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TY023)

作品数:12 被引量:326H指数:10
相关作者:邱丕相杨建营吉灿忠杨建英李世宏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武术
  • 3篇人类学
  • 3篇体育
  • 3篇文化
  • 3篇文化人类学
  • 3篇民族
  • 3篇民族精神
  • 3篇教育
  • 2篇当代武术
  • 2篇选项课
  • 2篇普通高校
  • 2篇民族传统
  • 2篇民族传统体育
  • 2篇高校
  • 2篇传统体育
  • 1篇选项课教学
  • 1篇学校武术
  • 1篇语言人类学
  • 1篇中国文化
  • 1篇神境

机构

  • 12篇上海体育学院
  • 9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浙江经贸职业...

作者

  • 12篇邱丕相
  • 9篇杨建营
  • 3篇吉灿忠
  • 2篇杨建英
  • 1篇李世宏

传媒

  • 2篇沈阳体育学院...
  • 2篇体育学刊
  • 2篇武汉体育学院...
  • 2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山东体育学院...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浙江体育科学

年份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教法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启发式教学模式、共性和关键问题、技法原理等四方面从总体上论证了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教法,着眼于每一堂课的教学,详细论证了整个学年的教学过程。
杨建营邱丕相
关键词:普通高校武术教学过程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0年
研究人类文化学问的文化人类学,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石。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文化人类学的概念和原理性研究进行评述;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理论运用、方法论和研究视点进行展望。
吉灿忠邱丕相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文化人类学
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所遭遇的抵牾及其理论调适被引量:33
2010年
西化的强势文化"符号暴力"以掩耳不及之势剥离着东方族群的生活意识、社会价值和文化认同。人类学认为,环境对文化的产生起到决定或可能作用。因此对武术文化"生境"和检验武术文化生命力的"文化空间"进行了理性思考,对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实现意义。研究发现,当代传统武术"文化空间"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抵牾,具体表现在:武术整体性管理、活态传承和保护工作出现盲区,传承内容中传统文化的抽空和失重,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空间"的断层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武术"文化空间"应加强"遗产性保护",初始性复活和再生性建造,注重其经济开发,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双驱动力等理论调适方略。
吉灿忠邱丕相李世宏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传统武术文化空间
文化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论和文化相对论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本土性发展、东西方体育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了方法支脚,而其理论体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递"、"输入"、"中断"和"适应"等环节的理解,以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传统与现代、强势与弱势、东方与西方等文化对等体中独领风骚提供理论制空点。
吉灿忠邱丕相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民族学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特征的文化研究被引量:29
2009年
为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武术,以利于武术的国内发展和国际化传播,有必要从整体上总结武术在世界武技中的独树一帜之处。从外显的拳种流派、内含的武德修养、呈现诗意审美的艺术化倾向等三方面,探析了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形成的文化根源。
邱丕相杨建营
关键词:武术文化特征文化根源
生态文明视域下武术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为响应"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号召,结合人类生态文明的大趋向,对武术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论及实践进行了研究。理论部分首先以史为据阐明了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生物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协调发展,并由此演绎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据新一代学生的实际论证了目前民族精神的培育应抓住重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践部分论证了武术是"如何打"和"如何才能不打"的辩证统一,极好地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主旨,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最佳实践途径;阐明了要将武术培育民族精神落实到具体实践,首要的问题是确立武术必修课的地位,次之进行正确的目标定位;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学校开展的武术教育内容体系。
杨建营邱丕相杨建英
关键词:文化属性民族精神生态文明武术
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改革被引量:26
2008年
研究认为,①普通高校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定位是培养"在具备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竞争精神的基础上,追求和谐相处"的精神;②在价值功能上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追求增强防卫能力的目标,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③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内容体系可按如下安排:技术课以简单实用的基本功、基本技术、基本组合、对抗性练习、实战练习为主,理论课以武术概论、技法原理、意志品质、武德教育为主,整个体系以实用技法为主。
杨建营邱丕相
关键词:普通高校武术体育课民族精神
武术精神的历史演变及21世纪发展的新趋势被引量:35
2008年
简要总结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武术精神的历史演进,论证20世纪武术精神的发展,最后立足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展开论证,指出21世纪武术精神的新趋向是在继续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更加重视"厚德载物"的武德,注重将"和谐"的文化特色摆在突出位置。
杨建营邱丕相
关键词:武术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被引量:51
2008年
为使学校武术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途径,首先对以浙江省为主的全国中小学进行了广泛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1)学校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定位是培养"在具备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的竞争精神的基础上,追求和谐相处"的精神;2)学校武术在价值功能上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追求增强防卫能力的目标,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3)学校武术的技术体系可采用如下方案:小学以简单实用的基本功、基本技术、基本组合为主;初中以基本技术、基本组合的对抗性练习为主;高中以一些由实用的组合连接而成的简短套路为主;大学以不同风格的拳种、不同类型的武术选项为主。武术操、搏击操可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的课间操的始终。
杨建营邱丕相杨建英
关键词:学校武术民族精神
当代武术的三重使命被引量:23
2009年
在历史地、发展地分析了武术在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使命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武术应该承担的三重使命,即文化的使命、教育的使命、科学的使命。首先,在文化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今时代,武术作为一个具有多方面文化内涵的文化载体,应当担当起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的使命,并为构建和谐社会以及诠释中国的和平崛起贡献一份力量。其次,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大潮中,武术应该针对目前广大青少年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核,真正承担起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使命。最后,在经历了科学精神洗礼后的21世纪武术,应继续加深微观层面的细化研究,同时也不能忽视宏观层面的整体研究,使武术作为东方独有的健身方法真正承担起人类科学健身的伟大使命。
邱丕相杨建营
关键词:当代武术文化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