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ZD02-05)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姜维喜刘庆袁贤瑞罗端午潘亚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颈静脉孔
  • 3篇外科
  • 3篇显微外科
  • 3篇颈静脉孔区
  • 2篇切除
  • 2篇组织学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显微外科手术
  • 2篇解剖学
  • 2篇解剖学和组织...
  • 1篇用枕
  • 1篇入路
  • 1篇手术切除
  • 1篇肿瘤
  • 1篇外科解剖
  • 1篇外科学
  • 1篇显微解剖
  • 1篇显微手术
  • 1篇显微手术切除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作者

  • 5篇罗端午
  • 5篇袁贤瑞
  • 5篇刘庆
  • 5篇姜维喜
  • 3篇潘亚文
  • 2篇黄军
  • 2篇朱权
  • 1篇毕长龙

传媒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颈静脉孔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的硬脑膜结构和孔内神经、血管结构的行程及形态特征。方法显微镜下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颈乳突入路和Fisch颞下窝入路的手术操作,研究10例福尔马林及乳胶灌注头颈标本颈静脉孔的显微解剖特征。结果在颈静脉孔的颅内开口,舌咽神经与迷走、副神经间被纤维或骨性结构隔开。在颈静脉孔内,脑神经行于颈静脉球上方的内侧,舌咽神经位于最前方,所有神经束均可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开,副神经的脑根同脊髓根一起进入颈静脉孔后又加入迷走神经。颈静脉球及临近颈内静脉接受来自乙状窦、岩下窦、椎静脉丛、舌下神经管静脉丛、髁导静脉及岩斜下静脉的静脉回流。结论颈静脉孔的颅内开口可分为岩部、颈内部(或神经部)和乙状窦部,颈静脉孔内脑神经的不同神经纤维束在整个行程中彼此独立,副神经仅由脊髓根构成。
刘庆袁贤瑞姜维喜罗端午潘亚文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及定位标志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研究颈静脉孔区的显微外科解剖,探讨寰椎横突(TPA)、头侧直肌、二腹肌沟、颈静脉突等解剖标志在颈静脉孔区病变手术中的定位意义。方法:成人头颈标本15例,男13例,女2例,红色乳胶灌注颈总动脉和椎动脉。手术显微镜下(×3~×30)逐层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明确该区显微解剖特征、相关的解剖标志及其定位意义。结果:颈静脉孔区多数重要的解剖结构均可以TPA为参照标志予以明确。二腹肌后腹位于其浅层。TPA的后方为枕下三角,三角内有椎动脉、椎静脉丛和颈1神经通过。头侧直肌起始于TPA的外表面,止于枕骨颈静脉突的下表面,可作为确定颅外颈静脉孔的解剖标志。茎突位于TPA的前方,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穿行于茎突与TPA之间,颈内动脉位于颈内静脉的前内侧。二腹肌、颈静脉突、颈动脉嵴对定位面神经、颈静脉孔及舌咽神经等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颈静脉孔区解剖结构复杂,利用寰椎横突、头侧直肌、二腹肌沟、颈静脉突等解剖标志有助于明确此区域重要的解剖结构,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损伤。
刘庆袁贤瑞潘亚文姜维喜罗端午
关键词:颈静脉孔区显微外科解剖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达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一期切除颈静脉孔区复杂性肿瘤的微创手术入路。方法 选择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 10具 ,显微镜下模拟枕下经颈 颈静脉突入路的手术操作 ,逐层显露颈静脉孔区 ,研究该区显微解剖特征及显露范围。结果 该入路直接沿乙状窦、颈内静脉的移行方向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 ,其中后颅窝可经枕下显露 ,颞下窝藉寰椎与下颌升支间的自然间隙显露。通过切除颈静脉突和迷路下骨质分别自后、外、下和上方显露颈静脉孔。头侧直肌是界定颞下窝结构和枕下三角内结构的确切标志。后组颅神经 ,交感干和颈内动、静脉行于其前方 ,椎动脉寰椎上段及其周围的静脉丛行于其后方。结论 枕下经颈 颈静脉突入路可自多个方向充分显露颈静脉孔区结构 ,且可保护面神经、迷路、耳蜗和椎动脉等结构免受不必要的损伤。
刘庆袁贤瑞姜维喜罗端午潘亚文
应用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回顾应用枕下经颈静脉突(STJP)入路手术切除的颈静脉孔(JF)肿瘤病例,探讨该人路的临床价值及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总结自2000年1月以来STJP入路14例和枕下-颞下窝联合入路1例切除的JF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14例JF肿瘤中,1例肿瘤局限于JF区;5例肿瘤完全向颅内发展;8例肿瘤主体位于颅内,其中2例部分瘤体向下跨枕大孔进入颈椎管上部,6例部分瘤体经JF向外口处发展,呈哑铃型,后者中有2例向前累及颈动脉鞘。手术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无1例发生脑脊液漏。13例(92.9%)患者未新增颅神经损害症状,1例术后出现短期患侧眼外展麻痹和面神经不全损害(HBⅢ级)。术后随访3-60个月(失访1例),病人术前颅神经损害均逐渐恢复或代偿,随访时无1例存在吞咽困难。1例肿瘤颅外部分发展至颞下窝咽旁间隙采用枕下-颞下窝联合入路的患者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损害表现,伴短期切口脑脊液漏。鼻饲4个月时因水、电解质紊乱合并肺部感染死亡。结论STJP入路操作简便易行,无需磨除岩骨及轮廓化面神经管,不破坏迷路,对颅底骨质破坏较少,显露范围较广泛,适用于主体在JF区和向颅内发展的JF肿瘤切除。
朱权袁贤瑞刘庆毕长龙姜维喜罗端午黄军
关键词:颈静脉孔区肿瘤显微手术
枕下经颈-颈静脉突入路切除颈静脉孔肿瘤临床初探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探讨枕下经颈-颈静脉突(STJP)入路切除颈静脉孔肿瘤的临床价值及适用范围。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以来经STJP入路手术的14例颈静脉孔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4例颈静脉孔肿瘤中,1例局限于颈静脉孔区;5例向颅内发展;其余8例虽肿瘤主体位于颅内,但部分瘤体长至颅外,其中2例跨枕大孔进入颈椎管上部,6例呈哑铃型长出至颈静脉孔外口处,后者中有2例向前累及颈动脉鞘。手术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3例。无1例发生术后脑脊液漏。术后1例病人出现短期患侧眼外展麻痹和面神经不全损害(HBⅢ级),余13例(92.9%)无新增脑神经损害表现。除1例病人失访外,其余病人均随访3~60个月,随访时术前原脑神经损害均已逐渐恢复或代偿,无1例残留吞咽困难。结论 STJP入路显露范围较广泛,操作简便,不破坏迷路,无需轮廓化面神经管,对颅底结构破坏较少,适用于切除主体向颅内发展为主的颈静脉孔肿瘤。
朱权袁贤瑞刘庆姜维喜罗端午黄军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