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作品数:290 被引量:1,618H指数:17
相关作者:尹学永李雪梅安鑫龙胡江涛李剑飞更多>>
相关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燕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6篇医药卫生
  • 20篇文化科学
  • 9篇生物学
  • 7篇经济管理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政治法律
  • 5篇艺术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疗效
  • 19篇细胞
  • 14篇血清
  • 13篇蛋白
  • 13篇护理
  • 13篇高血压
  • 12篇动脉
  • 12篇血压
  • 11篇综合征
  • 9篇术后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9篇肺炎
  • 8篇预后
  • 7篇中西医
  • 7篇中西医结合
  • 7篇中西医结合疗
  • 7篇中西医结合疗...
  • 6篇肺癌
  • 5篇儿童

机构

  • 62篇秦皇岛市第一...
  • 47篇秦皇岛市第二...
  • 41篇燕山大学
  • 22篇秦皇岛市中医...
  • 14篇河北科技师范...
  • 9篇河北农业大学
  • 8篇秦皇岛市海港...
  • 7篇秦皇岛市第三...
  • 7篇秦皇岛市九龙...
  • 6篇中国环境管理...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承德医学院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秦皇岛港务集...
  • 2篇河北港口集团...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密苏里大学

作者

  • 10篇尹学永
  • 8篇安鑫龙
  • 8篇李雪梅
  • 5篇胡江涛
  • 4篇李晓刚
  • 4篇孙川
  • 4篇徐静英
  • 4篇赵萍
  • 4篇王迪
  • 4篇黄伟
  • 4篇董立新
  • 4篇石丽红
  • 4篇王勇
  • 4篇王壮
  • 3篇冯润光
  • 3篇常占平
  • 3篇蔺旭东
  • 3篇张重阳
  • 3篇田玉红
  • 3篇李硕

传媒

  • 2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4篇中国药业
  • 13篇河北中医
  • 13篇中国临床医生...
  • 13篇陕西中医
  • 12篇川北医学院学...
  • 11篇中国基层医药
  • 9篇河北医药
  • 8篇山东医药
  • 7篇中国妇幼保健
  • 7篇实用临床医药...
  • 7篇山西医药杂志...
  • 6篇山西医药杂志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中医急症
  • 4篇经济师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广西医学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四川中医

