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8471)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丁新生张云云黄素素李文磊姜婧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TEN/mTOR信号通路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PTEN/mTOR信号通路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成熟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收集第三代神经干细胞分别诱导分化0d、1d、3d和7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和反映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活性的磷酸化核糖体(P-S6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d组和1d组相比,3d组PTEN表达明显增加(均P﹤0.01);7d组PTEN表达亦明显增加(P﹤0.01和P﹤0.05),而3d组和7d组P-S6R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1)。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PTEN和P-S6R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结论 PTEN/mTOR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轴突生长,可能是导致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熟至一定阶段后增殖分化和轴突生长能力下降、不能建立有效的突触联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 沈华超李文磊黄素素朱金徐德友沈丽华丁新生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PTEN分化
- 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后Slit2、Robo1的表达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2及其受体robo1在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不同时间后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培养乳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OGD模型,并分为OGD 0h组(对照组)、2h组、4h组、6h组和12h组。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活力,RT-PCR法检测各组slit2mRNA和robo1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1)对照组、OGD 2h组、4h组、6h组和12h组的细胞活力(OD值)分别为0.756±0.013、0.681±0.016、0.563±0.033、0.404±0.024和0.222±0.026,细胞活力随着氧糖剥夺时间延长而下降,呈时间依赖性(P<0.01)。(2)氧糖剥夺后,统计结果显示不同组别星形胶质细胞slit2 mRNA和robo1 mRNA表达先逐渐升高,6h组达高峰(与对照组比,P<0.05),12h组明显下降(与6h组比,P<0.01)。结论 slit2/robo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缺血后抑制性微环境的形成,影响神经的再生修复过程。
- 黄素素张云云孙波沈华超曹菁菁徐德友丁新生
- 关键词:SLIT2ROBO1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
- 胡须刺激对大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 2015年
- 目的:研究胡须刺激对大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先行胡须依赖实验,训练达标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胡须刺激组。在显微镜下结扎右侧大脑中动脉2~3根分支构建大鼠胡须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胡须刺激组于缺血3 d后开始刺激大鼠左侧胡须。造模成功后3组大鼠再次行胡须依赖实验直至再次达标,记录各组所需实验次数,并于术后14 d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缺血区周围的血流量,HE染色观察缺血脑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缺血区周围CD34的表达情况并测量微血管密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胡须刺激组能显著减少胡须依赖实验再次达标所需次数(P〈0.01),提高缺血区血流量(P〈0.01),改善病理组织学,提高缺血区周围CD34阳性细胞的表达,微血管密度增多(P〈0.01)。结论:胡须刺激对大鼠桶状皮质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诱导CD34的表达上调,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有关。
- 姜婧张云云丁新生李文磊解渊
- 关键词:脑缺血CD34
- 脑缺血新模型:大鼠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缺血模型的建立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一个简单、可靠的、可以直接研究单一功能变化和组织形态变化之间联系的大鼠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大鼠经10%水合氯醛麻醉后,经右侧顶叶皮层处开颅,在显微镜下结扎大脑中动脉的2~3个分支。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结扎前、后局部脑血流情况,细胞色素氧化酶染色确定胡须体觉皮层和梗死部位的关系,2,3,5-氧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大小。胡须依赖实验检测胡须功能。结果:大脑中动脉主要侧支结扎后,梗死中心及周围局部脑血流明显下降。细胞色素氧化酶染色及TTC染色均示梗死区域位于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缺血3d,测定梗死面积约占全脑面积的15%。梗死形成后大鼠胡须分辨物体纹理的能力下降。结论:选择性的将大鼠具有单一功能的胡须体觉皮层制作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研究功能变化和组织形态变化之间联系的脑缺血动物模型。
- 姜婧张云云丁新生李文磊解渊华烨梁汝庆
- 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实验
- 2011年
- 目的:将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标记和Netrin-1基因的腺病毒(Ad5-Netrin-1-CMV-EGF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其对BMSCs分泌细胞因子、自身分化和小管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转染病毒后,real-time PCR检测BMSCs表面受体,RT-PCR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ELISA法检测Netrin-1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小管形成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Netrin-1联合BMSCs对小管形成能力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腺病毒感染的BMSCs表达多种Netrin-1受体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等细胞因子。Netrin-1具有促进HUVEC形成小管能力,但比VEGF差(P<0.05);Netrin-1联合VEGF促进HUVEC形成小管能力比单独Netrin-1或VEGF更强(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Netrin-1具有与VEGF相当的促进BMSCs迁移能力,单独Netrin-1或VEGF迁移能力不及Netrin-1联合VEGF(P<0.05)。结论:Ad5-Netrin-1-CMV-EGFP成功转染BMSCs并分泌Netrin-1,Netrin-1联合VEGF促进小管形成能力更强,Netrin-1具有促进BMSCs迁移能力,联合VEGF更能促进BMSCs迁移。
- 柯先金李倩孙波张云云姜婧曹菁菁黄素素丁新生
- 关键词:NETRIN-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