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40027)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赵海卿郭晓东石旭飞卢文喜罗建男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地下水
  • 2篇矸石
  • 2篇污染
  • 2篇煤矸石
  • 1篇地电
  • 1篇地下水年龄
  • 1篇地下水水化学
  • 1篇地下水水质
  • 1篇地下水污染
  • 1篇地下水循环
  • 1篇地下水质
  • 1篇地下水质量
  • 1篇电磁探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层
  • 1篇水化学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沈阳地质矿产...
  • 1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8篇赵海卿
  • 6篇郭晓东
  • 3篇石旭飞
  • 2篇卢文喜
  • 1篇赵维俊
  • 1篇郭晓东
  • 1篇孙中任
  • 1篇陈社明
  • 1篇侯泽宇
  • 1篇辛欣
  • 1篇欧阳琦
  • 1篇马诗敏
  • 1篇罗建男

传媒

  • 3篇节水灌溉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水文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下水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 1篇矿山工程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珲春盆地潜水地下水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水质状况,保护地下水资源,对珲春盆地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珲春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以Ⅳ类水为主,主要超标因子为TFe、Mn^(2-)以及NO_3^-,TFe和Mn^(2-)超标的原因主要由于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小,地下水环境比较封闭,处于相对还原环境,造成Fe和Mn富集;NO_3^-超标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含水层防污性能差,加之城乡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地表河流的污染以及煤矸石的堆放和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NO_3^-为代表的N含量升高。
郭晓东赵海卿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还原环境煤矸石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3H的示踪作用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进行计算,为该地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8%/a,可更新能力较强。珲春盆地东北部平安村、新华村、马新村和东部的红星村、电线村、东兴村等山前地区以及八一村、八二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10%/a,可更新能力较强;七户洞村、八棵树村、永丰村、立新村、新农村、柳亭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为8%/a^10%/a,可更新能力减弱;八家子村、西崴子村、孟岭村等珲春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小于8%/a,可更新能力最弱。更新速率为大于10%/a、8%/a^10%/a、小于8%/a的地下水分布面积占珲春盆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7%、26%、7%。
石旭飞赵海卿郭晓东
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及其水循环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3H法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进行了计算,为珲春盆地地下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年龄均小于30 a,地下水循环交替较强。从山前地带向珲春河河谷地带、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地下水年龄逐渐从小于10 a增大到大于20 a。年龄为小于10 a、10~20 a、大于20 a的地下水分布面积占珲春盆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1%、42%、7%。七户洞村、平安村、和平村等浅层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年龄小于10 a,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中华村、图鲁村、春景村等浅层地下水径流区地下水年龄为10~20 a,与补给区相比地下水循环交替减弱;八二村、古城村等地是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年龄大于20 a,地下水循环交替较弱。
石旭飞赵海卿
关键词:地下水年龄地下水循环
基于DTIV的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为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地下水的防污能力,在分析以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位埋深(D)、包气带权重厚度(T)、含水层单井涌水量(I)和地下水流速(V)作为固有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评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该方法对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地下水主要为一般脆弱区,占研究区总面积88.3%;较低脆弱区面积较小,占总面积0.8%;较高脆弱区占总面积的10.9%,较高脆弱区分布于珲春盆地上游及珲春河漫滩区,建议该区应注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地下水水质。
郭晓东赵海卿马诗敏
关键词:包气带指标体系防污性能
吉林省珲春市敬信盆地大地电磁探测被引量:2
2016年
2012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中俄朝三国交界的珲春市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地区蕴藏丰富矿产资源和煤炭资源.该地区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已经开始.然而,关于珲春地区深部地质信息非常匮乏.为服务珲春地区经济,了解深部地质信息,2014年,我们在敬信盆地采集一条贯穿盆地大地电磁(MT)剖面.MT数据编辑后,通过阻抗极化图和基于阻抗张量分解的多测点-多频点统计分析技术确定地电走向.通过对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曲线、拟断面图进行分析,定性解释地层电性纵向变化.由于采集的垂直磁场分量质量高,对倾子振幅和倾子相位拟断面进行探讨性的分析,定性解释地层电性横向变化.对正则化参数,底板误差,敏感度实验等进行了分析,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对TE和TM模式数据进行联合反演,经过多次试验,得到了一个合理的电阻率模型.结合水文钻井、地质资料,对古近系敬信盆地的基底进行了刻画,识别了深部断裂带,提供了敬信盆地属于裂谷型盆地的依据.
