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N-052)

作品数:23 被引量:107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怀刚柳觐刘宝龙相微微王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小麦
  • 6篇基因
  • 6篇春小麦
  • 5篇淀粉
  • 5篇谷蛋白
  • 4篇蛋白亚基
  • 4篇亚基
  • 4篇麦谷蛋白
  • 4篇谷蛋白亚基
  • 4篇高分子量麦谷...
  • 3篇糯小麦
  • 3篇籽粒
  • 3篇小麦品种
  • 3篇麦谷蛋白亚基
  • 3篇高分子量麦谷...
  • 3篇HMW-GS
  • 2篇淀粉酶活性
  • 2篇玉米
  • 2篇直链淀粉
  • 2篇水氮处理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青海省农牧厅

作者

  • 13篇张怀刚
  • 8篇刘宝龙
  • 8篇柳觐
  • 7篇相微微
  • 5篇王涛
  • 4篇徐智斌
  • 4篇王海庆
  • 4篇赵会君
  • 4篇陈志国
  • 4篇张波
  • 3篇沈裕虎
  • 3篇张波
  • 3篇倪静
  • 3篇刘永安
  • 3篇刘琦
  • 2篇吴崇明
  • 2篇窦全文
  • 2篇赵德勇
  • 2篇冯波
  • 2篇刘登才

