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006110022)

作品数:25 被引量:321H指数:12
相关作者:宋卫东谭玉叶曹帅张兴才周家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4篇充填
  • 7篇采矿
  • 6篇采场
  • 6篇充填体
  • 5篇尾砂
  • 4篇压强度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嗣后充填
  • 4篇胶结充填
  • 4篇值模拟
  • 3篇尾砂胶结
  • 3篇节理
  • 3篇胶结充填体
  • 3篇采矿方法
  • 3篇充填法
  • 2篇大冶铁矿
  • 2篇单轴
  • 2篇单轴抗压
  • 2篇单轴抗压强度
  • 2篇顶板

机构

  • 24篇北京科技大学
  • 7篇教育部
  • 6篇武汉钢铁(集...
  • 3篇黄金集团
  • 1篇天地科技股份...
  • 1篇武汉钢铁
  • 1篇四川省冶金设...

作者

  • 20篇宋卫东
  • 7篇谭玉叶
  • 6篇曹帅
  • 5篇周家祥
  • 5篇张兴才
  • 4篇付建新
  • 4篇朱鹏瑞
  • 3篇汪海萍
  • 3篇王洋
  • 3篇吴姗
  • 2篇薛改利
  • 2篇杜翠凤
  • 2篇唐亚男
  • 2篇任海锋
  • 2篇吴锋
  • 2篇戚伟
  • 1篇杜建华
  • 1篇李铁一
  • 1篇王寅
  • 1篇王东旭

