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N-061)

作品数:16 被引量:390H指数:10
相关作者:黄宏文姚小洪康明刘义飞田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板栗
  • 4篇猕猴桃
  • 4篇微卫星
  • 4篇居群
  • 4篇基因
  • 3篇杂交
  • 3篇中国板栗
  • 2篇地理分布
  • 2篇植物
  • 2篇锥栗
  • 2篇猕猴
  • 2篇栗属
  • 2篇居群遗传
  • 2篇分子标记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莆田学院

作者

  • 15篇黄宏文
  • 5篇康明
  • 5篇姚小洪
  • 3篇刘义飞
  • 2篇李丽
  • 2篇宁祖林
  • 2篇叶其刚
  • 2篇田华
  • 2篇姜正旺
  • 2篇王静
  • 1篇陈磊
  • 1篇钟彩虹
  • 1篇韩飞
  • 1篇向闱
  • 1篇杜玮炜
  • 1篇张鹏
  • 1篇王圣梅
  • 1篇徐立铭
  • 1篇王彦昌
  • 1篇邢冲

传媒

  • 4篇热带亚热带植...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植物学报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遗传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东木莲核基因组微卫星位点分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FIASCO是一种高效构建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方法。本研究采用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方法成功构建了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微卫星AC富集文库。我们对AC富集文库中的119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其中57个含有微卫星序列。设计并合成了其中40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有6对引物扩增出目的片段,然而没有位点都呈现多态性。最后对巴东木莲微卫星位点的分离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邢冲姚小洪黄宏文
关键词:巴东木莲微卫星标记富集文库FIASCO
板栗和锥栗同域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微卫星技术研究了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和锥栗(C.henryi)同域分布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探讨了它们的遗传变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采用的7个微卫星在两物种中共扩增出173个等位基因,两物种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种间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ST=0.051),但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板栗和锥栗在同域居群中具有不同的空间遗传结构,锥栗在100 m内有空间遗传结构,而板栗没有;同时,基于亲缘关系系数Fij的Sp统计值也显示锥栗具有比板栗更强的空间遗传结构(板栗的Sp=0.002;锥栗的Sp=0.018)。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是其传粉和种子散播及生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种子的近距离散播和居群密度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板栗和锥栗居群在小尺度上空间遗传结构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它们种子的大小及扩散过程的差异。
朱蕾康明
关键词:板栗锥栗微卫星
猕猴桃驯化改良百年启示及天然居群遗传渐渗的基因发掘被引量:119
2009年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近代由野生到人工商品化栽培最为成功的植物驯化范例。该文综述了我国猕猴桃资源流失国外及其驯化改良和产业发展的100年历史,概述了我国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分布状况,并在总结我国猕猴桃品种选育改良、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猕猴桃资源及其发掘利用对世界猕猴桃产业的重要影响。通过深入分析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可持续发掘利用问题,提出了利用天然杂交带的遗传渐渗作用开展野生植物新种质和新基因型发掘的思路。
黄宏文
关键词:驯化地理分布猕猴桃
中国板栗自然居群微卫星(SSR)遗传多样性被引量:44
2009年
采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28个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在849个个体上扩增得到128个等位基因,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6。中国板栗居群的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678,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90。华中地区的中国板栗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A=8.112,HE=0.705,HO=0.618),其次为西北地区和华东地区,而西南地区遗传多样性最低(A=6.611,HE=0.640,HO=0.559)。基于无限等位基因模型(IAM)和基于逐步突变模型(SMM)的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FST=0.120和RST=0.208。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中国板栗野生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87.16%)。Mantel检测揭示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基因流不是主导中国板栗居群遗传结构的关键因素。华中地区(尤其是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板栗遗传多样性的现代分布中心,因而应该得到优先保护,同时该区域的野生板栗居群可优先作为栽培板栗遗传育种的材料和基因库。
田华康明李丽姚小洪黄宏文
关键词:CASTANEA微卫星居群遗传结构
三种木通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与资源调查被引量:30
2010年
木通属(AkebiaDecaisne)植物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有着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叶、花、果观赏性强,果肉营养丰富,可鲜食或加工,开发潜力巨大。作者对3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木通属植物(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a(Houttuyn)Decaisne、三叶木通A.trifoliatassp.trifoliata和白木通A.trifoliatassp.austra-lis)的地理分布、形态学和农艺学特征以及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五叶木通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及长江流域,由于长期的过度采收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三叶木通广泛分布于华中及黄河流域,秦岭沿线分布较多,野生资源蕴藏量匮乏,目前已相继建立GAP栽培基地并作为保健水果进行开发;白木通分布于华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较少。为保证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控制木通属植物的过度采收,加强白木通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更广泛的资源调查、收集和评价,同时建立栽培驯化基地,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培育出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适合药用、观赏、食用或加工等不同需要的品种,促进木通产业的健康发展。
