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208009-14)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刘瑞春李自红扈桂让刘国俊范雪芳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2篇地震前
  • 2篇断层
  • 2篇震前
  • 2篇临汾盆地
  • 1篇地壳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参数
  • 1篇地震监测
  • 1篇地震前后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震前兆异常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性
  • 1篇地震危险性分...
  • 1篇断层气
  • 1篇断裂带
  • 1篇堆叠
  • 1篇堆叠技术

机构

  • 9篇山西省地震局
  • 7篇太原大陆裂谷...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杭州超距科技...

作者

  • 4篇刘瑞春
  • 3篇李自红
  • 2篇范雪芳
  • 2篇扈桂让
  • 2篇刘国俊
  • 1篇赵文星
  • 1篇李丽
  • 1篇赵晋泉
  • 1篇郭瑾
  • 1篇张玲
  • 1篇刘素珍
  • 1篇董春丽
  • 1篇张蕙
  • 1篇韩胜
  • 1篇宋美琴
  • 1篇闫小兵
  • 1篇季灵运
  • 1篇张淑亮
  • 1篇苏宗正
  • 1篇黄春玲

传媒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山西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山西晚新生代古地理环境变迁与新构造运动响应被引量:3
2014年
系统解读了山西晚新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结合近年来笔者的研究给出了各时代古地理分布图。上新世的构造运动和地理环境演化奠定了现今地理环境的基础,尤其是奠定了现今地貌、水系的轮廓。早更新世地理环境最突出的事件是各断陷盆地中的湖泊广泛发育,出现淹没整个盆地的大湖景观;黄土广泛发育,但主要堆积于吕梁山分水岭以西;黄河在早更新世已经发育,并形成5级阶地。中更新世古地理的主要事件是湖泊的衰退,黄土堆积范围几乎遍布全省,厚可达200m左右,表明气候较早更新世进一步明显变干。晚更新世古地理的主要特征是湖泊消亡,其地理环境更加接近现代。最后,笔者预测未来山西断陷盆地将持续断陷,各盆地内水系不再外流,形成贯通的大湖景观,类似现今的贝加尔湖。
闫小兵李自红郭瑾赵晋泉陈文扈桂让苏宗正
关键词:晚新生代古地理沉积环境新构造运动
临汾水准巨幅形变的位错理论模拟与异常性质判定被引量:1
2015年
在假设临汾台水准出现2次巨幅形变异常为断裂错动的情况下,笔者基于矩形断层位错模型模拟了罗云山断裂(土门-峪里段)错动所引起的垂直形变场分布,并通过D-InSAR技术对研究区域内的地面形变场进行了实测。分析结果表明:1从理论上讲,罗云山断裂(土门-峪里段)错动是可以产生长轴与断裂走向平行的椭圆状变形区域,其中,位于断裂上盘的区域中心变形量最大,变形量向外围逐渐衰减为零;2次错动导致的变形波及范围分别约为长轴18km和26km,短轴12km和17km;显著变形幅度分别约为1—3mm和4—14mm。2而同期D-InSAR实测形变场显示,临汾台水准出现2次巨幅异常期间,研究区域内未发现与断裂走向一致的连续变形区域,仅在盆地内部存在可能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导致的地面沉降,其变形范围约为10—12mm和1—5mm。3实测形变场与理论形变场在变形区域和变形幅度上均不一致,说明断裂活动不是临汾台水准出现2次巨幅形变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断裂上盘的土层点局部变形所致。4通过断层位错模型的理论模拟与D-InSAR技术的实际监测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确定临汾台跨断层水准出现的2次巨幅形变异常的性质,可为重大水准异常的核实提供科学依据。
刘瑞春荆红亮
痕量氢气连续观测仪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断裂带氢气浓度连续观测是获取深部构造活动的重要气体地球化学指标之一。由于断裂带岩层氢气浓度背景值较低,因此检验和分析氢气观测仪器的绝对检出限以及仪器稳定性便是选择高效能氢气浓度观测仪器的重要环节。在中条山山前断裂的夏县东郭测点开展了同一取样点相同环境的2套痕量氢气观测仪器对比实验,从记录的资料分析,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变化形态基本一致,但在细节上稍有差别,通过拟合分析,使用相关系数进行校正后,两条曲线基本重合。结果表明,痕量氢气自动分析仪稳定好,灵敏度高,观测结果一致,且实现了数字化,能够满足地震活动监测工作的需求。
范雪芳刘国俊
山西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利用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中小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层状介质中点源位错模型的广义透射系数的快速算法和理论地震图拟合直达波最大振幅比来求取小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了2001年—2012年山西地区281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根据优势分布得到山西地区现今平均构造应力场分布,计算震源机制解应力主轴与相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主轴之间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分析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与中等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山西5次ML≥5.0地震前均有震源机制趋于一致性现象,震中分布在一致性参数低值附近或高低值过渡区域。
李丽宋美琴刘素珍扈桂让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区域应力场
