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06Z057B)
-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 相关作者:伍建榕吕梅刘婷婷韩素芬朱有勇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云南几种地生兰菌根真菌--丝核菌的融合鉴定被引量:1
- 2008年
- 从云南省不同地区(保山、怒江、大理、西双版纳等地)、不同种类的地生兰营养根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将它们分别接种于不同种类的地生兰组培苗上,从中筛选出与春兰、虎头兰等有效共生并能明显促进兰花组培苗生长发育的优良菌株,显微镜下初步鉴定,无性阶段不产任何孢子,菌丝分枝成直角或锐角,在其起源处缢缩,分枝菌丝在离其起源处不远有桶状隔膜的为丝核菌,而后以Ogoshi建立的菌丝融合方法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均为AG-G.
- 孙会林马焕成崔庆荣刘婷婷蔡灿伍建榕
- 关键词:菌根真菌丝核菌
- 春兰菌根真菌的筛选被引量:15
- 2007年
- 地生兰组织培养存在移栽无菌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开花迟缓、花小甚至不开花等问题,这些与缺少共生的菌根真菌有关。用分离自云南保山、大理等地野生春兰菌根中的内生真菌19个菌株接种春兰组培幼苗,经4.5个月的共生培养,兰苗叶色正常,根系生长良好。测定植物生长量,从长势有明显提高的接菌苗进行重分离及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确定春兰菌根的形成,并筛选出春兰的有效共生菌根真菌为CLB111,CLB113和MLX102。通过接种处理后春兰苗的鲜重增长率分别为70.6%、70.2%、68.6%,而不接菌的对照仅为45.6%,与对照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这3个菌株均为春兰的菌根真菌的优良菌株.
- 伍建榕金辉韩素芬朱有勇吕梅王光萍
- 关键词:春兰菌根真菌接种
- 6种兰科植物菌根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6种兰科植物地下营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特征、菌根真菌侵入方式及在菌根内的分布和消长状况,为菌根真菌与兰花共生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连续切片的方法,用分离自野生状态的菌根真菌菌株CLB113和CLB111接种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墨兰(Cymbidiumsinense)、虎头兰(Cymbidium hookerianum)和卡特兰(Cattleyasp.)、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长距石斛(Dendrobium longicornu)种子繁育组培苗,使共生形成菌根,观察菌根形成途径及结构,并与自然状态下的菌根结构进行比较。【结果】经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菌根与非菌根(组培苗根)在根的基本结构上没有明显区别,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根中是否有入侵的菌根真菌,在皮层细胞中常见到分布不匀、形状不一、着色较深的菌丝结;不同兰科植物真菌的入侵方式不同,地生兰菌根真菌是通过破坏根被组织侵入根皮层细胞,而附生兰菌根真菌是通过通道细胞进入;在光镜下观察到的菌丝结,在电镜下是真菌菌体围绕皮层细胞核所形成的。【结论】兰花与菌根真菌的共生机理是,菌根真菌侵入兰花的皮层细胞内,使其中存在有大量新定殖的菌丝和正在被消化的菌丝,随着菌丝及菌丝团被逐渐消解吸收,伴随新菌丝的生长和侵入,内生真菌可不断地为兰花提供营养,促进兰花快速生长。
- 伍建榕吕梅刘婷婷刘丽马焕成
- 关键词:兰科植物菌根显微结构超微结构
- 地生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利用地生兰蒴果生产种子苗及切取优良母株的侧芽进行茎尖诱导繁殖,筛选出适合云南几种地生兰种子生长和茎尖培育及分生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和组培快繁技术。适合种子发芽培养基为1/2 MS+NAA 0.3 mg/L+IBA 3.0 mg/L+活性炭(AC)2 g/L+1 g/L兰花培养液(泰国购入);茎尖培养基配方为1/2 MS+NAA 0.4 mg/L+6-BA 3.0 mg/L+活性炭(AC)2 g/L+新鲜椰子汁(CM)250 mL/L+1%葡萄糖+微量维生素C,平均诱导原球茎个数3.9/个;丛生芽的诱导1/2 MS+NAA 0.4 mg/L+6-BA 4.0 mg/L+AC 2 g/L;丛生芽生根1/2 MS+NAA 0.2 mg/L+AC 2 g/L。
- 伍建榕韩素芬朱有勇吕梅王光平刘婷婷孙会林
- 关键词: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