李丽陈绪中姚小洪田华黄宏文
关键词:三叶木通白木通地理分布资源现状可持续利用
中国板栗EST-SSR信息分析及其通用性被引量:9
2010年
从已公布的壳斗科(Fagaceae)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48501条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EST序列,其中8479条EST含有12116个长度大于10 bp的SSR,EST-SSR的出现频率为24.98%。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是中国板栗EST-SSR最主要的重复类型,分别占总数的38.05%和42.20%。对中国板栗EST-SSR标记在茅栗(C.seguinii)和锥栗(C.henryi)上的通用性检测表明,677对中国板栗EST-SSR引物皆能扩增,证实这些引物在栗属中国特有种间具有很高的通用性。115个位点的多态性分析表明,中国板栗、茅栗和锥栗分别有106、108和101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在575个等位基因中,有260个(45.22%)是3物种的共有等位基因,各物种都有各自特有的等位基因。这项研究为中国栗属植物EST-SSR标记的建立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向闱宁祖林康明黄宏文
关键词:中国板栗EST-SSR栗属
片断化生境中濒危植物黄梅秤锤树的开花生物学、繁育系统与生殖成功的因素被引量:31
2008年
研究处于片断化生境中濒危植物的繁育系统、传粉过程及生殖成功状况,可为评估物种的受胁迫程度及制订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依据。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等方法,对片断化生境中濒危植物黄梅秤锤树(Sinojackia huangmeiensis)的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影响其生殖成功的因素。黄梅秤锤树的总状花序上通常有两性花2~6朵,单花花期约5~7d,单花花药不同步开裂使整朵花花粉活力持续时间延长。虽然花开放过程中柱头始终高于花药,在单花水平上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花自交的发生,但由于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期之间有一定的重叠期,在自然情况下,由于外界媒介动物和风媒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同株同花和同株异花传粉。实验结果表明,该种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繁育类型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且需要传粉者。主要的传粉昆虫为黑带食蚜蝇(Epistrophe balteata)、中华蜜蜂(Apis cerana)和中华回条蜂(Habropoda sinensis)。黄梅秤锤树自然状态下的结实率较低(10.33%),平均每果种子数较少(0.387个),这主要与传粉昆虫少、花粉传递效率低,以及柱头上自花及同株异花花粉的落置和自交亲和性低有关。但是单株较大的开花量保证了一定的果实和种子产量,使居群能自然更新。部分自交亲和性可能为该物种适应生境片断化提供了一定的生殖保障及进化潜力。对该残存居群的保护,应着眼于加强对传粉昆虫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张金菊叶其刚姚小洪张胜菊黄宏文
关键词:生境片断化开花生物学传粉
中华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果实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C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40
2011年
分别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黄肉品种‘金桃’和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品系‘6113’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C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金桃’和毛花猕猴桃‘6113’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均于谢花后146d内保持相对平稳,而后开始上升;此时,两物种果实的淀粉含量均上升到最大值,之后两者均开始下降。两者糖含量的变化与SSC相似,且中华猕猴桃‘金桃’果实糖含量进入快速增长期的时间比毛花猕猴桃‘6113’早1个月。两者果实Vc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于7月上中旬达到一个高峰,以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含量下降,‘金桃’于8月14日降至最低值,‘6113’于9月13日降至最低值;两者的Vc含量降到最低值后均缓慢上升,到果实完全成熟期(树上自然软熟期)回升到第二个峰值。‘6113’果实的Vc含量在完全成熟期的峰值远远高于7月上旬的高峰值。对‘金桃’和‘6113’果实碳水化合物及Vc含量方差分析表明,两者的可溶性固形物、淀粉和总糖没有明显差异,而毛花猕猴桃‘6113’的Vc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猕猴桃‘金桃’。
钟彩虹张鹏姜正旺王圣梅韩飞徐丽云黄宏文
关键词: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果实营养成分果实生长发育
基于EST数据库进行SNP分子标记开发的研究进展及在猕猴桃属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对基于EST数据库开发SNP标记的特点、开发策略等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在中华猕猴桃复合体(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中开发EST-SNP的基本思路和初步结果,为后续分子实验验证及其在自然居群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并为其它相关物种的EST-SNP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借鉴。
周锦刘义飞黄宏文
关键词:猕猴桃表达序列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
‘红阳’猕猴桃cDNA文库构建及F3H基因的表达初探被引量:27
2009年
利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the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了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Actinidia chinesis cv‘Hongyang’)内果皮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此文库的构建有助于克隆与次生代谢相关的基因,特别是红肉猕猴桃花青素特异合成代谢的基因。文库滴度为6.7×10^4cfu/mL,库容为2.72×10^8cfu/mL,文库重组率99.8%,插入片段多数分布在700~1000bp。随机挑选1014个克隆进行测序,测序成功963个,经过序列拼接去除低质量序列后获得632个unigenes,包括92个contigs和540个singletons,获得已知功能unigenes共441个。从所测克隆中得到一个花青素途径的结构基因AcF3H,其cDNA序列长1369bp(GenBank登录号:FJ542819),CDS区为1101bp,编码366个氨基酸的多肽。与拟南芥、葡萄及龙胆已知乃日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十分保守。通过RT—PCR技术对苍溪栽培的不同发育时期‘红阳’猕猴桃果实AcF3H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肉转色前AcF3H基因表达量较高,而转色初期表达量降低,此后随着果实着色加深表达量维持在较高水平。
杨红丽王彦昌姜正旺黄宏文
关键词:CDNA文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