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355)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闻吴亮苏璇吴丽丽赵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黄疸
  • 4篇梗阻
  • 4篇梗阻性
  • 4篇梗阻性黄疸
  • 3篇引流
  • 2篇胆汁
  • 2篇引流术
  • 2篇外引流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汁引流
  • 1篇弹性蛋白
  • 1篇弹性蛋白酶
  • 1篇蛋白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清
  • 1篇硬化性
  • 1篇硬化性胆管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硬化性...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李闻
  • 2篇吴亮
  • 2篇苏璇
  • 1篇王小鹏
  • 1篇张晓梅
  • 1篇程留芳
  • 1篇吴丽丽
  • 1篇赵岩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胆汁引流时机对大鼠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胆管结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胆管引流时机对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大鼠胆管结扎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早期(10 d)和晚期(20 d)引流,引流5 d后与模型对照,比较大体形态、肝组织学、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同期模型对照组比较,早期引流组大体形态上好转明显,肝组织学纤维面积百分比和纤维化程度半定量计分有明显改善(P<0.001,P=0.003),肝组织TGFβ1、TIMP-1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01,P<0.001),而晚期引流组与同期模型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管阻塞时及时进行引流可以有效缓解肝纤维化,而引流开始较晚肝纤维化趋于稳定、单纯引流难以缓解。
李长政胡文纬李闻李青山刘全达程留芳周宁新
关键词:引流术转化生长因子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梗阻性黄疸大鼠胆汁内、外引流术后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肠粘膜屏障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血浆二胺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与肠粘膜屏障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梗阻性黄疸组(OJ)、胆汁外引流组(ED)、胆汁内引流组(ID)及假手术对照组(SH),各组均15只;SH组、OJ组在术后第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ID组、ED组于引流术后7天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浆DAO的活性,光镜下观察末端回肠组织粘膜形态学变化。结果:OJ组大鼠肠粘膜损伤明显,粘膜变薄、绒毛稀疏、上皮完整性受到破坏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ID、ED组大鼠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恢复,ID组更接近SH组;OJ组血浆DAO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SH、ID、ED组(8.183±0.211 vs 3.570±0.280、3.978±0.269、5.051±0.328 U/L,P<0.01),ID组较ED组下降更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组血浆DAO水平略高于SH组,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DAO变化与肠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一致。结论:胆汁内、外引流术可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浆DAO水平,内引流术效果优于外引流术;血浆DAO的变化可反映梗黄大鼠肠粘膜屏障损伤及修复情况。
苏璇罗开发吴亮吴丽丽李闻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汁引流肠粘膜屏障二胺氧化酶
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小肠黏膜巨噬细胞和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巨噬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体重300-350g的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梗阻性黄疸组(OJ)、胆汁外引流组(ED)、胆汁内引流组(ID)及假手术对照组(SH)。于二次术后第7天留取末端回肠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大鼠肠黏膜CD68及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四组大鼠模型均成功建立。梗黄时大鼠肠黏膜CD68及TNF-α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平均光密度升高[(0.58±0.050)、(0.28±0.034),P〈0.01;(0.34±0.042)、(0.14±0.021),P〈0.01]。黄疽由胆汁内引流术解除后,大鼠肠黏膜CD68的表达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明显减少,平均光密度降低[(0.49±0.049),P〈0.05];黄疸由胆汁外引流术解除后,大鼠肠黏膜CD68表达水平减少,平均光密度降低(0.55±0.076),与梗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胆汁内外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肠黏膜TNF-α表达受到抑制,平均光密度均降低[(0.29±0.034)、(0.33±0.030)],但内引流组较梗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外引流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时肠黏膜免疫屏障受损,巨噬细胞及细胞因子TNF-α分泌紊乱,胆汁内引流术能显著降低肠黏膜炎症因子的分泌,但胆汁外引流术却不能改善这一状况,提示梗阻性黄疸术前通过胆汁内引流术解除要优于胆汁外引流术。