汶川M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水平形变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分析汶川 M 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 GPS 速度场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1)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各区域的运动方向均不同程度向西偏转,太原盆地及其以北的区域由1999-2007年的 SW 或 SSW 向转为 SWW 向,且运动速率由平均约2 mm/a增加到约4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之前的 SSE 向转为 SW 向。(2)汶川 M 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的应变率场显著增强,大同盆地、太原盆地北段和临汾盆地西南段形成了三个压性应变集中区,2010年在这三个区域内分别发生了大同 M 4.5、阳曲 M 4.6和河津 M 4.8地震,可能由于这种压性应变积累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有利于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3)2009-11年,受日本 M 9.0地震的影响,山西地震带向西运动的速率有所减弱,应变率场张性变化明显,太原盆地及其以北区域平均速率下降为约2-3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 SW 向转为整体向南运动的格局,有恢复到1999-2007年背景运动状态的迹象。
刘瑞春李自红赵文星张淑亮
关键词:山西地震带GPS速度场应变率场
山西临汾盆地及其周缘现今地震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依据地震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几何特征,将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划分为6个研究区域,运用近27年经过精确定位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采用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结合震源深度分布、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各研究区的现今活动状态。结果表明,现今应力水平较高的3个区域分别为洪洞—临汾凹陷、侯马凹陷和峨眉台地。其中,洪洞—临汾凹陷为1303年洪洞8.0级地震的破裂区,现今应力水平仍然较高,其中深部出现的小震活动稀疏段可能表明其正处于破裂区的恢复阶段;侯马凹陷至峨嵋台地北缘自有史料记载以来,没有记录到M6以上地震,现今地震活动特征显示其处于较高应力水平下的相对闭锁状态,属于未来强震的危险区段;灵石隆起、辛置凸起和襄汾凸起现今应力水平相对较低,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要特征,强震危险性较小。
刘瑞春韩胜
关键词:地震活动参数强震危险性
山西地区地壳剪切波分裂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对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6月—2012年12月的波形记录资料的分析,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即SAM综合分析方法,获得了山西地区18个数字地震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结果表明:位于活动断裂上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个别距离断裂较远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震源机制解及GPS主压应变方向完全一致;少数位于几条断裂交汇处的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则较为复杂,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和GPS主压应变方向均不一致,反映了该地区断裂背景和应力分布特征的复杂性.
张玲李自红闫民正董春丽张蕙吕睿
关键词:偏振主压应力
临汾盆地及其边界断裂现今变形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干涉图堆叠技术研究得到临汾盆地及其边界断裂2003-2010年的平均地壳形变速率场,结果表明:1)临汾盆地现今地壳形变场整体上表现为盆地下沉,两侧山体相对隆升的继承性变形特征,罗云山断裂为地壳形变速率差异的分界地段;2)罗云山断裂中段和南段的差异运动相比北段更为显著,最大差异形变速率分别为4mm/a和6mm/a;而在断裂范围内,变形速率均为2mm/a左右,与同期跨断层水准观测结果较为一致;3)盆地内部在整体下沉的背景下,不同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变形速率,且形变速率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以临汾市区为界,洪洞一临汾凹陷北部和南部的变形速率分别为0~4mm/a和4~8mm/a;襄汾凸起较为稳定,变形速率在零值附近波动;南部的侯马凹陷形变速率进一步加大,其东北部和西部区域的形变速率分别为4—8mm/a和8~12mm/a。
刘瑞春季灵运
关键词:临汾盆地
山西东郭断层气氢浓度异常调查与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2013年4月山西东郭断层气氢浓度出现2次大幅度变化,按照异常核实工作方案,针对观测技术系统、集气系统、仪器标定、对比观测、周边环境开采情况等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氢浓度大幅度变化为非前兆异常,其主要原因是由周边新井钻孔施工,打井造成强烈振动干扰引起。
范雪芳刘国俊黄春玲何镧李孝楠
关键词:地震前兆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