年份

  • 15篇2023
  • 15篇2022
  • 18篇2021
  • 19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24篇2017
  • 24篇2016
  • 37篇2015
  • 23篇2014
  • 22篇2013
  • 23篇2012
  • 16篇2011
  • 9篇2010
  • 13篇2009
  • 2篇2008
2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XCL-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趋化因子12(CXCL-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5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7例,其中生存者79例,死亡者18例。按照有无多器官功能障碍分为存在多器官功能性障碍(DF)组34例和无多器官功能性障碍组(NDF)63例。另选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XCL-12水平,不同预后患者血清CXCL-12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DF组和NDF组的血清CXCL-1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F组的血清CXCL-12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ND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的血清CXCl-12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为CXCL-12及APACHEⅡ评分(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清CXCL-12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着病情加重和预后恶化而继续上升。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为CXCL-12及APACHEⅡ评分,临床上应严格监测CXCL-12水平的变化,及时进行APACHEⅡ评分,从而能够更加科学而准确地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于珊玲刘丰遂徐淑凤刘菲菲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早产儿毛细血管脆弱、渗透性高、各种并发症多、治疗周期长,需长期输液治疗。因此.建立可长期保留且耐高渗的静脉通路对于早产儿尤其是在重早产儿治疗抢救十分重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t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可以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梁芳刘芳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术早产儿静脉输液治疗锁骨下静脉静脉通路
miR-369-3p在山荷叶素调控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
2022年
目的观察山荷叶素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并探讨miR-369-3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人甲状腺癌细胞SW579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山荷叶素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分别予以DMEM培养基及2.5、5.0、10.0μmol/L山荷叶素处理24 h,以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分别观察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q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miR-369-3p。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R-NC、miR-369-3p mimic分别转染至SW579细胞,分别记为miR-NC组、miR-369-3p mimic组,按上法观察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能力及细胞中的miR-369-3p;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anti-miR-NC、miR-369-3p Inhibitor转染至SW579细胞,转染成功后加入含10.0μmol/L山荷叶素的DMEM培养基培养24 h,分别记为山荷叶素+anti-miR-NC组、山荷叶素+miR-369-3p Inhibitor组,按上法观察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能力及细胞中的miR-369-3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山荷叶素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逐渐升高,细胞克隆形成数逐渐减少,划痕愈合率逐渐降低,miR-369-3p表达量逐渐升高(P均<0.05)。与miR-NC组比较,miR-369-3p mimic组细胞中miR-369-3p表达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细胞克隆形成数减少,划痕愈合率降低(P均<0.05)。与山荷叶素+anti-miR-NC组比较,山荷叶素+miR-369-3p Inhibitor组中miR-369-3p表达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率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增多,划痕愈合率升高(P均<0.05)。结论山荷叶素可能通过上调miR-369-3p表达进而降低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
王雪鲍敏丽姚炳山
关键词:甲状腺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利拉鲁肽治疗后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的变化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变化及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血浆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新诊断2型糖尿患者,按有无脂肪肝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2例(DM组),合并NAFLD组40例(DM+NAFLD组),另选健康对照组50例(NGT组)。测定血清Vaspin、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稳态模型(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分析Vaspin与脂肪肝的关系,观察利拉鲁肽治疗前后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浆Vaspin水平变化。结果 DM+NAFLD组血清Vaspin水平高于NGT组与D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DM组高于NG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DM组与DM+NAFL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利拉鲁肽治疗后,Vaspi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重、FBG、HbA1c、InHOMAIR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Vaspin与性别、TG、HbA1c、InFINS、InHOMA-IR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1,0.279,0.481,0.251,0.1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nFINS、HbA1c和TG为影响Vasp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Vaspin、HbA1c、InHOMA-IR和TG是初诊T2DM合并NAFLD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aspin水平的变化可能在初诊T2DM合并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利拉鲁肽能有效改善初诊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同时降低血浆Vaspin水平。
刘波刘平王迪
关键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利拉鲁肽
祛痰化瘀法联合火针疗法治疗痰湿体质青春后痤疮5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法联合火针疗法治疗痰湿体质青春后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应用祛痰化瘀汤治疗;治疗组应用祛痰化瘀汤联合火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4.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改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法联合火针疗法能有效改善青春后痤疮皮损病变,疗效确切。
何贵祥尹学永李剑飞刘洪曹艳红王爱琴
关键词:痰湿体质祛痰化瘀汤火针疗法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21活化蛋白激酶6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p21活化蛋白激酶6(PAK6)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8例新鲜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AK6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21例HCC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PAK6的表达情况,分析HCC组织中PAK6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CC组织中PAK6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AK6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在相应癌旁组织中表达相对较低或缺失(P<0.01);HCC组织中PAK6蛋白高表达与肿瘤的Edmondson-steiner分级(P=0.006)、结节数目(P<0.01)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有无转移、血清HBsAg是否阳性、是否伴有肝硬化、血清AFP水平不相关(P均>0.05)。结论 HCC组织中PAK6呈高表达,PAK6高表达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陈宏伟王春华李军良朱勇王建新吴侠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
6个月内婴儿正常髋关节与髋关节发育不良被引量:4
2010年
汪海燕崔立刚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检查
“柔筋调脊”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慢性腰腿痛疗效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观察柔筋调脊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所致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最后纳入统计分析的病例数为93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观察组采用柔筋调脊针法,两组针刺治疗均为30min/次,1次/d,每周治疗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次、治疗结束以及随访期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的下腰痛评分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5次、治疗后以及随访期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随访期VAS评分、JOA评分和ODI优于治疗5次(均P<0.05)。两组随访期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均劣于治疗后(均P<0.05)。结论:与传统针刺法相比,柔筋调脊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所致慢性腰腿痛的疗效更好。
王雷郭运岭王壮王勇吴振英魏淑荣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腿痛经筋随机对照研究
欣普贝生与米索前列醇用于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和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孕晚期单胎头位有引产指征且宫颈Bishop评分<6分者随机分为米索组和欣普贝生组各62例,观察两组引产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结果:欣普贝生组临产时间、分娩时间均短于米索组,24 h内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及分娩率均高于米索组,但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
赵秀梅赵秀伟邸霞钱荣华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引产
大剂量维生素C对拥挤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在4个拥挤胁迫水平下(200、400、600、800尾/m3)研究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对拥挤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机能的影响,分别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为2 000 mg/kg)前10、7、5、3 d和当天以及投喂维生素C后4、8、10 d取样测定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等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前各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10 d 200尾/m3、4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恢复到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前10 d的水平;在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10 d 600尾/m3,8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均显著低于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前10 d的活性;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各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超氧阴离子随着时间的增加由上升到下降,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10 d 200尾/m3、4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超氧阴离子活性高于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前10 d的水平,但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后600尾/m3,800尾/m3密度组的凡纳滨对虾超氧阴离子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投喂大剂量维生素C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挤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机能的影响。
王文婧郭冉夏辉陈亚坤
关键词:维生素C凡纳滨对虾拥挤胁迫免疫因子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