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08ZX08001-002)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汤伟李安娜李多川咸洪泉邹华松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水稻
  • 3篇基因
  • 1篇选育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水稻条斑病菌
  • 1篇特种稻
  • 1篇条斑病
  • 1篇条斑病菌
  • 1篇突变体
  • 1篇种稻
  • 1篇酶基因
  • 1篇抗菌
  • 1篇抗菌活性
  • 1篇克隆
  • 1篇花器官
  • 1篇活性
  • 1篇基因定位
  • 1篇基因敲除
  • 1篇几丁质

机构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作者

  • 1篇纪志远
  • 1篇占小登
  • 1篇吴超
  • 1篇曹立勇
  • 1篇程式华
  • 1篇翟文学
  • 1篇赵文祥
  • 1篇张丽青
  • 1篇陈功友
  • 1篇高志强
  • 1篇罗越华
  • 1篇陈代波
  • 1篇夏志辉
  • 1篇咸洪泉
  • 1篇李多川
  • 1篇李安娜
  • 1篇沈希宏
  • 1篇吴伟明
  • 1篇汤伟
  • 1篇邹丽芳

传媒

  • 1篇种子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特种稻新品种中科黑糯1号的选育被引量:2
2013年
中科黑糯1号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海南大学和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合,从海香黑糯稻中选种改良而成的特种稻。2011年2月通过了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该品种综合表现优质、抗白叶枯、稻米黑色、糯性,全生育期141 d,感温型,适合海南各市县早、晚稻种植。
王延春夏志辉刘迪孟卫东翟文学罗越华
关键词:水稻选育
水稻条斑病菌avrBs3/pthA家族基因敲除体系的建立被引量:5
2011年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存在至少20个avrBs3/pthA家族成员,但其在水稻上的毒性或无毒性贡献并不清楚.本文依据avrBs3/pthA结构上的保守性,利用同源重组策略,借助自杀性载体pKMS1介导,对水稻条斑病菌中的avrBs3/pthA家族基因进行敲除.结果发现:同源交换可通过基因内和基因间重组实现avrBs3/pthA家族的基因敲除;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水稻条斑病菌中有5个avrBs3/pthA家族基因被成功敲除,表明水稻条斑病菌avrBs3/pthA家族基因敲除体系构建成功.这为逐一评价avrBs3/pthA家族基因的毒性或/和无毒性功能奠定了基础.
曹燕飞邹丽芳赵文祥纪志远邹华松陈功友
关键词:水稻条斑病菌基因敲除
一个水稻长护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被引量:4
2010年
花器官发育异常突变体是研究植物花发育分子机理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在特种栽培稻品种"鸭血糯"中发现一个长护颖自然突变体,命名为Osleg(Oryza sativa long empty glumes)。组织细胞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护颖的远轴表皮细胞凸凹不平,毛状体较多,许多瘤状体轴向平行排列,与外稃表皮细胞结构相似。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将Osleg纯合体与籼稻品种9311杂交构建F2定位群体,利用已公布的水稻SSR标记和自行设计的STS标记对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定位,最终将OsLEG定位在水稻7号染色体短臂上的LC15和LC25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207kb,为进一步克隆OsLEG基因和研究禾本科植物花器官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陈代波占小登吴超沈希宏吴伟明高志强程式华曹立勇
关键词:SATIVA花器官基因定位
黄蓝状菌几丁质酶基因tfchi1的克隆、表达及抗菌活性被引量:2
2012年
为研究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几丁质酶性质和作用,通过RT-PCR、3'RACE及5'TAIL-PCR技术克隆了一个黄蓝状菌几丁质酶基因tfchi1,该基因全长为2 561 bp,含有6个内含子,包含一个1 194 bp的ORF,编码39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3.47 kDa,属于糖苷水解酶第18家族。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tfchi1,并转化毕赤酵母,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表达几丁质酶的工程菌GS-TFCHI1-9,甲醇诱导第7 d酶活性最高,达32.29 U.mL-1。SDS-PAGE检测纯化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44 kDa。重组几丁质酶Tfchi1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值为5.5,在pH 6~8之间稳定。Zn2+、Cu2+对Tfchi1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Tfchi1可明显抑制敏感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该酶在几丁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防治等领域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咸洪泉汤伟张丽青李安娜李多川
关键词:几丁质酶克隆抑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