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3C33712)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杨爱初刘移民李森华王致朱燕群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毒
  • 4篇苯中毒
  • 4篇
  • 3篇蛋白
  • 2篇同系物
  • 2篇球蛋白
  • 2篇细胞
  • 2篇慢性苯中毒
  • 2篇接触者
  • 2篇白细胞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酶
  • 1篇代谢酶基因
  • 1篇代谢酶基因多...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白细胞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免疫
  • 1篇血清免疫球蛋...

机构

  • 7篇广东省职业病...
  • 7篇广州市职业病...
  • 4篇中山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作者

  • 7篇刘移民
  • 7篇杨爱初
  • 5篇李森华
  • 3篇朱燕群
  • 3篇王致
  • 2篇党善锋
  • 2篇李旭东
  • 2篇郑桂华
  • 2篇黄永泉
  • 2篇肖勇梅
  • 2篇刘克俭
  • 1篇何康玟
  • 1篇银巍
  • 1篇谢国强
  • 1篇李永胜
  • 1篇陈念光
  • 1篇刘秋英
  • 1篇任泽舫
  • 1篇梁丽燕

传媒

  • 3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发生与ABO血型分布关系的探讨
2007年
目的初步探讨苯接触人群慢性苯中毒的发生与ABO血型分布关系。方法以某职业病防治院确诊的95例苯中毒病人作为病例组,以日常健康监护中白细胞计数偏低(WBC〈4.0×10^9/L)的苯接触者98例作为疑似病例组。分析其ABO血型的分布情况,并与对照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血型组调查ABO血型分布的40 980名汉族人)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A、B、O和AB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4.2%、29.5%、42.1%和4.2%;疑似病例组分别为26.5%、21.4%、43.9%和8.2%;对照组分别为31.3%、28.1%、30.9%和9.8%。病例组与普通人群组ABO血型分布不一致(Х^2=8.474,P〈0.05),O型/非O型OR为1.629(95%CI为1.084-2.450,P〈0.05);疑似病例组与普通人群组ABO血型分布同样不一致(Х^2=10.608,P〈0.05),O型/非O型OR为1.752(95%CI为1.175-2.612,P〈0.01)。结论O型血可能是慢性苯中毒的危险因素。
杨爱初刘移民朱燕群李森华李旭东
关键词:苯中毒ABO血型白细胞
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活力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活力。方法分别用比色法和放射性标记方法测定42名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结果比色法检测显示:苯中毒组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为(7.79±2.09)×106U/L,高于对照组(6.40±1.64)×10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男性和女性工人的PARP活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0)。放射性标记方法检测显示:苯中毒组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为(835.07±285.88)μmol.min-1.L-1,高于对照组(609.90±113.60)μmol.min-1.L-1(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工人PARP活力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990);另外还显示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与工龄无显著相关性(r=-0.14,P=0.408)。结论不同方法检测均显示苯中毒人群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比对照组的高,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在苯中毒人群的健康监护中是值得重视的指标。
杨爱初刘移民王致肖勇梅李森华李永胜朱燕群
关键词:中毒
苯及其同系物接触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化酶及碱性蛋白水平变化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苯及其同系物职业接触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化酶(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对33例苯及同系物职业危害接触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9例)和26例正常对照者(其中男9例,女17例)进行血清NSE和MBP的测定。结果接触组血清NSE和MBP水平分别是(13.62±8.76)μg/L、(2.11±0.9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NSE(8.86±4.49)μg/L、MBP(1.82±0.82)μg/L,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血清NSE异常水平总体概率分布分别为81.8%、15.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苯及同系物接触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
李森华杨爱初谢国强刘移民朱燕群何康玟刘秋英陈念光
关键词:
苯及同系物接触者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CYP1A1酶活性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职业性接触苯系物与Ⅰ、Ⅱ相代谢酶CYP1A1、CYP2E1、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对CYP1A1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52例广东省某公司苯系物接触者为接触组,以38例未接触苯系物的"正常人"为对照组,抽提外周血淋巴细胞,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用PCR和PCR-RLCP方法,CYP1A1酶活性用EROD酶活性表示。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苯系物接触组CYP1A1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无性别差异。苯接触组中不同Ⅰ、Ⅱ相代谢酶CYP1A1、CYP2E1、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CYP1A1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作业工人外周血CYP1A1酶的活性受到苯接触的诱导作用,但并未发现受Ⅰ、Ⅱ相代谢酶CYP1A1、CYP2E1、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杨爱初刘移民王致肖勇梅李森华李旭东
关键词:苯系物基因多态性
苯中毒与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假基因多态等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与微核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假基因多态的关系,为寻找苯中毒的易感者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苯中毒病例与83例对照组进行微核率、SCE、PARP假基因多态的测定,并对其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0‰~6‰、中位数为2‰,对照组0‰~3‰,中位数为1‰;苯中毒病人SCE率为(6.31±1.26)次/细胞,对照组(5.59±0.18)次/细胞;苯中毒组与对照组微核率、SCE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苯中毒组和对照组的PARP假基因中B基因频率分别为0.104和0.116,苯中毒组与对照组PARP假基因多态分布一致(P>0.05).结论慢性苯中毒可引起微核率、SCE的增高,未发现PARP假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有关联.
杨爱初李森华陈刚梁丽燕银巍任泽舫王致刘移民
关键词:慢性苯中毒微核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苯接触对作业工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解接触苯对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某石油化工厂163名接触苯的作业工人(接触组)和42名不接触苯的工人(对照组)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测定血清IgG、IgM、IgA的含量。结果显示,高浓度苯接触组血清Ig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接触苯对作业工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A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朱燕群刘克俭黄永泉郑桂华党善锋杨爱初刘移民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苯中毒
苯暴露对β_2-微球蛋白和尿视黄醇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解苯对职业人群肾损伤的影响,寻找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的早期指标,对某石化公司170名苯接触工人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视黄醇蛋白(RBP)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低浓度接触组尿β2-MG含量(322.6±235.8pg/L)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接触组尿β2-MG含量(412.9±331.3pg/L)高于对照组(P<0.01)。低浓度接触组尿RBP含量(292.7±172.9pg/L)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苯暴露会影响肾小管功能导致尿中β2-MG和RBP含量升高,且尿β-MG含量升高较为显著。建议将尿β-微球蛋白含量作为苯职业人群的健康监护指标。
朱燕群黄永泉刘克俭郑桂华党善锋刘移民杨爱初
关键词:肾损伤Β2-微球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