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22777219)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白亚玲张俊霞徐金升张胜雷张慧然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透明细胞癌
  • 4篇透明细胞
  • 4篇透明细胞癌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线粒体
  • 4篇线粒体DNA
  • 3篇基因
  • 3篇D-LOOP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预后
  • 2篇基因多态性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蛋白
  • 1篇多态现象
  • 1篇预后相关

机构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崔立文
  • 5篇张慧然
  • 5篇张胜雷
  • 5篇徐金升
  • 5篇张俊霞
  • 5篇白亚玲
  • 1篇耿同会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关系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 D-loop(mtDNA D-loop)基因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59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肾癌组)和68例健康对照(对照组)的mtDNA D-loop区进行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线粒体文库中的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CRS)比对分析。分析2组人群中mtDNAD-loop区多态位点出现频率的差异。结果在对照组和肾癌组中的mtDNA D-loop区共发现143个多态性位点。与对照组比较,肾癌组患者的mtDNA D-loop区的262T、16293G出现的频率明显增高,16298C、16319A出现的频率下降(P<0.05)。结论 mtDNA D-loop区的多态性分析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生的预测因子,有助于早期发现肾透明细胞癌患者。
张胜雷徐金升白亚玲张俊霞崔立文张慧然
线粒体DNAD-loop基因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 D-loop(mt DNA D-loop)基因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CCRCC)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59例CCRCC患者的mt DNA D-loop区进行扩增并测序。将mt DNA D-loop区的测序结果与线粒体文库中的剑桥序列(r CRS)比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发病年龄关系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TNM分期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低于低TNM分期组;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发病年龄低于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均P<0.05),单核苷酸多态位点16293A/G基因型与发病年龄有关,多态位点16293G基因型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早于16293A基因型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高低、肿瘤直径大小、16293位点的多态性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多态性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的预测因素,同时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多态性有助于识别早发的肾透明细胞癌。
张胜雷徐金升白亚玲张俊霞崔立文张慧然
关键词:D-LOOP肾透明细胞癌单核苷酸多态性线粒体DNA
肾癌组织EphA2、E-cadherin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 A2)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肾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癌组织Eph A2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计算每张切片的阳性细胞百分数及HSCORE分值。分析Eph A2表达、E-cadher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的关系,计算3年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肾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肾癌组织中Eph A2蛋白高表达率为71.2%,E-cadherin蛋白低表达率为76.9%。肿瘤直径≥5 cm者的Eph A2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直径<5 cm者(P<0.05),肿瘤直径≥5 cm者E-cadherin蛋白低表达率高于直径<5 cm者(P<0.05)。Eph A2蛋白高表达是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肾癌组织中Eph A2蛋白表达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Eph A2蛋白高表达是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张俊霞徐金升白亚玲崔立文张慧然张胜雷
关键词:肾癌E-钙黏蛋白
线粒体DNA D-loop基因变异与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线粒体DNA D-loop(mtDNA D-loop)基因变异的特点,以寻找新的判断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标志。方法:对2002-08-01-2007-08-3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59例完整随访的肾癌患者采用外周血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mtDNA D-loop区进行扩增并测序。将mtDNA D-loop区的测序结果与线粒体文库中的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rCRS)比对进行单核苷酸变异性分析。比较基因变异和临床随访资料与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潜在关系,生存曲线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显示,≥55岁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7.5%(36/59),低于<55岁组的85.0%(23/59),χ2=124.042,P<0.001;男性5年生存率为71.7%(35/59),低于女性的78.5%(24/59),χ2=15.115,P<0.001;高TNM分期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2.5%(39/59),低于低TNM分期组的78.4%(20/59),χ2=11.123,P=0.001;肿瘤直径≥5cm患者生存率为68.3%(37/59),低于肿瘤直径<5cm患者的84.6%(22/59),χ2=103.690,P<0.001。mtDNA D-loop区测序结果显示,有12个分布频率>5%的变异位点。262T和262C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和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4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高低、肿瘤直径大小、262位点的变异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患者mtDNA D-loop区的变异可判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其中262T可作为判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型、独立的指标。
张胜雷徐金升白亚玲张俊霞崔立文张慧然
关键词:透明细胞线粒体DNAD-LOOP预后
肾透明细胞癌线粒体DNA非D-loop区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多种肿瘤的热点变异区域,其中线粒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itochondria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tMSI)与肿瘤相关。本研究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患者mtDNA非D-环(displacementloop,D-loop)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与ccRCC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寻找新的判断ccRCC预后的标志物。方法采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2-08—01—2007—08—31随访资料完整的70例肾癌患者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mtDNA非D-loop区的3个微卫星灶5892-5919、8272-8289和9777-9782进行扩增并测序。将mtDNA非D-loop区的测序结果与线粒体文库中的剑桥序列(revisedcambridgereferencesequence,rCRS)进行比对,以判断该区域的微卫星状态,分析mtMSI和临床随访资料与ecRCC预后的潜在关系。生存曲线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显示,〉55岁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5岁组,χ2=135.213,P〈0.001;男性组的5年生存率低于女性组,χ2=7.850,P=0.005;肿瘤直径≥5cm组低于〈5cm组,χ2=43.202,P〈0.001;透明细胞癌组低于非透明细胞癌组,χ2=49.273,P〈0.001;线粒体DNA8272—8289区域9bp正常组(CCCCCTCTACCCCCTCTA)高于9bp缺失组(CCCCCTCTA),χ2=39.216,P〈0.001;5892-5919和9777—9782区域的MSI与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17和4.011,P值分别为0.291和0.527。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和8272—8289区域的MsI是影响ceR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是影响ccR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ccRCC患者mtDNA非D-loop区的MSI,可判断ccRCC患者的预�
耿同会徐金升白亚玲张俊霞崔立文张慧然张胜雷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PCR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定性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