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00084)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潘君王远亮刘颖赵明媚糜丽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聚乳酸
  • 3篇细胞
  • 3篇聚乙二醇
  • 3篇二醇
  • 2篇微球
  • 2篇细胞相容性
  • 2篇细胞黏附
  • 2篇纳米
  • 2篇纳米微球
  • 2篇接枝
  • 2篇骨细胞
  • 2篇改性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2篇成骨细胞黏附
  • 1篇蛋白吸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抑瘤
  • 1篇制备及性能

机构

  • 10篇重庆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食品药...

作者

  • 8篇潘君
  • 7篇王远亮
  • 6篇刘颖
  • 5篇赵明媚
  • 4篇王彬
  • 4篇糜丽
  • 3篇李永刚
  • 2篇张廷秀
  • 1篇郭莉霞
  • 1篇牛旭峰
  • 1篇郝莉娜
  • 1篇王蓉
  • 1篇辛娟
  • 1篇张晓喜
  • 1篇魏顺安
  • 1篇刘超
  • 1篇王敏
  • 1篇向燕
  • 1篇肖旭
  • 1篇吴杨兰

传媒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药房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及其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直接酰胺化反应,以马来酸酐本体改性聚乳酸(MPLA)和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为原料,合成了聚乙二醇本体改性聚乳酸(PPLA).通过红外、核磁共振技术对改性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FITC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为模型蛋白质,测试了聚合物对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利用吸水率表征了聚合物的亲水性;利用聚合物在12周降解过程中pH值、失重率的变化评价了它们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H2N-PEG-NH2已成功接枝到MPLA上;与聚乳酸(PLA)、MPLA相比,PPLA明显降低了对FITC-BSA的吸附;其亲水性和降解性增加.预计该材料将是一种更适合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应用的聚乳酸类可降解材料.
赵明媚潘君吴杨兰刘颖李永刚王远亮
关键词:聚乙二醇聚乳酸接枝亲水性降解性
一种可阻止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的新型聚乳酸材料——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被引量:10
2007年
通过直接酰胺化反应,用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对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进行了本体改性。用红外、核磁和差示扫描技术对改性材料进行了表征,用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对材料的非特异性吸附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被成功地接枝到MPLA上,与聚乳酸(PLA)和MPLA相比,得到的产物(PPLA)明显降低了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仅为PLA的37.3%。
赵明媚潘君李永刚刘颖王远亮牛旭峰
关键词:聚乳酸改性马来酸酐
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的自组装纳米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5
2008年
对制备的新型聚乙二醇(PEG)接枝聚乳酸(PLA)在水中的自组装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其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和稳定性.目测法得到其溶解度为(2.16~4.32)×10-2mg·mL-1;荧光法得到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12×10-3mg·mL-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该聚合物在水中的自组装聚集体为纳米级球形;动态激光光散射测试微球的粒径和Zeta电位发现,在微球的制备过程中,聚合物的亲/疏水性比例、水相介质及水溶液的pH值对它影响显著;而制备后,稀释和冷冻对它无显著影响,改变微球的环境pH值至酸性,出现聚集,至碱性无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在水和磷酸钠盐缓冲液中可形成稳定的纳米微球,通过微球的制备条件和存在环境可控制其粒径和Zeta电位,因此根据应用需要,通过控制其粒径和Zeta电位,可能提高微球的在体血液循环时间并实现靶向缓释.
王彬潘君刘颖糜丽张廷秀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二醇接枝自组装纳米微球
2种给药方式的胂酸基乙酸对H_(22)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比较
2005年
目的 :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的胂酸基乙酸 (ASAC)对H22 肝癌移植瘤在小鼠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2种给药方式 ,分别在小鼠右腋皮下接种肝癌H22 细胞后 ,随机将其分为5组 ,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环磷酰胺及不同剂量的ASAC ,观察癌细胞株的成瘤率、受试物对H22 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对小鼠脏器的影响。结果 :与腹腔注射给药方式比较 ,静脉注射给予ASAC高、中、低剂量后均产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其抑瘤率分别为46. 59 %、46 .31 %和32 .48 % ;2种给药方式的ASAC低剂量组小鼠脾重指数均有升高 ,但静脉注射给予ASAC高剂量组出现了小鼠中毒死亡。结论 :与腹腔注射给药方式比较 ,ASAC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的抑瘤作用更好。
郭莉霞王远亮肖旭辛娟向燕王蓉
关键词:荷瘤小鼠肝癌给药方式
