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820087)

作品数:14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徐阳王崇杨明张赫楠刘铭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立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刑事
  • 5篇诉讼
  • 4篇刑事诉讼
  • 2篇实证
  • 2篇无罪
  • 2篇法官
  • 2篇法学
  • 2篇法学研究
  • 1篇当事
  • 1篇当事人
  • 1篇当事人主义
  • 1篇地方化
  • 1篇刑罚
  • 1篇刑事和解
  • 1篇刑事和解制度
  • 1篇刑事司法
  • 1篇刑事诉讼法
  • 1篇刑事诉讼法学
  • 1篇刑事诉讼法学...
  • 1篇行政

机构

  • 14篇辽宁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刑事警察...

作者

  • 12篇徐阳
  • 1篇刘铭
  • 1篇杨明
  • 1篇王云鹏
  • 1篇张赫楠
  • 1篇王崇

传媒

  • 2篇求是学刊
  • 1篇求索
  • 1篇法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政法论坛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法商研究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法律适用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盛京法律评论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规范研究统领下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被引量:6
2019年
尽管社会实证研究是对制度运行、理论实效进行检验的科学方法,但它不是刑事诉讼法学基础性研究方法,只是在基础性研究方法统领下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规范研究是刑事诉讼法学基础性研究方法。其理由在于:这源于所有部门法学研究的共性规律;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对诉讼活动有显著的构建功能;规范研究是能够实现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增量的研究方法。法教义学研究是刑事诉讼基本研究方法,是司法取向研究的基本范式。规则、学说和案例三位一体、齐头并进,构成法教义学研究的完整视野。程序裁判的缺席、案例来源的匮乏,使刑事诉讼法教义学视野残缺。全视野的刑事法教义学需要理论与实务的合力推动。立法取向的研究更具有开放型,应倡导多元方法综合运用。
徐阳
关键词:法教义学
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运用——以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为借鉴被引量:3
2015年
我国刑事审判结构的内在矛盾与大陆法系民事审判有很强的同质性,民事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研究对刑事诉讼很有借鉴意义。刑事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是柔性的实体性诉讼指挥权,具有对被告人进行诉讼关照之属性。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外延应涉及如下问题:第一,对提供证据的释明。释明权仅限于证据证明力问题,而不能及于证据证明能力问题;释明权仅限于具体证据证明力问题,而不应及于法院对案件事实的预判。第二,罪名变更的释明。第三,作为诉讼协助或扶助义务的释明。
徐阳
关键词:释明权诉讼指挥权罪名变更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启动阶段的证明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采取申请启动与职权启动相结合的方式,立法将非法证据排除的申请权赋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行使,法官具有程序启动的决定权。作为申请主体的被告方必须提供相应线索或者材料以完成启动阶段的证明责任,并承担举证未能达到证明标准时不予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不利后果。启动阶段的核心和难点问题集中在被告方的证明责任如何履行、证明标准如何把度以及证明方法如何实现。通过完善程序保障性措施提高辩方申请的有效性,明确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以约束法官的裁量权,是建构启动阶段证明机制的必然选择。
张赫楠徐阳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如何实现“心的和解”——刑事和解制度的正当性困境及出路被引量:1
2014年
刑事和解的正当性在于实现"心的和解"。"心的和解"包含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与理性设计的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着内在矛盾。作为回归实质合理性的制度安排,刑事和解制度仍会遭遇理性制度与生活世界的冲突,而使其运作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刑事和解制度的司法操作,应着眼于其正当性基础,促成"心的和解",努力消解其不确定因素。
