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10024)
-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洪萍李明斌黄玲丽更多>>
- 相关机构:宜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20世纪初社会主义变成现实之后,两种制度之间尽管有统一的一面,但主要表现为对立的一面,20世纪的历史也是一部两制斗争史。苏东剧变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两制关系主要表现为统一性,其对立性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由于"资"强"社"弱,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攻守易位;双方矛盾范围不断扩大,经济摩擦日益增多;西方在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施压,和平演变的手段增多,社会主义反和平演变的任务繁重。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两制对立关系的新变化,要从资本主义新变化中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关系,要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两制关系。
- 李明斌
-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制关系
- 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包容性思想
- 2012年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始,标志着党的执政历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共致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胜利前进。同时,这些回答也使执政党对于执政的主题、执政的主旨和执政的要务等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推动新时期我党执政包容性思想建设和发展,并达到了新的高度。
- 张洪萍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中苏论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与启示
- 2011年
- 中苏论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论战造成了国际共运的动荡、分裂和曲折,统一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另一方面,论战打破了苏联共产党长期以来对国际共运一统天下的局面,解放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思想,对于各国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具有积极意义。中苏论战给国际共运造成的消极影响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必须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不能根据本国的经验和实践来论断和评价国际共运的是非,更不能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取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李明斌
- 关键词:中苏论战国际共运国际主义
- 试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和领导人个人因素对中苏论战的影响
- 2015年
- 中苏论战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场"双输"的历史悲剧。导致中苏论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和两国领导人个人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苏共不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三面红旗"并提出批评,中国共产党认为赫鲁晓夫的"物质刺激"是修正主义,这种分歧和所谓争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权问题交织在一起,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中苏两国都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个人因素对两党两国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与自己不是一个层次的领导人,赫鲁晓夫把毛泽东看作是对其国际共运领袖地位的威胁,两个人的文化素质、个性、风格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因素都对中苏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李明斌
- 关键词:中苏论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领导人分歧
- 试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和领导人个人因素对中苏论战的影响
- 中苏论战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场'双输'的历史悲剧。导致中苏论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和两国领导人个人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苏共不认同中共的'三面...
- 李明斌
- 关键词:中苏论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领导人分歧
- 文献传递
- 后改革开放时代我国民生建设的发展战略
- 2013年
- 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民生观点、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生问题的相关论述,成为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中共三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都充分体现了为民思想和改善民生的意蕴。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民生思想逐步系统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在后改革开放时代,我国民生建设的重点要从宏观转向微观,着力解决分配不公等问题;要立足建立保障机制,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把改善民生真正摆到各级党政领导工作的重要位置,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
- 李明斌
- 关键词:民生思想民生建设
- 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发展看世情变化
- 2013年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是世情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并没有由于意识形态因素的减少而改变两制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主要表现在:两制国家合作领域日益广泛,但矛盾范围也日益扩大,摩擦日益增多;资本主义国家以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施压,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大众传媒网络化使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文化渗透更为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与此同时,两制统一性表现出新特点:两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两制之间出现非根本制度性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两制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两制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关系进一步凸显。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与资本主义相处的高超艺术,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保持自身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 李明斌
-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制关系世情
-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的本土文化影响
- 2013年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包容性思想建设过程中,善于抓住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最具有价值和生命活力的文化精神,来为其服务。古为今用,处理好体用的关系、把握好中庸的方法论、运用好和合的规律,处处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
- 张洪萍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本土文化
- 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实践的内在逻辑被引量:6
- 2013年
- 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定位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以及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这也充分说明了群众路线蕴藏着丰富的实践性内涵。群众路线实践性内涵构成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群众观点和群众观点具体化等核心要素,决定了群众路线实践主体层面的逻辑关系;由其核心要素所引发的连带因素,如代表人民的利益、健全的体制机制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等因素,决定了群众路线实践支撑层面的逻辑关系;两个层面之间相互影响,辩证统一,推动着群众路线实践的进程。
- 张洪萍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内在逻辑
- 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溯源
- 2013年
- 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之源,主要有两方面:从理论角度看,其发源于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的新发现,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的理论依据,为无产阶级执政党揭示了执政包容性的主题、主旨、基本原则以及历史和现实条件;从实践角度看,可以追寻到列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实践,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的现实源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践,采取间接过渡的形式、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引入市场关系、利用资本主义等治国理政的方略,既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也促使无产阶级执政党执政的方略、理念、路径、视野更加体现出包容性。
- 张洪萍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