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820007)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陈秀萍李彩虹陈阿江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司法
  • 1篇地方司法
  • 1篇调解
  • 1篇遗产
  • 1篇遗产分配
  • 1篇正当
  • 1篇人类中心主义
  • 1篇人性
  • 1篇人性完善
  • 1篇水权
  • 1篇水权交易
  • 1篇司法个案
  • 1篇俗化
  • 1篇取水
  • 1篇取水权
  • 1篇转让制度
  • 1篇无讼
  • 1篇伦理
  • 1篇伦理维度
  • 1篇伦理性

机构

  • 4篇河海大学

作者

  • 3篇陈秀萍
  • 1篇陈阿江
  • 1篇李彩虹

传媒

  • 1篇水利经济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取水权转让制度的正当性
2012年
取水权转让制度的正当性研究是制度立法的前提,也为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结合水权概念、制度正当性理论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提出取水权转让制度的理论基础:体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反思的人类中心主义;根据有限理性理论,通过对取水权转让制度的正当性的内容,即取水权初始分配的人性化与公平、取水权转让的社会功利与效率两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对二级市场的取水权转让进行适当限制的原则和具体途径。
陈秀萍
关键词:取水权水权交易人类中心主义
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合理性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法治国家以来,诉讼作为依照现代法律的标准来解决纠纷的方式,其重要性空前提高。但近年来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加剧、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社会和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当代中国这一特定时期,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有着完善人性、传承文化、缓解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之功能,它的发展与完善既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另一路径。
陈秀萍
关键词:纠纷解决人性完善
地方司法的礼俗化实践——以刘家遗产分配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西北乡村法庭实践的经验研究发现,虽然在法律上,性别平等是自明之理,但父死子继是天经地义的法则,外引的法律制度与乡村社会的实际生活相背离,法与礼存在着冲突,地方司法的礼俗化普遍存在,两种规范在价值观上存在冲突。当纠纷诉至法庭时,法官在庭前进行教化式劝解,在庭审中阐明"正义"理念,从法和礼两方面进行调解。法庭调解既渗透着伦理关怀,又融入了法的平等自由精神,引导当事人逾越价值观上的差异和冲突,实现了当事人"和好"的目的。礼以和谐作为最高价值,法以平等、自由等为基本价值,但二者在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目标上是一致的,地方法庭通过礼俗化的裁判方式,可以实现二者在价值目标上的融合。
李彩虹陈阿江
关键词:法律法庭调解
和谐社会语境中法官民事裁判的伦理维度——以对民事司法个案的反思为视角被引量:1
2012年
民事裁判是通过对具有伦理属性的法律规则的适用,来引导对人们的行为,以达到实现伦理生活之目的。从几个与公共道德生活密切相关的司法个案来看,我国民事裁判中存在着违背法律逻辑的道德实用主义倾向和以法律人的意识误读社会生活伦理等问题。在民事裁判中,法官应该从法律与伦理关系的视角,更为深刻地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及其限度,从而作出更有说服力的裁判。
陈秀萍
关键词:和谐社会民事裁判伦理维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