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8465)

作品数:18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陈丽娟李建勇许家仁陆化李春溟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多发
  • 16篇多发性
  • 16篇多发性骨髓瘤
  • 16篇骨髓
  • 16篇骨髓瘤
  • 10篇原位
  • 10篇原位杂交
  • 9篇荧光
  • 8篇荧光原位杂交
  • 8篇细胞
  • 5篇原位杂交技术
  • 5篇杂交技术
  • 4篇遗传学
  • 4篇原位杂交技术...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遗传学异常
  • 3篇轻链
  • 3篇骨髓瘤细胞
  • 2篇预后
  • 2篇染色

机构

  • 17篇江苏省人民医...
  • 7篇江苏省老年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省级机...

作者

  • 17篇陈丽娟
  • 16篇李建勇
  • 14篇许家仁
  • 11篇陆化
  • 7篇李春溟
  • 6篇仇海荣
  • 6篇杨瑞芳
  • 6篇徐卫
  • 4篇钱思轩
  • 4篇乔纯
  • 4篇吴汉新
  • 4篇王晓炜
  • 3篇洪鸣
  • 3篇张森森
  • 3篇张建富
  • 2篇许戟
  • 2篇刘小宁
  • 2篇吴霜
  • 2篇刘澎
  • 2篇屈晓燕