赵岩李闻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肠黏膜巨噬细胞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6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 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方法 回顾分析2006 - 2011 年在本院诊治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26 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超声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治疗情况。 结果 26 例中男16 例,女10 例,年龄35 ~ 60(42.5±6.8) 岁。以黄疸(80.8%)、乏力(73.1%)、纳差(69.2%) 为主要表现,伴有皮肤瘙痒(34.6%)、发热(46.2%)、消瘦(26.9%)、脾大(19.2%)。实验室检查显示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 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免疫检测显示IgG 升高18 例(69.2%),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9 例(34.6%),抗核抗体阳性4 例(15.4%),抗平滑肌抗体阳性1 例(3.8%)。胆道造影24 例(92.3%)显示不同程度的多灶性狭窄和节段性扩张的胆管改变。超声显示21 例(80.7%) 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胆管节段性扩张和狭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淤胆。结肠镜显示8 例(30.8%) 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肝脏穿刺显示13 例(68.4%) 出现胆管周围纤维化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以熊去氧胆酸作为基础药物治疗,同时辅以保肝治疗,肝外胆道狭窄者给予支架置入,21 例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2 例合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以及3 例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欠佳。 结论 PSC 是全身免疫异常体现在肝内外胆道的一种损伤,常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综合临床特征、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测、免疫学指标检测、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排除相关性疾病得以确诊。治疗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罗开发苏璇张晓梅李闻
关键词:原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胆汁内外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肿瘤坏死因子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胆汁内外引流方法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建立梗阻性黄疸(OJ)、胆汁内引流术(ID)、胆汁外引流术(ED)及假手术(SH)4组模型。于2次术后第14天留取肺组织匀浆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肺匀浆液TNF-α水平,生化法检测10%肺匀浆液NE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梗阻性黄疸及内外引流术模型。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肺TNF-α、NE水平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100.893 pg/mL±21.271 pg/mL vs 64.091 pg/mL±13.034 pg/mL,P<0.01;50.396μg/mL±17.388μg/mL vs 39.718μg/mL±9.625μg/mL,P<0.05)。通过胆汁内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肺TNF-α浓度(75.141 pg/mL±15.849 pg/mL)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而通过胆汁外引流术解除黄疸后,大鼠肺TNF-α浓度仍较高(112.129 pg/mL±36.886 pg/mL),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无差异(P>0.05)。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大鼠肺NE水平均降低(39.390μg/mL±12.410μg/mL、44.790μg/mL±16.681μg/mL),但与梗阻性黄疸组相比内引流明显(P<0.05)、外引流无差异(P>0.05),且内引流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导致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升高,胆汁内引流术可明显改善梗阻性黄疸时肺组织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甚至接近正常,而胆汁外引流术没有改善肺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提示术前利用胆汁内引流术解除梗阻性黄疸缓解肺部炎症反应优于外引流术。
王小鹏吴亮李闻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肿瘤坏死因子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梗阻解除前后血清补体C5a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64例,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补体C5a水平和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4项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较健康对照人群升高[(89.7±30.2)vs(62.2±21.1)ng/L,t=2.213,P=0.016),并与梗阻病程密切相关(r=0.954,P=0.003)。解除梗阻后血清补体C5a水平降至(66.2±26.3)ng/L,与解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8,P=0.021)。解除梗阻前与血清补体C5a水平呈同步升高相关性的有Ⅳ型胶原(r=0.976,P<0.001)、Ⅲ型前胶原(r=0.972,P<0.001)、层黏连蛋白(r=0.915,P=0.039)和透明质酸(r=0.962,P=0.002);解除梗阻后与血清补体C5a水平呈同步下降相关性的有Ⅳ型胶原(r=0.965,P=0.001)、Ⅲ型前胶原(r=0.912,P=0.003)和透明质酸(r=0.875,P=0.023)。结论补体C5a可能参与梗阻性黄疸所致肝纤维化的发生过程。
李长政刘全达于慧杰胡文炜李雪刘明浩
关键词:肝硬化补体C5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