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1-1-11-hy)

作品数:5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印庚廖梅杰陈贵平荣小军张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刺参
  • 2篇养殖
  • 2篇养殖刺参
  • 2篇弧菌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益生菌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营养成分分析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原位杂交检测
  • 1篇杂交检测
  • 1篇生长率
  • 1篇投喂
  • 1篇栖息
  • 1篇浒苔
  • 1篇枯草芽孢杆菌
  • 1篇发酵

机构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廖梅杰
  • 5篇王印庚
  • 2篇张正
  • 2篇陈贵平
  • 2篇荣小军
  • 2篇潘鲁青
  • 1篇元福杰
  • 1篇王岚
  • 1篇管敏
  • 1篇张凤萍
  • 1篇尚德荣
  • 1篇姜燕
  • 1篇郭伟丽
  • 1篇李彬
  • 1篇郝志凯
  • 1篇刘升平

传媒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渔业现代化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浒苔营养成分分析与投喂刺参试验被引量:22
2011年
进行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的营养成分测定及投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长试验观察。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浒苔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矿物元素含量丰富的安全藻类食品。另外,分别以浒苔、海泥、浒苔∶海泥(质量比3∶7)、配合饵料∶海泥(质量比3∶7)4种饲料投喂刺参30 d。试验结果:浒苔∶海泥(3∶7)组既有最好的增重率,也有良好的成活率和健康状况;配合饵料∶海泥(3∶7)组次之;而单独投喂浒苔组或海泥组则表现较差。研究结果表明,浒苔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可替代马尾藻、鼠尾藻、海带等作为一种优质的刺参养殖用饵料源。
廖梅杰郝志凯尚德荣姜燕陈贵平王印庚
关键词:浒苔营养成分刺参生长率
不同类型附着基对刺参栖息趋向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单位体积平均聚集数量(Average Gathered Number of Unit Volume,AGNUV)和平均聚集率(Mean Attractive Rate,MAR)统计分析了刺参对10种附着基(石块、三角瓦、U形瓦、遮阳网、网笼附着基、竹制附着基、三孔砖、涡流式异形瓦、大多棱瓦、小多棱瓦)和8种栖息分布区域(池壁面、池棱角、池底面、附着基上、附着基下、附着基棱角凹槽处、附着基内、附着基外)的选择趋向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附着基诱集刺参的效果为:大多棱瓦>石块>三孔砖>小多棱瓦>U形瓦>涡流式异形瓦>三角瓦>网笼附着基>遮阳网>竹制附着基,且大多棱瓦集参效果与三角瓦、网笼附着基、遮阳网、竹制附着基、涡流式异形瓦差异极显著。本研究还发现刺参在水泥池棱角处的MAR(21.02%)高于池壁面MAR(8.23%)和池底面的MAR(15.68%);刺参在附着基下方和附着基内部的MAR分别高于在附着基上方和附着基外部的MAR。此外,实验结果也表明,1)大多棱瓦附着基对刺参具有最佳诱集效果;2)刺参对栖息位置具有选择趋向性,且不同时间刺参对栖息位置的选择存在显著性差异;3)石块、网笼附着基、遮阳网不宜作为附着基。
管敏王印庚陈贵平廖梅杰潘鲁青薛太山
关键词:刺参附着基栖息
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菌--灿烂弧菌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以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重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16S~23S间隔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制备地高辛(DIG)标记探针,建立了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感染刺参体内灿烂弧菌的技术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刺参和健康刺参各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刺参的体壁结缔组织、肌肉组织、肠粘膜上皮、辐水管等组织的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而与健康刺参组织无交叉反应。在感染组织中,阳性信号(显色)强弱清晰,能准确反映出灿烂弧菌的侵染部位及感染程度,这为探明灿烂弧菌的感染途径、感染病程等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养殖刺参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印庚荣小军张凤萍王岚廖梅杰邹安革
关键词:刺参腐皮综合征原位杂交
一株刺参益生菌的发酵配方及其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4
2012年
以健康刺参肠道的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研究对象,以豆粕、葡萄糖和氯化钠为基础发酵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同时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扩大培养试验,得到其最佳种龄和发酵时间。试验确立该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氯化钠10 g/L,葡萄糖2.5 g/L,豆粕2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初始pH 7.5,转速170 r/min,菌种接种量5%。以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在10 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扩大培养试验,得到最佳种龄为24 h、最佳发酵时间为32 h,菌体细胞浓度最高达到8.5×109cfu/mL,芽孢生成率达到91%。研究结果为刺参微生态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为海水养殖专用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元福杰王印庚廖梅杰张正潘鲁青张述智
关键词:刺参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工艺
养殖刺参“化板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9
2012年
本研究对辽宁4家刺参育苗场患"化板症"的稚参进行了病原学分析,从患有"化板症"的稚参体表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Aj2010072802A90。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实,该细菌能使稚参发生厌食、萎缩、降低附着力、溃烂、死亡等现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此次"化板病"的病原菌。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这是副溶血弧菌导致海参感染的首次报道。此外,本研究针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药敏学测试,证实所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氟苯尼考等药物高度敏感,相关研究结果将为刺参疾病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王印庚郭伟丽荣小军李彬廖梅杰张正陈霞刘升平
关键词:刺参副溶血弧菌RD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