传媒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实用老年医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q21/CKS1B扩增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类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恶性肿瘤.MM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过程及预后差异大,呈明显的异质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是决定MM预后异质性的重要因素,多为同时有数量和结构改变的复杂染色体异常(CCAs),所有46条染色体均可受累.
王晓炜周立涛陈丽娟刘小宁钱思轩洪鸣乔纯张建富陆化许家仁徐卫李建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细胞遗传学异常扩增预后差异
骨髓微环境对多发性骨髓瘤瘤细胞AP-1家族成员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微环境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AP-1家族成员基因的调节作用。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选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的瘤细胞并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的瘤细胞和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的瘤细胞AP-1家族成员c-jun、junD、fos和fosB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破骨细胞培养液培养后10-14天形成破骨细胞,瘤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培养后与未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相比较,细胞活力明显增高,c-jun、junD、fos和fosB表达量均降低。结论:骨髓微环境可抑制AP-1家族成员的表达,促进MM瘤细胞存活,抑制瘤细胞凋亡。
陈丽娟许家仁周卫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微环境AP-1
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法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8号染色体遗传学异常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旨在建立骨髓涂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的实验方法,为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分子细胞遗传学提供新方法。以骨髓涂片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固定及消化后,用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行I-FISH分子细胞遗传学的检测,并比较该方法与常规I-FISH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析非恶性血液病标本的各个信号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涂片I-FISH研究中,19例MM患者中8例(42.1%)有8号染色体异常,其中8号染色体单体(-8)5例(26.3%),8号染色体三倍体(+8)3例(15.8%)。结论:骨髓涂片I-FISH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准确的特点,可用于MM分子遗传学异常的研究。
王晓炜李建勇陈丽娟钱思轩洪鸣乔纯张建富徐卫陆化许家仁
关键词: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多发性骨髓瘤8号染色体
多发性骨髓瘤1q染色体异常与13q缺失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13q4的缺失[del(13q14)]和1q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D138单克隆抗体磁珠分选系统纯化48例初治MM患者的骨髓浆细胞,结合Spectrum Orange^TM直接标记的位于13q14和1q12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del(13q14)及1q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48例MM患者中,用D13S319探针检测,del(13q14)异常22例(45.8%);用CEP1探针检测,23例(47.9%)发现1q染色体异常。其中2例为1q缺失,21例为1q重复。22例伴有de1(13q14)MM患者中16例出现1q染色体异常;26例未检测到del(13q14)MM患者中仅7例发现1q染色体异常,经x^2检验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10.02,P〈0.01)。结论del(13q14)及1q染色体异常在MM中的发生率较高,两者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陈丽娟李建勇朱雨王晓炜仇海荣杨瑞芳徐卫许家仁陆化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荧光原位杂交13Q14缺失
miR-17-92基因簇与肿瘤被引量:7
2010年
微小RNA(mi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类RNA。它可通过调控其靶标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因此miRNA失调在肿瘤中起重要作用。较多的研究发现,miR-17-92簇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双重功能。本文就miR-17-92簇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功能作一综述。
杨瑞芳陈丽娟李建勇
关键词:癌基因抑癌基因肿瘤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浆细胞白血病13号染色体缺失
2008年
为了解浆细胞白血病(PCL)中13号染色体缺失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运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位于13q14和13q31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对21例初发PCL患者的间期细胞进行13号染色体缺失的检测。结果显示,21例PCL中13例(61.9%)具有del(13q14)异常,其阳性细胞率在52%-98%之间;12例(57.4%)有del(13q31)异常,其阳性细胞率在50%-98%之间。13例del(13q14)异常患者中,12例伴有del(13q31),仅1例阴性。结论:PCL中13号染色体缺失发生率较高,大部分PCL患者13号染色体缺失片段可能涉及由13q14到13q31的整个区间。FISH技术是一种在分析PCL 13号染色体缺失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
徐卫李建勇范磊陈丽娟仇海荣王蓉乔纯陆化
关键词:浆细胞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
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因浆细胞克隆性增生致血清中产生大量单克隆游离轻链。血清游离轻链(serumfree light chain,sFLC)检测在浆细胞疾病(plasma cell dyscrasias,PCD)的应用中日益突出。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是一种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快速自动、定量的检测手段。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中sFLC水平并分析多发性骨髓瘤中sFLC与血清总轻链(sTLC)相关性。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明确诊断的45例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患者的血清游离κ及游离λ浓度,计算游离κ及游离λ的比值,评价sFLC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MM患者的sFLC及其比值与正常人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κ=13.53,P<0.001;tλ=17.53,P<0.001;tκ/λ=4.26,P<0.001);MM患者的sFLC和sTLC及二者的比值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M患者中sF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sFLC及其比值可作为MM的诊断指标之一。sTLC的测定不能代替sFLC。
张森森吴霜屈晓燕许戟刘澎陆化吴汉新许家仁李建勇陈丽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游离轻链免疫球蛋白
应用CDl38磁珠分选结合FISH和胞浆轻链免疫荧光结合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的lq21扩增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中lq21扩增情况,对比CDl38磁珠分选(immunomagneticcellsorting,MACS)结合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I-FISH)技术和胞浆轻链免疫荧光结合FISH(cytoplasmiclightchainimmunofluorescence—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cIg—FISH)技术的一致性,进一步探讨MM患者lq21扩增与疾病发展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CDl38MACS结合I-FISH技术和elg—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lq21扩增,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分析lq21扩增与疾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Dl38MACS结合I-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中31例(64.6%)出现了lq21的扩增。cIg—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中26例(54.20A)出现了lq21的扩增,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q2l扩增阳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Durie-Salmon分期、国际分期系统分期、疾病分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q21扩增在MM中发生率较高,是MM不良的预后因素。clg—FISH技术和CDl38MACS分选结合I-FISH技术一致性良好。
杨瑞芳李春溟仇海荣陆化吴汉新许家仁张鹏李建勇陈丽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荧光原位杂交
用胞质轻链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异常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建立骨髓单个核细胞涂片胞浆轻链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of the cytoplasmic light chain in situ hybridization,cIg-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te myeloma,MM)患者的染色体异常,为MM患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提供新方法.方法 以骨髓单个核细胞涂片为载体,采用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浆细胞(plasma cells,PCs)的8号染色体异常情况,并且通过联结7-氨基-4-甲基香豆素-3-乙酸(7-amino-4-methylcoumarin-3-acetic acid,AMCA)的抗人κ或λ轻链抗体标记MM标本中PCs,然后通过联结AMCA的二抗增强荧光效果.结果 单个核细胞涂片上胞浆荧光抗体筛选的PCs有明显的蓝色荧光,18例患者中7例(38.9%)有8号染色体异常,其中8号染色体单体(-8)5例(27.8%),8号染色体三体(+8)2例(11.1%).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涂片cIg-FISH具有简便、特异、准确的特点,可用于MM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检测.
王晓炜刘小宁陈丽娟周立涛钱思轩洪鸣乔纯张建富陆化许家仁徐卫李建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肝浆细胞瘤
2013年
目的 肝浆细胞瘤临床罕见,其治疗方案报道较少,通过报道1例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发生肝浆细胞瘤患者,以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肝浆细胞瘤的认识,探讨对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报道1例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肝浆细胞瘤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在多发性骨髓瘤基础上伴发肝浆细胞瘤,经Rd化疗后肝浆细胞瘤较前明显缩小,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Rd是治疗肝浆细胞瘤的有效方案。
张森森吴霜许家仁丁国宪李建勇陈丽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化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