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8457)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陈红锦谷云飞竺平杨柏霖林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凋亡
  • 2篇原位
  • 2篇原位移植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裸鼠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HCT116
  • 2篇肠癌
  • 2篇肠肿瘤
  • 1篇蛋白
  • 1篇修复基因
  • 1篇移植瘤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有毒中药
  • 1篇原位移植瘤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肿瘤

机构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江苏省中西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科技公司

作者

  • 4篇谷云飞
  • 4篇陈红锦
  • 3篇林秋
  • 3篇竺平
  • 3篇杨柏霖
  • 2篇陈玉根
  • 1篇张树鹏
  • 1篇孙桂东
  • 1篇丁义江
  • 1篇王浩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有毒中药对人结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从已知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有毒中药或中药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抑制不同发生途径人结肠癌细胞作用的药物。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白花蛇舌草、雷公藤、重楼、龙葵、藤黄、天南星、黄药子、华蟾素、斑蝥酸钠及亚砷酸氯化钠对不同发生途径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hMLH1缺失结肠癌细胞株)和SW480(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的结肠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斑蝥酸钠、华蟾素、亚砷酸氯化钠及藤黄提取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及SW48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斑蝥酸钠、华蟾素及藤黄提取物干预HCT116细胞的IC50值和干预SW480细胞的IC50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砷酸氯化钠干预两细胞株的IC50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花蛇舌草、雷公藤、重楼、龙葵、天南星、黄药子这6种中药的提取物在本实验条件下无效。结论藤黄提取物、斑蝥酸钠、亚砷酸氯化钠及华蟾素可有效抑制不同途径的人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其中斑蝥酸钠、华蟾素、藤黄提取物可能具有特异性抗错配修复基因缺失所致结、直肠癌的作用。
竺平谷云飞杨柏霖林秋陈红锦孙桂东丁义江
关键词:有毒中药人结肠癌HCT116细胞SW480细胞MTT
黄芩苷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结直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错配修复基因hMLHl缺失的结直肠癌HCTll6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结直肠癌HCTll6细胞裸鼠绿色荧光原位移植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0、100、200mg/kg黄芩苷组,每组15只。50、100、200mg/kg黄芩苷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黄芩苷灌胃,2次/d;对照组采用等容量5%NaHCO3灌胃。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HCT116-GFP细胞周期,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裸鼠模型均构建成功,4组裸鼠体质量和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3,0.107,P〉0.05)。50、100、200mg/kg黄芩苷组结直肠癌细胞主要阻滞在G2/M期,其构成比分别为22%±6%、18%±7%和19%±6%,与对照组的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1,3.483,3.575,P〈0.05);50、100、200mg/kg黄芩苷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91,P〉0.05)。50、100、200mekg黄芩苷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1%±10.0%、31.5%±9.3%、28.2%±10.8%,与对照组的2.3%±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3,3.703,2.688,P〈0.05)。50mg/kg黄芩苷组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200mg/kg黄芩苷组(t=2.259,P〈0.05)。结论黄芩苷对错配修复基因hMLHl缺失的结直肠癌HCT116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苷干预后移植瘤细胞周期在G2/M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HCT116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
陈红锦谷云飞陈玉根张树鹏竺平林秋杨柏霖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黄芩苷错配修复基因细胞周期凋亡
藤黄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SW480凋亡及调节BAX、Bcl-2和p53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藤黄对人结肠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藤黄干预后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SW480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以及p53的影响。结果:1.25μg/ml、2.5μg/ml藤黄干预HCT116细胞48h,细胞凋亡率为11.28%、27.31%,1.25μg/ml、2.5μg/ml及5μg/ml藤黄干预SW480细胞48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84%、20.71%、35.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625μg/ml、1.25μg/ml、2.5μg/ml藤黄干预HCT116细胞48h,2.5μg/ml、5μg/ml藤黄干预SW480细胞48h,G2/M期细胞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干预浓度为2.5μg/ml时,HCT116细胞S期细胞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藤黄干预后HCT116和SW480细胞的BAX和p5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藤黄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SW480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和调节BAX、Bcl-2与p53蛋白的表达,产生G2/M期及S期阻滞有关。
竺平杨柏霖陈红锦王浩谷云飞
关键词:凋亡BAXBCL-2P53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裸鼠结肠癌荧光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稳定、高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裸鼠结肠癌原位移植模型并观察其生物特性。方法构建GFPpLPCX逆转录病毒质粒,将其转染至人结肠癌HCTll6细胞,建立裸鼠的皮下瘤模型,活体荧光影像观察到绿色荧光标志的肿瘤生长至10mm×10mm,取肿瘤分别对15只BALB/C裸鼠进行结肠原位移植。利用荧光影像系统在不同时间点观察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转移情况。不同时间点的卡尺与荧光测量结果分析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5只裸鼠结肠癌原位荧光移植模型均成功构建,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术后第3周,所有动物模型在荧光下观察到肿瘤。肿瘤体积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增大,术后3、4、5、6、7周不同时间点整体荧光影像测量原位移植肿瘤计算的体积〉体表游标卡尺测量计算的体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0,-1.115,-0.718,-0.199,-0.386,P〉0.05);测量方式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46,P〈0.05)。实验终点时存活8只动物模型,其中6/8的动物模型发生肿瘤转移。结论结肠癌荧光原位移植模型技术可行,能够进行体内实时及无创地动态观察和分析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情况。
杨柏霖陈红锦谷云飞陈玉根林秋孙薛亮孙宇
关键词:结肠肿瘤绿色荧光蛋白原位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