传媒

  • 7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年份

  • 4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铃薯NO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英文)
2009年
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克隆和RACE技术,从马铃薯中克隆出NOA(nitricoxide associated factor)基因,命名为StNOA1,测序结果表明,其cDNA序列长度为1 929 bp,此片段包含一个长为1 632 bp的完整编码框。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StNOA1与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葡萄(Vitis vinif-era),蓖麻(Ricinus communis),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以及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均有很高的同源性(89.44%-63.56%)。同AtNOA1一样,StNOA1也具有保守的GTP结合区。从结构分析结果推测,StNOA1和AtNOA1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也可能通过调节内源NO的释放参与到植物生长、发育、抗逆等过程中。
张波张波王海庆沈裕虎王建武
关键词:马铃薯分子克隆GTPASE
根部喷施FeSO_4对春小麦籽粒组分和面粉品质的影响
2009年
以4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根部喷施不同量FeSO4对小麦籽粒硫含量、铁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组成、SDS沉淀值、面筋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FeSO4后4个品种的硫含量、铁含量、蛋白含量、SDS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干面筋含量无显著变化,且不同品种、不同品质参数达到最高值的FeSO4喷施量并不一致;2个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和总淀粉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另2个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却无显著变化;各品种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随着FeSO4喷施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均在15g/m2或22.5g/m2FeSO4喷施量水平达到最佳,但均与FeSO4喷施量无显著相关性。研究发现,根部喷施适宜浓度的FeSO4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春小麦籽粒组分和面粉品质,但改善的效果因品种和品质参数而异。
柳觐张怀刚刘宝龙张波张波
关键词:FESO4喷施春小麦面粉品质
截形苜蓿液泡膜H^+ -PPase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EST电子克隆技术,以拟南芥AVP1基因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在GenBank中对豆科模式植物截形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的同源EST序列进行查询比较和拼接,获得了1个完整的cDNA序列跨叠群(con-tig),并通过RT-PCR成功获得了该cDNA序列,将其命名为MtVP1.该序列包含1个2 298 bp的最大读码框,编码765个氨基酸.MtVP1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绿豆、拟南芥等高等植物的Ⅰ类液泡膜H+-PPase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高达84%~93%,疏水性分析和结构预测表明MtVP1编码蛋白是一个典型的膜蛋白,含有13个跨膜区,含有3个在液泡膜H+-PPase中高度保守的区域(CS1、CS2和CS3).从结构分析结果推测MtVP1与AVP1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
王建武沈裕虎王沛王海庆
关键词:电子克隆
小麦HMW-GS转基因沉默效应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以主栽小麦品种高原602和高原142为母本,QQ5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SDS-PAGE检测亲本、杂种F1、F2及BC1F1、BC1F1′代的HMW-GS表达情况.结果表明:QQ5中HMW-GS的沉默效应在杂交后代中表现为显性,在杂种F1、F2及BC1F1、BC1F1′代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QQ5自身的沉默效应对育成品种中的其他HMW-GS也有作用;在QQ5和杂交后代中,对HMW-GS的沉默并不影响LMW-GS的表达;在杂交F2中,出现了一些原本只在QQ5的野生型(bobwhite)中表达的带型,这说明QQ5中HMW-GS的基因组DNA并没有被破坏,其沉默机制可能在mRNA水平.
柳觐相微微刘宝龙张怀刚王道文
关键词:小麦HMW-GS转基因沉默
鞑靼荞麦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6
2009年
研究了苗龄、外植体、激素配比对鞑靼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离体培养的影响,初步建立了鞑靼荞麦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鞑靼荞麦离体再生的最佳取材时间为苗龄6~8d;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2,4-D+1.5mg/L6-BA,子叶诱愈率达75%左右,下胚轴诱愈率可高达86.62%;愈伤组织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1mg/L IAA+2.0mg/L6-BA+1.0mg/L KT+0.5mg/L TDZ,来自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可达9.52%.下胚轴的诱愈率与分化率均高于子叶,更适于离体再生培养.培养基中加入AgNO3后,能有效降低褐化率.生根最适培养基为含有0.5mg/L NAA的1/2MS培养基,生根率在50%左右.TDZ在诱导鞑靼荞麦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过程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分化率约20%.
吴崇明马欣荣杨宏徐智斌王涛
关键词:苦荞麦愈伤组织离体再生植物生长调节剂
抗旱性不同的高原春小麦品种α-淀粉酶活性和胚芽鞘长度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为小麦抗旱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非干旱胁迫与干旱胁迫萌发试验,研究抗旱性不同的高原春小麦品种胚芽鞘长度与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非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品种胚芽鞘长度均大于干旱敏感的品种;萌发试验60 h或72 h时各品种α-淀粉酶活性达最大,之后迅速下降。干旱胁迫下,干旱敏感的品种胚芽鞘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抗旱性强的品种α-淀粉酶活性高于干旱敏感的品种。干旱胁迫下α-淀粉酶活性与胚芽鞘长度呈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675。[结论]小麦抗旱育种应选择胚芽鞘较长和干旱胁迫下α-淀粉酶活性受抑制程度较小的基因型。
赵会君张怀刚相微微柳觐
关键词:小麦胚芽鞘Α-淀粉酶抗旱性
不同水氮处理对糯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糯麦12为材料,研究3个水分水平(渍水、对照、干旱)和两个氮肥水平(不追施氮肥、追施氮肥)共6个处理对糯小麦糖类、淀粉、蛋白质含量等品质的性状影响.结果表明:糯小麦的主要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的水氮效应,且在淀粉、戊聚糖含量、SDS沉降值、PPO活性性状品质上,水氮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水分对照处理(水分含量适宜)下,追施氮肥可显著降低糯麦12可溶性糖含量,降低10.7%;干旱处理下糯小麦总糖含量最低,果聚糖含量提高;渍水处理下追施氮肥,糯麦12籽粒中戊聚糖和果聚糖含量分别提高66.8%和69.2%;水氮互作对淀粉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在水分对照处理+追施氮肥处理下,糯麦12的淀粉含量提高7.84%;水分对照处理下糯麦12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追施氮肥可进一步提高糯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追施氮肥可提高适宜水分和渍水处理条件下糯麦12的SDS-沉降值,并降低其PPO活性.干旱处理下糯麦12的峰值粘度、最终粘度、稀懈值最高,表明干旱条件下有利于提高糯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各项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水氮合理运筹是改善糯小麦品质的重要栽培措施.
倪静徐智斌冯波王涛
关键词:渍水氮肥糯小麦糖类
糯小麦灌浆期籽粒糖类、淀粉及蛋白质的动态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解糯小麦籽粒中糖类、淀粉和蛋白质在灌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明确灌浆过程中糯小麦籽粒糖类、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与普通小麦之间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糯麦12、糯麦1572两个糯小麦新品系为材料,以川育12、川育20、川麦42三个普通小麦品种为对照,研究了灌浆期间糯小麦籽粒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戊聚糖、果聚糖、淀粉、蛋白质含量及淀粉积累速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后17~22 d,糯小麦淀粉的积累速率最高,蛋白质含量也达到最大,戊聚糖的含量是在花后22~27 d时达到峰值,果聚糖含量在花后7~12 d时最高。在灌浆过程中,糯小麦可溶性总糖、蔗糖、果聚糖、淀粉动态变化与普通小麦存在一定差异,但在蛋白质动态变化上则没有明显的差异。与普通小麦相比,糯小麦成熟籽粒总糖含量高,糯麦12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小麦,两个糯小麦品系的戊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川育12和川育20,糯麦1572的总淀粉含量显著低于三个普通小麦品种。在蛋白质和果聚糖含量上,糯小麦与普通小麦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可利用糯小麦籽粒各成分灌浆过程中与普通小麦存在差异这一特点,优化栽培措施,达到改善糯小麦品质的目的。
倪静徐智斌王涛
关键词:糯小麦灌浆期糖含量淀粉积累
青海省审定的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是决定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研究青海省审定小麦品种谷蛋白亚基组成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加强青海小麦的品质育种工作。【方法】采用SDS-PAGE(sodium dodecyl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技术对青海省推广的71个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分析。【结果】71个小麦审定品种中出现了12个亚基类型,品质评价得分在410分,平均值为7.214分,评分为10分的材料有10个,占12.67%。【结论】研究发现近15 a青海省审定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有显著改良,主要是由于Glu-A1和Glu-D1位点上的优质亚基频率显著提高所致,表明青海省小麦品质改良工作有新进展。但是,近15 a小麦品种在Glu-B1位点上的优质亚基频率有所降低。因此,下一步的小麦育种工作除了进一步加强Glu-A1和Glu-D1位点的同时,需要强调Glu-B1位点优质亚基的选择。研究筛选出一些具有优质亚基组合的小麦品种,可作为改良青海小麦品质的基因资源。
刘琦张怀刚刘宝龙王欣刘登才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
青海春小麦Glu-1位点遗传多样性与谷蛋白溶胀指数分析
2011年
为了解青海省春小麦Glu-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品质状况,检测了49个青海省代表性春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并测定了每一品种的谷蛋白溶胀指数.共检测出15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类型.在Glu-1位点检测到13种等位变异,其中Glu-A1位点2个、Glu-B1位点7个、Glu-D1位点4个.实验数据表明,青海省春小麦品质较差,尚待改进.
赵德勇刘永安陈志国窦全文王海庆沈裕虎
关键词:春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