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10006)

作品数:19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永森蔡华杰王磊峰刘伟伟王东宇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8篇政治法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生态社会主义
  • 7篇生态
  • 7篇主义
  • 6篇社会主义
  • 4篇劳动观
  • 4篇高兹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生态文明
  • 3篇文明建设
  • 2篇休斯
  • 2篇中国生态
  • 2篇生产力
  • 2篇生态文明建设
  • 2篇福斯特
  • 2篇产力
  • 1篇幸福观
  • 1篇虚假需求
  • 1篇学界
  • 1篇演进
  • 1篇演进过程

机构

  • 2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作者

  • 10篇陈永森
  • 7篇蔡华杰
  • 5篇王磊峰
  • 1篇王东宇
  • 1篇刘伟伟
  • 1篇李佳佳

传媒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社会主义研究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资本主义的批判被引量:1
2013年
生态资本主义否定生态环境问题的存在或严重程度,否定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根源,否定社会主义的解决方案。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资本主义的批判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命题:生态环境问题是确证无疑的,其严重程度不可小觑;资本主义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任何改良性举措都无法克服生态危机。对此,我们要既要高度警惕生态环境问题,又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态环境问题;既要洞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又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的各种成因;既要注意解决市场、技术背后的体制问题,又要充分利用市场、技术去解决问题。
蔡华杰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
奥康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论析被引量:1
2013年
奥康纳对历史唯物主义重构包含三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文化和生态内涵;资本主义双重矛盾及其双危机;从危机看社会主义的希望。奥康纳的思想有启发价值,但他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他对文化的强调淡化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色彩;他对所谓的决定论的排斥实际上解构了唯物史观;他没有认识到造成生态危机的普遍与特殊的原因;他的生态社会主义离科学社会主义很远而离民主社会主义很近。
陈永森
关键词:生产力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理论视域下中国生态农业的由来与发展
2013年
生态农业是在生态理论视野下,中国面临的环境破坏和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强调农、林、牧与渔等和谐发展,要求实现其之间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符合生态理论的要求,同时又促进了生态理论的完善与运用以及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中国建成生态文明社会,因此,可以说,生态农业对生态文明具有双重基础,必将开创中国农业历史的新纪元。
王磊峰李佳佳
关键词:生态理论视域生态农业
从比较中分析高兹与马克思劳动观的关系
2013年
劳动观在高兹和马克思思想中均属于显性理论。两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两人的劳动观有着怎样的关系:分离还是重释与发展?这是当前国内学术界阐述不多的问题。高兹从深层次的存在主义观出发,即特别关注个人的情感体验、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人的自由,把劳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结合起来,把劳动与闲暇结合起来,把劳动与生态结合起来,最后阐述了非物质的劳动观。但高兹或多或少从某个方面或某个维度来研究马克思的劳动观,因而不可避免地有所偏离;高兹是在对马克思的劳动观加以批判继承并在为我所用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劳动观,都是对当时所处社会现状的关切,与其具体历史时代的劳动情况相联系,都注重劳动的解放与人的解放,重释了异化观,生态与劳动的结合,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等;高兹发展了异化消费、非物质的劳动等。
王磊峰
关键词:高兹劳动观辨析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8
2014年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生态社会主义,但生态社会主义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挖掘,对经济理性、生态帝国主义以及消费异化的批判,对商品使用价值和社会公正的强调,对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生态文明无疑是有帮助的。生态社会主义是据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学院式的思考往往难以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借鉴其有价值的思想,但更重要的还是立足于中国的现实。
陈永森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人口是环境破坏的原因吗——评生态社会主义内部的一场论辩被引量:1
2011年
2011年5月至7月间,生态社会主义内部引发了一场关于人口是否是环境破坏的原因的论辩。论辩源起于在生态社会主义内部出现一股企图把深生态学融入生态社会主义的趋势,把人口视为环境破坏的原因和减少人口数量作为解决之道,并力图捍卫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观点。萨拉.萨卡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而生态社会主义的其他代表人物,如伊恩.安格斯等人则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对马尔萨斯的批判仍然有效,萨卡的观点是反人类的,不可避免地导致种族排斥、不利于团结社会运动等恶果。这场论辩的实质在于这是一场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工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论辩。尽管双方的观点都有失偏颇,但从这次论辩中,我们既要认识到人口的数量是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要注意资本自身所具有的反生态本性,在控制人口的数量时,更应采取措施优化人口的结构。
蔡华杰
关键词:人口环境破坏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环境视阈下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观——西方学界的诘难与辩护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西方学界从生态环境角度对马克思有关发展生产力理论——赞扬资本主义技术进步、"控制自然"观念、共产主义设想的诘难,当代英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休斯等进行了辩护。他们认为,由于马克思关注增加人类福利的技术,其所主张的生产力发展的削弱性和能动性效应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必然联系;马克思使用"普罗米修斯"、"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自然力的征服"等语句,所要表达的是为重获自由而进行革命及修复城乡分离造成的人与自然代谢断裂的思想,并肯定自然对创造财富的意义;马克思设想共产主义自由时间的增加、财富的增长、劳动成本的降低都富有生态意蕴。这对我们认识马克思生产力发展观的生态意蕴及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蔡华杰
关键词:生态环境休斯福斯特
论析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的劳动观被引量:3
2013年
劳动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理论家的解释各有千秋。生态马克思主义者高兹在批判资本主义劳动的基础上,从时间的解放、工作的解放、废除付薪劳动、重建工作与倡导非物质的劳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生态社会主义的劳动观。高兹看到了劳动分工是资本主义控制生产的手段,但他没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忽视了经济基础的作用。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劳动观深受存在主义影响,但他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
王磊峰陈永森刘伟伟
关键词:高兹生态社会主义
高兹劳动观的演进过程
2013年
对高兹劳动观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高兹的劳动观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定经济、政治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主要借鉴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观与劳动观、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以及舒马赫等人的思想。认为高兹的劳动观演进过程为:前理论时期—存在主义时期—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时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时期—后马克思主义时期。
王磊峰张俊桃
关键词:高兹劳动观演进
把满足等同于消费的困境以及人类的出路——莱斯对高集约度市场布局下的人类需求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莱斯把满足等同于消费的生活方式看作高集约度市场的产物。他认为从商品消费中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甚至还会造成更深的不满足感。把满足等同于消费损害了个人的身心健康,大量生产和消费带来的废弃物可能超过自然的承载力从而打破生态的动态平衡。为此就要减少消费、缩减生产规模、把人的满足引向生产活动。莱斯对需求特点的分析在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的批判性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发达国家高消费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当代中国人也有启发价值。
陈永森王东宇
关键词:威廉·莱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