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8491)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姚昶高卫卫周勇潘立群高峰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多糖
  • 5篇血管
  • 5篇血管新生
  • 5篇黄芪多糖
  • 5篇胶原
  • 3篇型胶原
  • 3篇促血管新生
  • 2篇蛋白
  • 2篇细胞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蛋白组
  • 1篇蛋白组学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抑制物
  • 1篇生长因子表达
  • 1篇细胞生长

机构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姚昶
  • 3篇高卫卫
  • 2篇樊炼
  • 2篇高峰
  • 2篇潘立群
  • 2篇周勇
  • 1篇缪雪华
  • 1篇邵大畏
  • 1篇李爱萍
  • 1篇陈运

传媒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芪多糖胶原干预周围组织中核因子κB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而促进毛细血管新生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补气生血类中药具有与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作用相近的功效。目的:观察黄芪多糖胶原促血管新生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核因子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背部皮下植入模型,分别将黄芪多糖胶原和空白胶原植入大鼠背部两侧,于植入后3,7,14,21d处死大鼠,取胶原周围肉芽组织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d时,大鼠肉芽组织中微血管数开始增加,7~14d时达到峰值,之后下降。在造模后3,7,14d,植入黄芪多糖胶原的大鼠周围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及核因子κB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植入空白胶原的大鼠(P<0.01),且核因子κB蛋白的表达早于毛细血管新生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说明黄芪多糖胶原促血管新生作用有可能是通过活化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而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实现的。
周勇姚昶高峰高卫卫陈运缪雪华
关键词:黄芪多糖血管新生核因子ΚB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黄芪多糖胶原的制备及评价
2014年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胶原的制备并评价其可控性。方法用黄芪多糖的羧基团与胶原多肽共价结合,同时将胶原多肽链修饰交联制备;用体外释放和体外降解实验评价可控性。结果黄芪多糖胶原体外随交联剂比例改变而产生不同的降解率与体外释放率。结论黄芪多糖胶原理论上可以达到体外可控释放与降解的功能。
虞林湘李爱萍姚昶
关键词:黄芪多糖
黄芪多糖修饰胶原促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修饰胶原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对其作用及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及SD大鼠模型中观察新生微血管密度、胶原中血红蛋白及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验证黄芪多糖修饰胶原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对最佳剂量进行观察。通过VEGF及整合素蛋白αvβ3的表达探讨促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结果:CAM模型中,20μg/mL黄芪多糖+胶原组微血管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大鼠模型中,胶原中血红蛋白含量及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肉芽组织中VEGF及整合素蛋白αvβ3表达明显。结论:20μg/mL黄芪多糖修饰胶原能明显促进血管新生,其发生机制与VEGF及整合素蛋白αvβ3的表达相关。
樊炼高卫卫潘立群姚昶
关键词:黄芪多糖I型胶原血管新生
黄芪多糖胶原促进周围组织中血管新生与胶原合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黄芪多糖有促进血管新生作用,通过探讨黄芪多糖胶原促进周围组织中血管新生与胶原代谢的关系及其对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为该胶原作为促进血管新生与组织愈合的支架提供依据。方法以交联剂将黄芪多糖与空白胶原进行1∶1(W/W)共价结合,形成黄芪多糖胶原。取10周龄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50 g。于脊柱两侧作纵形切口,皮下向两侧游离形成"口袋",左侧植入大小为5 mm×5 mm×5 mm的黄芪多糖胶原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相同大小空白胶原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3、7、14、21 d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胶原周围肉芽组织,组织学染色观察并计数毛细血管,测量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血管生成素1(angiopoetin 1,Ang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两组胶原周围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逐渐增多,14 d时达峰值,实验组均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Hyp含量逐渐升高,各时间点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21 d外,实验组术后3、7、14 d的Ang1及MMP-9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TIMP-1 mRNA表达逐渐减弱,实验组呈逐渐增强趋势;除术后7 d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胶原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与胶原合成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组织中Ang1、MMP-9及TIMP-1表达而实现。
姚昶高峰陈运缪雪华周勇邵大畏
关键词:血管新生胶原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9
黄芪多糖与Ⅰ型胶原协同促血管新生的疗效筛选与蛋白组学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载入Ⅰ型胶原促血管新生作用,探讨黄芪多糖与Ⅰ型胶原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和胶原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并测量细胞迁移率;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整合素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浓度20μg/ml时促进HUVEC生长作用最明显,此后随着浓度的升高,促生长的作用逐渐降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黄芪和胶原合用,对细胞的促生长有协同作用,显著高于20μg/ml胶原组(P<0.05)。20μg/ml黄芪多糖+20μg/ml胶原时HUVEC迁移能力最强;Western Blot结果提示Ang-1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随着黄芪和胶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20μg/ml黄芪多糖+胶原组达到最高。结论黄芪多糖能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并上调Ang-1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且黄芪多糖和胶原具有协同作用。
樊炼高卫卫李爱萍潘立群姚昶
关键词:黄芪多糖胶原血管新生
黄芪多糖与Ⅰ型胶原协同促血管新生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载入Ⅰ型胶原促血管新生作用,探讨黄芪多糖与Ⅰ型胶原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实验测定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和胶原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并测量细胞迁移率;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血管生成素-1(Ang-1)、整合素蛋白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浓度20μg/mL时促进HU-VEC生长作用最明显,此后随着浓度的升高,促生长的作用逐渐降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黄芪和胶原合用,对细胞的促生长有协同作用,显著高于20μg/mL胶原组(P<0.05)。20μg/mL黄芪多糖+20μg/mL胶原时HUVEC迁移能力最强;Western Blot结果提示Ang-1、VEGF和integrinαvβ3的表达随着黄芪和胶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20μg/mL黄芪多糖+胶原组达到最高。结论黄芪多糖能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并上调Ang-1、VEGF和Integrinαvβ3的表达,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且黄芪多糖和胶原具有协同作用。
樊炼李爱萍姚昶
关键词:黄芪多糖胶原血管新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