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10091)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中文彭美贵更多>>
-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中,通过对人的类本质及其现实化道路的理论审视与考察,把异化劳动理论与资本主义批判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他具有现代性的"人的类本质"思想。这一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标识了马克思理论和实践努力的两个基本维度,即追求真理的维度和追求价值的维度,这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建立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思想认识前提,对探讨与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具有启示意义,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具有当代价值。
- 张中文
-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现实与超越——人的生存有限性超越模式被引量:1
- 2012年
- 人的生存既是一种有限生存,又是一种无限生存。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寻求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探索超越生存有限性的可能与途径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历史上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超越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宗教救赎模式、自然认同模式、理性超越模式、本真生存模式和实践唯物主义超越模式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超越模式有效克服了宗教救赎模式的虚幻性、自然认同模式的直观性、理性超越模式的抽象性及本真生存模式的无助性,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实践的,是实现人的生存有限性超越的惟一科学的模式。
- 张中文
- 关键词:有限性
- 现代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二题被引量:2
- 2015年
- 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变革、大转型和大发展的历史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既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又需要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规范保障,更需要赋予现代文化和现代制度以精神灵魂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力支撑。为此,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科学有效地解决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培育的目标制定和体系建构问题,创建日趋完善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培育平台,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培育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
- 张中文
- 关键词:教育培育
- 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生成基础被引量:4
- 2019年
- 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之相联系,民族精神具有理论生成、文化生成、制度生成和社会实践生成等诸多不同的生成路径。正是借助于这诸多不同的生成路径和生成实践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才能够历史地和全面系统地建构起来。由于在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正常运行过程中,社会理论、社会制度、社会实践等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通过获得相应的文化支持来实现的,即所谓的社会理论、制度和实践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因此,就当代中国来说,夯实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生成基础,致力于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 张中文
-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
- 学校知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2013年
- 知识具有不同的类型、层次和结构。在学校知识教育过程中,我们如果片面地强调一种类型、一个层面上的知识教育,就会造成对知识教育生态的破坏,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人与社会的片面化、畸形化发展。本文全面反思了当前学校知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超越片面知识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力求能够切实解决学校教育中知识与文化、知识与素质、知识与能力、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脱节等问题。
- 张中文
- 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路径选择
- 2013年
- 坚持乡土教育、公民教育与公共精神教育"三位一体"原则,把乡土教育、公民教育和公共精神教育辩证统一于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实践中,既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由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性、现代性和公共性所决定的。夯实乡土教育基础,紧扣公民教育主题,着眼公共精神重建,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路径选择。
- 张中文
- 关键词:乡土教育公民教育
-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蕴涵析论被引量:1
- 2014年
- 科学揭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蕴涵,阐明其时代要求、价值规定和目标定位三个前提性问题,在理论层面上既是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三个基本特征——时代性、价值性和目的性的积极回应,也有助于实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之间的现实勾连,是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要做实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 张中文
-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
- 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架构
- 2013年
- 伴随着学界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逐步深入,在反思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架构显得十分必要。"两条线""一个点""三个面"的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研究架构的确立,不仅有效地克服了线性化、表面化和非历史化研究的不足,而且使研究重点更加突出、研究思路更加清晰、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研究结构更趋合理,有助于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向历史与现实的纵深处拓展。
- 张中文
-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
- 基于文化建设的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历史逻辑被引量:1
- 2012年
- 旧民主主义文化语境中的"以民为本",只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新境界:毛泽东坚持"服务大众",成功实现了对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初步探讨;邓小平提出"两手抓"和"三个面向",继续推进了以民为本价值取向;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与"四个坚持",对以民为本价值取向进行了纵深发展;胡锦涛倡导了"人本"与"和谐",着力强化以民为本价值取向,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文化建设,顺利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必须始终坚持以民为本。
- 彭美贵
- 关键词:以民为本历史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