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211”工程(73400014)

作品数:4 被引量:72H指数:3
相关作者:侯猛更多>>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法院
  • 2篇人民法院
  • 2篇最高人民法院
  • 2篇民法
  • 1篇心态
  • 1篇行政
  • 1篇行政管理
  • 1篇行政管理机关
  • 1篇冤屈
  • 1篇知识
  • 1篇审判
  • 1篇审判机关
  • 1篇司法
  • 1篇司法改革
  • 1篇最高法院
  • 1篇维稳
  • 1篇管理机关
  • 1篇法院改革
  • 1篇法院系统
  • 1篇案件请示

机构

  • 4篇对外经济贸易...

作者

  • 4篇侯猛

传媒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外法学
  • 1篇法学
  • 1篇北大法律评论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案件请示制度合理的一面——从最高人民法院角度展开的思考被引量:34
2010年
现有对案件请示这一非正式制度的评价,主要是以法治原则为判断标准,围绕上下级法院关系来展开,但缺少较为细致的经验讨论。实际上,案件请示不仅包括自下而上的请示方式,还包括自上而下的调阅方式。不同类型的案件请示效果也有很大不同。案件请示制度反映出复杂的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法院内部和外部权力关系。要深刻理解这一制度,必须将其放在整个社会背景和政法体制之中加以改良。
侯猛
关键词:案件请示
最高人民法院如何改革司法被引量:2
2010年
司法改革是否在走回头路,这是事关改革方向的重大问题。在推出《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的同时,徐昕教授提出,中国的司法改革已经迈过了决定方向的十字路口,所谓"倒退"现象仅仅表明改革趋缓,中国未来的司法改革仍将以现代司法元素的扩张为主要方向,融合传统司法和社会主义司法两大元素的优势,最终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制度。针对"三元素论",徐昀有所批评,他认为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规律是根据社会结构转型的需求,摇摆于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之间,向着法治现代化曲折前进。关于司法改革的具体问题,汤维建教授探讨了陪审制度、执行制度和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完善;王亚新教授评述了法院财政保障的一般状况和改革动向;侯猛指出最高人民法院职能调整的关键在于行使好司法解释权;张铁军和易延友倡导检察权行使的司法化;韩波探讨了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三组命题。从宏观到具体,从制度到理念,这组关于司法改革的专题研讨对改革方向的把握,对具体制度的完善和构建皆富有启迪意义。
侯猛
关键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行政管理机关法院系统审判机关法院改革
CSSCI法学期刊:谁更有知识影响力?被引量:7
2009年
现有CSSCI遴选标准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法学期刊的影响力,甚至会对法学的知识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作为重要的修正,法学期刊的相互引证程度,能够反映法学领域内各个法学期刊对知识生产的影响力大小。通过比较期刊引证他刊的次数,以及计算期刊之间的影响系数,得出了不少有待进一步验证的推论:例如,《法学》的影响力要比CSSCI排名(第6)更为靠前;《法制与社会发展》则比CSSCI排名(第8)更为靠后;《法学家》在CSSCI排名(第14)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引证他刊次数太多,等等。除了期刊之间的横向比较之外,还以《法学研究》为例对其30年的引证次数进行纵向比较,发现存在着期刊引证著作数较多而引证文章数较少、期刊文章的生命周期不长等问题。由此根据前述推论,最后讨论了法学期刊如何在审慎批评引证标准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知识生产。
侯猛
关键词:CSSCI
最高法院访民的心态与表达被引量:29
2011年
即使诉讼案件已经终结,一部分访民仍执着地进京上访。这不仅意味着他们要出"气"、讨个说法,也是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于现实世界中的"天"——中央。这个中央还不仅仅是或主要不是最高法院,而是中共中央。即使希望一时难以实现,至少也要来北京争取到表达的机会,让中央能够倾听他们的冤屈。表达本身也就成为支撑他们继续上访的动力。但中央即使有心处理,也没有足够能力快速处理所有上访案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长期上访甚至滞留不归的访民群体。当他们越来越失望和绝望时,相互倾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反而增强了访民之间的情感认同和群体认同。这种认同感的增强,不仅意味着他们很难再回归到原有的社区当中;同时也意味着地方的接访工作,在中央维稳要求和访民抗争的双重压力下,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侯猛
关键词:冤屈维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