赵维俊赵海卿郭晓东孙中任
关键词:大地电磁倾子
珲春盆地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2017年
本次研究对珲春盆地地下水位进行了测量,利用测量数据分析了珲春盆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总体上,珲春盆地地下水位东部高、西部低,由山前地带向珲春河河谷地带、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径流。在北部山前地区,地下水由北向南径流;东部山前地区地下水由东向西径流;南部山前地区地下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径流。水力坡度由山前向平原逐渐减小。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研究区在七户洞村、和平村、新华村、红星村、支边村等地接受基岩山区侧向径流补给;中华村、春景村、东岗村、南秦孟村等地是地下水径流区;研究区地下水在八家子村、沙坨子村、西崴子村等向图们江排泄。
石旭飞赵海卿郭晓东
关键词:地下水水循环
珲春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为查明珲春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对珲春盆地地下水进行了取样测试,对测试结果采用Aquchm、SPSS和MAPGIS等软件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地下水中TFe、Mn^(2+)和NO_3^-超标比较严重,总体珲春河南区比珲春河北区水质差。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为主,部分地区为C1HCO_2、ClSO_4CO_3、SO_4C1HCO_3等型水。地下水中TDS、Ca^(2+)、Cl^-、Mg^(2+)、SO_4^(2-)和NO_3^-(以N记)相关性较高,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主要是溶滤作用。
郭晓东赵海卿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煤矸石
表面活性剂强化的DNAPLs污染含水层修复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12年
根据含水层中水、表面活性剂和DNAPLs的运移规律和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三维多相流数值模拟模型,用以模拟表面活性剂强化的DNAPLs污染含水层的修复过程.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一个被PCE污染的非均质含水层中,并分别对污染物的污染过程以及修复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模型给出了表面活性剂强化含水层修复过程中非水相流体迁移转化的数学描述,能够在短时间内、参数有限的条件下真实地刻画DNAPLs在含水层中的运移规律,并能有效地模拟表面活性剂的修复过程.此外,模拟结果显示,由于表面活性剂对PCE的增溶增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PCE在水中的溶解性和迁移性,其修复40d的去除率达到63.5%,与抽出处理法(去除率为31.8%)相比修复效果明显增强.
卢文喜罗建男辛欣陈社明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数值模拟
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随着珲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防范珲春盆地可能发生的地下水污染并为防止地下水污染提供决策依据,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盆地地下水埋深较浅,含水层颗粒较大,渗透性强等因素,珲春盆地地下水大部分处于稍强脆弱程度,建议严格保护地下水,减少各类污染源。
郭晓东赵海卿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小波神经网络在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根据吉林西部的自然条件,运用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对乾安、通榆、扶余三个地区1957-2010年的月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多组输入输出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最终分别确定上述三地区任35a的相应降水量值与之后10a每年月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预测这三个地区2011-2020年的降水量值。与前人利用一组输入输出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不同,本文利用多组输入输出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使模型更可靠,更贴近实际,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精确性。结果表明:采用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对降水量进行预测,方法可行、精度较高、结果可靠;上述三地区2011-2020年平均降水量较1957-2010年平均降水量偏少,处于降水量变化周期的枯水期。降水量预测可为当地的防洪、抗旱工作提供依据。
董海彪卢文喜欧阳琦侯泽宇
关键词:降水量小波神经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