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的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对成骨细胞黏附、生长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在前期成功合成聚乙二醇接枝的聚乳酸材料[poly(ethyleneglycol)graftpoly(D,L-lacticacid),PPLA]的基础上,以聚乳酸为对照,进一步考察该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6-10在重庆大学生物材料与仿生工程实验室进行。①以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检测聚乳酸及自制的PPLA材料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性能。②在体外聚乳酸和PPLA聚合物膜上培养Wistar新生鼠成骨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试细胞黏附和增殖情况,并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细胞分化程度。结果:①与聚乳酸相比,PPLA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明显降低,仅为聚乳酸的37.3%。②与聚乳酸相比,在接种成骨细胞后,PPLA材料上的细胞黏附量更多,细胞数量更高;经过8d的培养后,PPLA材料上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聚乳酸。结论:与聚乳酸相比,PPLA材料具有更强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作用,并能显著地促进细胞黏附、生长及分化,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
糜丽潘君赵明媚刘颖王彬王远亮
关键词:聚乳酸细胞相容性生物材料
生物活性聚乳酸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作为生物医用材料而言,由于聚乳酸本身的缺陷,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聚乳酸就成为一条可行的弥补之道。目前聚乳酸生物活化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主要通过共混、表面吸附或涂层等实现对聚乳酸的生物活化;化学法包括共聚、交联、表面修饰等,通过改变聚合物大分子或表面结构赋予材料生物活性。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采用仿生性设计原则来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聚乳酸材料。
李永刚潘君赵明媚牛旭锋王远亮
关键词:聚乳酸生物活性改性
流体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血液产生的切应力可以引起血管中的内皮细胞发生生物物理、生化和基因调控水平上的反应,从而调节内皮的结构和功能。当内皮细胞受到的切应力发生变化时,即可引起细胞基因表达上的变化,从而可能引发一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切应力调控内皮细胞基因表达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找到治疗以上疾病的临床方法。综述了切应力对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并对其在临床治疗、小口径人工血管构建和药物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张伟潘君郝莉娜
关键词:切应力内皮细胞基因表达
一种可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和生长的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材料被引量:4
2008年
用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对聚乳酸(PLA)进行了本体改性,通过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对材料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性能进行了检测,在材料上体外培养Wistar大鼠成骨细胞,检测了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与聚乳酸相比,得到的产物聚乙二醇改性聚乳酸(PPLA)明显降低了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仅为PLA的37.3%,显著促进了成骨细胞的黏附和生长。由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可降解性、细胞相容性及可反应性,预计在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中有潜在应用。
糜丽潘君赵明媚刘颖王彬王远亮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二醇细胞相容性
PPLA纳米微球的溶血率与粒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新型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PPLA)自组装纳米微球浓度、微球粒径对溶血率的影响。方法研究按照国家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ISO10993.1-1997和GB/T16886.1-2001标准和要求进行,采用透析法,用动态激光光散射仪(DLS)进行粒径及Zeta电位检测,制备不同浓度、不同行粒径的PPLA自组装纳米微球。就制备的纳米微球采用水浴法及测量540 nm处光密度值并计算出纳米微球的溶血率。结果随着微球浓度的增加,溶血率增加,粒径为960.8 nm的微球,在浓度为2.0 mg/mL时出现了轻度溶血;相同浓度(1.0 mg/mL或1.5 mg/mL)的微球,随着粒径(200~300 nm)的减小,溶血率增加,但都小于5%,可作注射用;在0.9%NaCl溶液中,PPLA纳米微球的临界溶血浓度为1.5~2.0 mg/mL,在此范围符合国家药物溶血标准。结论纳米药物的纳米效应对其临床应用存在负面影响,粒径在纳米微球的溶血及其他性能评价存在显著影响,相同浓度下,微球的粒径越大,溶血率越小。
肖伟王敏潘君刘超张廷秀王彬钟冬火张晓喜糜丽刘颖
关键词:纳米微球溶血粒径
丝瓜布固定化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被引量:5
2006年
L-乳酸因其为生产绿色化学材料聚L-乳酸的原料而倍受重视.文中以米根霉As3.6462为菌种,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用吸附固定米根霉发酵L等L酸.结果表明,相对聚乙烯醇、棉布,丝瓜布有更好的固定化效果.实验条件下,载体边长在8—10mm,载体用量为15mL/50mL种子培养基,玉米淀粉发酵L-乳酸产量为72—83g/L,连续发酵4批后产量基本稳定.丝瓜布固定化米根霉发酵L看L酸有良好的工业的应用前景.
付珊珊魏顺安王珍王远亮
关键词:L-乳酸米根霉固定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