徐阳曲斌
关键词:刑事和解
如何实现“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的统一——法院改革的策略选择被引量:6
2016年
"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并非两种对立的司法组织原则。法院独立具有政体面向,而法官独立体现司法技术要求。法院独立服务于法官独立,法院体制为法官行使职权提供庇护,屏蔽各种不利于法官独立的干扰。此外,法官还需要专门的职业保护。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策略中,以去地方化为方向的法院独立应具有优先性;当下作为阶段性目标的"法官独立"应适度而为,为实现法官独立需要去除的,是那些有违司法规律、明显钳制法官自主性、不利于提高法官素养的行政化因素。法院改革中对审判组织层面的问题有所忽视,应以合议制审判组织运行技术规则为法官独立与受制的平衡点;陪审制不能法院化,而应国家化,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应与法院改革齐头并进。
徐阳
关键词:法院独立法官独立去行政化合议制
程序法定原则对刑事司法的规范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在法治时代,程序法定原则是刑事诉讼中不言而喻的"铁律"。我国刑事诉讼法适用中存在偏离程序法定原则的现象。在程序法定观念缺位的社会环境下,将程序法定原则的贯彻转化为法律解释技术问题,尤为重要。依照程序法定原则,法律适用应遵循如下边界:禁止突破国家机关处分性职权的授权规范,不得自我授权;国家机关必须恪守法律明示的程序操作义务,不得违反程序操作规范,不得擅自取舍进行选择性适用;对于禁止性规范,应严格遵守立法精神,不得曲意释法加以规避、变通;以比例原则、类推适用等,确定授权性程序规范的解释边界。诉讼行为无效机制不但将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的程序刚性实定化,而且还将程序法律规范的刚性扩张至授权性规范,强化了法律对裁量权的规约效力。我国应建立完整的诉讼行为无效机制。
徐阳
关键词:程序法定原则比例原则
罪疑从无的证据逻辑与表达——对广东陈传钧案二审证据不足无罪判决的文本分析
2017年
广东陈传钧案二审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宣示了罪疑从无的基本立场,体现了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政策导向,是颇具研究价值的范本。判决书突破"印证式"传统证明模式,从证据形成的动态过程来评价证据,克服了有罪推定观念下对证据信息有条件筛选的弊端。判决书中的论证揭示了证据不足无罪判决的一种证据逻辑,即在所有有罪证据无一例外地都不具备最强的证明力,均具有证明力上的可质疑性时,很难做出有罪判决。
徐阳
关键词:无罪推定
医学专家出庭的困惑:法律思考与伦理思辨
2017年
医学专家在刑事诉讼中出庭制度设计的立法预期在于实现对鉴定意见的有效质证,帮助法官准确理解专门性问题。但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出庭专家的角色定位、意见属性等问题规定模糊,不仅导致理解出现分歧,也使专家在出庭问题上面临困惑,制度实际运行中出庭率低,难以实现制度预设价值。以最为常见的医学专家这一群体为研究面向,从法律和伦理角度进行深层次思辨,提出专家意见定位的中立性是消解困惑、解除症结的根本,通过对医学专家领域小视角的具体问题剖析折射刑事诉讼大制度的应然规则设计。
陶然王云鹏
关键词:专家辅助人专家证人中立性
证据不足无罪判决类型化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在证据不足无罪案例分析基础上,对审查判断证据、认定案件事实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类型化归纳。有口供的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和无口供的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审查判断证据的方式有明显差异。根据裁判者内心无罪确信程度,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可分为无罪确信形成型、有罪质疑形成型和无罪怀疑形成型三种类型。通过典型案例的类案研究,为证据不足无罪判决形成裁判基准提供参考,以期防范冤案功能得到强化。
徐阳张蕾
关键词:类型化口供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运用之评析被引量:1
2015年
21世纪以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得到了学者们自觉的反思。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需要进行范式的转换,转型的基本朝向是多元和实证。历史分析方法在该领域的运用有缓慢的增长,并向深化运用和对本土制度和理论的历史梳理方向发展。研究者们批判了简单、僵化的比较研究方法运用,该方法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领域更趋成熟和精细。与其他法学领域的研究相较,实证研究方法受到了诉讼法学研究者们明显的关注,尝试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的研究不断增多,该方法的规范化受到强调。
刘铭徐阳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研究方法历史研究实证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