传媒

  • 7篇有色金属(矿...
  • 3篇矿业研究与开...
  • 3篇岩土力学
  • 3篇采矿与安全工...
  • 2篇金属矿山
  • 2篇黄金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现代矿业
  • 1篇Intern...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针对4种灰砂比、5种料浆浓度的全尾砂胶结充填体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得出了其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物理力学特性。根据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分别选取灰砂比1∶6、1∶8,料浆浓度65%、70%的充填试块进行了4组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实验,得到了充填体全应力-应变曲线及其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充填体线弹-弹塑-塑性软化-理想塑性的本构模型,将充填体峰后应变软化阶段分为2种情况:在围压较小时,表现出明显应变软化,应力脆性跌落;在围压较高时,应变软化不明显,峰后直接进入塑性流动状态,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差值减小。研究结果为充填体强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姗宋卫东张兴才周家祥
关键词:三轴压缩全应力-应变曲线弹塑性本构模型
预控顶分段空场嗣后采场顶板稳定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顶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嗣后采场的整体安全,以金山店铁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分段空场嗣后顶板稳定性及其预控顶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合理的顶板参数,满足顶板整体稳定性与生产设备的适用性要求。
王洋宋卫东谭玉叶方暄东夏鸿
关键词:预控顶空场顶板稳定性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分类法的采场稳定性分级方法被引量:3
2014年
为确定大尹格庄2号矿体-616 m水平85~88线采场稳定性,对85~88线节理裂隙进行实测,节理产状通过DIPS软件分析,得到优势节理有2组,结构面为北东一南西走向,2组优势节理组的倾向和倾角分别是倾角41°,倾向316°和倾角58°,倾向146°;根据调查结果利用Q值对岩体进行分类,可以得到85~86.5线的7个采场矿岩稳定性较好,86.5 ~ 87.5线的4个采场矿岩稳定性一般,88线上部7106采场矿岩条件较差.研究结论可靠,为下一步参数优化的分区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任海锋宋卫东李江吴锋
关键词:节理裂隙采场稳定性
考虑分层特性的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折减试验研究被引量:42
2015年
充填体分层现象在分段或阶段嗣后填充采空区过程中较为常见。设置65%、70%、72%和75%4个浓度,填充次数为1、2、3和4制作不同分层胶结充填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探究其力学强度及其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相同浓度条件下,随着填充次数增多,胶结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弱化效应越明显,而当浓度在65%~75%之间变化时,对应强度折减系数介于0.592~0.967;(2)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与填充次数之问满足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而与料浆浓度呈对数函数分布;(3)不同分层胶结充填体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共轭剪切破坏和贯穿分层面的张拉破坏。低强度夹层可能是导致分层胶结充填体强度降低的原因,能够为后期填充采空区的充填体强度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曹帅宋卫东薛改利王洋朱鹏瑞
关键词:嗣后充填胶结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强度折减
中深孔嗣后废石充填采矿法在急倾斜薄矿脉开采中的试验应用被引量:18
2017年
急倾斜薄矿脉在中国金属和非金属矿山较为常见。传统浅孔留矿采矿法具有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等劣势。以青海山金矿业有限公司果洛龙洼矿区为工程背景,提出采用中深孔嗣后废石充填采矿法回采急倾斜薄矿体。选取Ⅱ-3840-4957,Ⅱ-3880-6165和Ⅱ-3880-5258 3个采场开展工业试验,试验采场矿石贫化率平均为44.67%,采矿损失率平均为5.67%,试验采场经济技术指标较好。因此,该开采工艺对于回采急倾斜薄矿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戚伟曹帅宋卫东
关键词:急倾斜薄矿脉中深孔废石充填嗣后充填采矿工艺
尾砂级配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及优化被引量:21
2014年
尾砂级配是影响充填体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研究级配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A、B和C三种全尾砂为试验材料,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得三种全尾砂粒径级配组成,结合全尾砂充填体强度,得到级配与充填体强度之间的关系:C全尾砂级配优于B,A全尾砂级配较差;级配越好,充填体强度越高。借助XRD能谱分析和SEM电镜分析可得,A试块和C试块由于级配不同,导致水化反应初期(3d)A试块钙矾石(针状)明显少于后者,28d报告时C试块团絮状胶凝物黏结更紧密,从而影响了试块的充填体强度,使得级配较优的C试块充填体强度明显高于A试块。通过优化级配的方法对级配较差的全尾砂A进行优化分级,提高了充填体强度。
汪海萍谭玉叶吴姗周家祥王雨
关键词:级配充填体强度SEM
极不稳固采场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为确定节理发育矿体开采顶板合理跨度尺寸,对岩芯库和井下岩体节理裂隙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顶板跨度进行理论求解,然后利用UDEC软件对4,6,8,10m4种顶板跨度进行应力场和位移场分析。结果用弹塑性力学、厚跨比法和载荷传递交汇线法得到的顶板跨度分别为8.37,9.32和8.08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顶板跨度8 m较合理。对比理论结果引入修正系数α,其值介于0.86~0.99之间,顶板最大变形位移和跨度之间满足y=aln(x)+b的对数函数规律。改进Potvin法得到采场顶板极限暴露面积为448m^2。现场监测结果发现,靠近上盘顶板下沉相对位移较靠近下盘监测点要大,验证了数值结果的正确性。
唐亚男唐亚男王寅王寅
关键词:数值模拟函数拟合
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影响因素正交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大尹格庄金矿2#矿深部矿体采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回采,为了确定合适的配合比,对不同尾砂的充填体试块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不同养护条件下充填体试块的单轴抗压强度,从而得出料浆浓度、灰砂比、养护龄期对充填体试块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分析确定了充填体试块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研究结论可靠,为大尹格庄金矿充填采矿法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对其他矿山充填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任海锋宋卫东丁明龙唐占信江国建吴锋
关键词:尾砂胶结充填体抗压强度
高陡边坡下充填法开采挂帮矿稳定性数值模拟与安全监测被引量:15
2013年
充填法开采挂帮矿不但可以充分回采矿石,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边坡下滑和控制采场围岩变形。以武钢大冶铁矿尖山挂帮矿体采用充填法开采为工程背景,运用CMS三维空区探测系统对原有空区进行探测,通过CMS及3D mine-FLAC3D耦合的方法对开采充填过程中采场围岩及露天边坡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提高了数值模拟的可靠程度。计算结果表明,采空区的充填可有效地控制围岩及露天边坡的变形,实现安全开采。在挂帮矿体开采过程中,建立应力、断面收敛及全站仪联合监测网,对采场围岩、矿柱及边坡的位移、应力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吴姗宋卫东杜建华张兴才周家祥
关键词:挂帮矿高陡边坡数值模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and subsidence and verification of its character for an iron mine using sublevel caving被引量:9
2016年
Combined with a digital bored photography system and in-situ statistics concerning the joints and fissures of both ore-body and surrounding rock,a 2D discrete model was constructed using UDEC.The stress field and displacement field changes of different sublevel stoping systems were also studied.Changes in the overlying rock strata settlement pattern has been analyzed and validated by in-situ monitoring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caving process,there exists an obvious delay and jump for the overlying rock strata displacement over time,and a stable arch can be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caving,which leads to hidden goafs.Disturbed by the mining activity,a stress increase occurred in both the hanging wall and the foot wall,demonstrating a hump-shaped distribution pattern.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imulation results and in-situ monitoring results,land subsidence shows a slow-development,suddenfailure,slow-development cycle pattern,which leads eventually to a stable state.This pattern validates the existence of balanced arch and hidden goafs.
Cao ShuaiSong WeidongDeng DanLei YuankunLan Jianqiang
关键词: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数据验证摄影系统节理裂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