁刘瑞颖
关键词:硫酸镁湿热敷PICC静脉炎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脑胶质瘤和11例正常脑组织中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bcl-2在正常脑组织、低、高级别胶质瘤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78%、10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00%、8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Caspase-3在肿瘤组表达呈负相关(r=-0.814,P<0.05).结论 在胶质瘤中bcl-2表达增高,通过抑制Caspase-3表达,失去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促进胶质瘤的增殖和恶性进展.
刘力强方艳伟孙志敏李文华耿少梅赵宗茂焦保华
关键词:胶质瘤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免疫组织化学
构建颅内动脉瘤3D模型指导动脉瘤夹闭的诊治体会被引量:4
2015年
颅内动脉瘤是局部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病理性囊性膨出,常见于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1]。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有开颅动脉瘤夹闭及介入栓塞两种方法,在临床动脉瘤夹闭手术过程中术者主要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得动脉瘤二维图片来指导手术。
袁宇翟贺鑫史彦芳郭毅王佳良杜磊丁亚楠李春晖
关键词:模拟手术
宫颈癌治疗后^(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检查与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背景^(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在宫颈癌治疗后血清鳞状细胞癌(SCC)抗原水平升高患者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于宫颈癌治疗后临床怀疑复发及转移但SCC抗原水平处于参考范围内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有无意义,以及宫颈癌治疗后,SCC抗原处于何种水平时适宜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可以得到理想的病灶检出率,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后患者SCC抗原居于何种水平时适宜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SCC,并行根治性治疗(手术、手术+术后放疗、手术+术后化疗、手术+术后放化疗等),治疗后均进行了^(18)F-FDG PET/CT检查和SCC抗原水平测定。依据^(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PET/CT阳性组(62例)和PET/CT阴性组(16例)。依据SCC抗原水平将患者分成3组:<1.50μg/L组(24例),1.50~6.00μg/L组(31例),>6.00μg/L组(23例)。本组入选患者^(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均经病理或随访结果证实。绘制SCC抗原水平预测^(18)F-FDG PET/CT阳性的ROC曲线。结果 PET/CT阳性组患者年龄、SCC抗原水平小于PET/CT阴性组(P<0.05)。<1.50μg/L组、1.50~6.00μg/L组、>6.00μg/L组。^(18)F-FDG PET/CT阳性率分别为66.7%、77.4%、95.7%,3组^(18)F-FDG PET/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0μg/L组^(18)F-FDG PET/CT阳性率高于<1.50μ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4.9±2.9)、(6.3±3.2)、(6.4±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SCC抗原水平预测^(18)F-FDG PET/CT为阳性的最佳截断值为1.15μg/L,此时,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47.1%,本组患者在该截断值^(18)F-FDG PET/CT阳性率为86.7%。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在SCC抗原水平较低时即可发现宫颈鳞癌复发及转移,患者SCC抗原水平升高时^(18)F-FDG PET/CT�
张召奇赵新明和玲燕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F18
二苓苡仁汤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观察及免疫调控作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二苓苡仁汤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效果及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选取9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均采用Xelox方案化疗,同时静脉滴注斑蝥酸钠维生素B6,21 d为1个化疗周期,两组均连续进行4个化疗周期。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二苓苡仁汤辨证加减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主要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细胞免疫功能、FACT-C评分、KPS评分及化疗不良反应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口干口苦、腹痛、消瘦及观察组纳呆食少积分降低,两组大便稀溏积分升高,且观察组上述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60.42%显著高于对照组37.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D3+、CD4+比例及CD4+/CD8+比值均升高,CD8+水平均降低(P〈0.05),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FACT-C及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恶性、呕吐及腹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平均PFS较对照组延长,2年生存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二苓苡仁汤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治疗晚期结肠癌可促进患者中医症状的改善,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提高。
史晓宇张敬孟玮赵峻峰李占林
关键词:结肠肿瘤晚期斑蝥酸钠维生素B6
超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剖宫产孕妇术后皮肤切口愈合的效果评估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价超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剖宫产孕妇术后切口愈合效果的测量准确度。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二次剖宫产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超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传统水囊加普通高频超声进行检查,以瘢痕病理切片测量为测量金标准。计算二者的准确率,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超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符合例数为109名,准确率为90.8%;传统水囊加普通高频超声测量符合例数为89名,准确率为74.2%。前者测量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超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能更准确地对剖宫产孕妇术后切口愈合效果进行测量。
王佳旭刘月霞郑卫冯金凤孟莉莉
关键词:孕妇瘢痕
血晶素诱导HO-1表达增加及对急性肺损伤小鼠MMP-2、MMP-9mRNA的影响
2010年
目的通过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探讨血晶素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对于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2,MMP-2)、MMP-9mRNA和HO-1蛋白的表达。结果血晶素加脂多糖组和对照组比较,HO-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脂多糖组与对照组比较,MMP-2mRNA和MMP-9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晶素加脂多糖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降低了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MMP-2、MMP-9mRNA的表达,对于小鼠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张建武邢志伟
关键词:HO-1急性肺损伤MMP-2MMP-9
2000—2008年河北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河北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状况、PKU发病率及治疗情况,总结经验,促进新生儿筛查工作。方法以2000年1月—2008年9月在河北省11所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新筛中心)进行PKU筛查的218万例新生儿作为分析对象,在出生后72 h采足跟血,分别采用细菌抑制法(B IA)、荧光法、定量酶法测定血苯丙氨酸(phe)水平。结果 218万例新生儿中,确诊PKU 249例,发病率为1∶8 757,其中男婴145例,女婴104例,男女之比约为1.39∶1,各年度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市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的138例PKU患儿接受正规治疗,治疗率为55.4%。结论河北省是PKU高发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PKU的重要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大力提高治疗率,使PKU患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达到正常标准,减少残疾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马书军赵庆伟崔炳元闫承生钱立杰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发病率治疗率
共8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