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0SCU22007)

作品数:9 被引量:93H指数:5
相关作者:孙辉秦纪洪王琴武艳镯李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成都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土壤
  • 4篇亚高山
  • 4篇有机碳
  • 4篇土壤活性
  • 4篇土壤活性有机...
  • 4篇活性有机碳
  • 3篇亚高山森林
  • 3篇森林土
  • 3篇森林土壤
  • 3篇酶活性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土壤温度
  • 2篇温度
  • 2篇龙门山
  • 2篇海拔
  • 2篇海拔梯度
  • 1篇地表覆盖
  • 1篇演替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
  • 6篇成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环境保...

作者

  • 10篇孙辉
  • 6篇秦纪洪
  • 6篇王琴
  • 4篇武艳镯
  • 3篇李沙
  • 2篇马丽红
  • 1篇范曾丽
  • 1篇赵利坤
  • 1篇张文宣
  • 1篇李菊
  • 1篇刘冬梅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土壤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5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季节西南亚高山森林土壤轻组分有机碳动态被引量:8
2012年
轻组分有机碳(LFOC)易受短期土地利用方式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被用作土壤有机碳短期环境效应的特征指标。通过西南亚高山均质化土壤在不同覆盖情形(裸土除雪BNS、裸土覆雪BS、凋落物除雪LNS、凋落物覆雪Control)下低温季节原位培养,对0-10 cm和10-20 cm深度LFOC影响的动态分析,结果发现:西南亚高山土壤LFOC平均占该土层总有机碳比例为15.5%;经过一个低温季节,不同处理下的LFOC比例变幅介于13.6%-21.1%;土壤0-10 cm和10-20 cm的LFOC在低温季节波动剧烈且含量高,甚至高于生长季节初期和末期,显示亚高山森林土壤碳动态在低温季节仍然极活跃;0-10 cm土壤中在低温季节凋落物覆雪处理土壤LFOC最低,而其余3个处理裸土除雪、裸土覆雪、凋落物除雪处理下LFOC含量和波动幅度均高于凋落物覆雪处理,表明土壤表面的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及其组合显著影响0-10 cm土壤LFOC动态和含量;10-20cm土层LFOC时间动态也存在处理效应,显示地表覆盖同样影响下层土壤的LFOC过程;效应分析显示凋落物、积雪、采样时间、土壤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LFOC含量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特别是凋落物和积雪同时存在时抑制土壤LFOC形成而有助于维持土壤有机碳的稳定,而凋落物和/或积雪的消失均导致低温季节土壤LFOC升高。因此,在西南亚高山低温季节地表凋落物和积雪覆盖及其组合变化,将会影响亚高山森林土壤碳的库容量和稳定性。
秦纪洪武艳镯孙辉马丽红
关键词:地表覆盖土壤活性有机碳
海拔梯度对川西高寒土壤轻组分有机碳动态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作为土壤活性有机碳主要组分之一的轻组分有机碳(LFOC),对高海拔和高纬度低温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动态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西南亚高山—高山海拔梯度上(3 250,3 438,3 672,3 852,4 098m)对亚高山森林土壤均质化后进行原位培养,研究高寒土壤中轻组分有机碳在海拔梯度上的响应特征与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拔升高及低温季节均有利于土壤LFOC积累,而生长季节是土壤LFOC的消耗时期;在同一采样时间的同一海拔高度上,表层(0—10cm)和表下层(10—20cm)土壤LFOC含量总体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其中在低温季节中后期的11月和3月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李菊王琴孙辉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海拔梯度
亚高山森林土壤酶活性的温度敏感性特征被引量:33
2013年
处于高海拔与低温环境的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森林是我国西南林区主体,也是我国最主要土壤碳库之一。已有研究表明低温生态系统(高纬度与高海拔)可能对全球变化产生更为强烈反馈效应,土壤生态与生物化学过程也可能更为敏感,特别是在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活性等为表征的土壤生物活性方面。
秦纪洪张文宣王琴孙辉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
彭州市龙门山不同地震裸地次生演替初期土壤酶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地震形成的次生裸地的生态恢复包括植被和土壤的结构与功能恢复两个方面。选取彭州龙门山地震崩塌地、泥石流冲积扇、滑坡体等震后形成的三个典型次生裸地恢复3a后,对表土(0—30cm)有机碳、水溶性氮、有效磷和土壤酶活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以评价恢复初期不同次生裸地的土壤恢复状况。结果显示,自然恢复3a,土壤有机碳恢复到原生样地的27%~42%,可溶性碳恢复至原生样地的25%~46%,可溶性氮恢复至原生样地的6%~14%,有效磷恢复至原生样地的21%~83%。土壤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恢复较快,达到对照样地过氧化氢酶活性的70%以上,而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恢复较慢,分别为对照样地的5%~19%,6%~48%,6%~26%,因此地震形成的次生裸地上土壤肥力质量与土壤酶活性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秦纪洪武艳镯孙辉王琴
关键词:次生演替土壤酶活性龙门山
川西亚高山.高山土壤表层有机碳及活性组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被引量:35
2013年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高山地带土壤碳被认为是我国重要的土壤碳库,作为高海拔低温生态系统,土壤碳对土壤暖化的响应可能也更加敏感。该区域亚高山森林一般分布在海拔3200 m以上,上缘接高山树线和灌丛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海拔梯度上变化的土壤环境因子是主要土壤温度,海拔梯度上高寒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的分布格局,可体现海拔梯度上温度因子对土壤碳动态的影响。对沿海拔3200 m(亚高山针叶林)、3340 m(亚高山针叶林)、3540 m(亚高山针叶林)、3670 m(亚高山针叶林)、3740 m(亚高山针叶林)、3850 m(高山林线)、3940 m(高山树线)、4120 m(高山草地)的土壤表层(0—20 cm)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海拔范围内,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显示高海拔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存;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中,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比例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在海拔最高的4120m含量和占有机碳总量比例分别达到50.81 g/kg和56.52%。在该海拔范围内海拔越高颗粒态有机碳占有机碳比例越高,显示高海拔土壤有机碳更多以土壤颗粒态碳形式贮存。微生物量碳、水溶性碳、轻组分有机碳与海拔高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活性有机碳组分受海拔因素影响不大;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海拔高度显著正相关。因此,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及其比例可作为高海拔地带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动态的特征指标,表征高海拔地带土壤有机碳动态与贮量受温度影响的指标。
秦纪洪王琴孙辉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海拔梯度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旱地土壤斥水性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土壤斥水性是土壤颗粒不易被水滴浸润的现象,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溶质运移、土壤优先流、土壤导水率以及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等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月份岷江上游干旱河谷0-5cm土层具斥水性的土壤在空间上的分布概率约为34%,其中强度斥水性土壤分布比例为5%;在时间分布上,土壤斥水性主要表现在7月,轻度以下斥水性概率为91%,强度以上斥水性概率为58%;从各粒级土壤斥水性的研究结果来看,斥水性与土壤粒级呈显著负相关,粒级越小,土壤斥水性越高。因此,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旱地土壤斥水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并且粒级越小土壤斥水性越强,7月份土壤表层的土壤斥水性强度与分布比例高。这可能是导致干旱河谷严重水土流失、土壤砂砾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纪洪赵利坤孙辉李沙
关键词:土壤斥水性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土壤侵蚀
彭州市龙门山震后迹地植物群落生态恢复初探被引量:5
2012年
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并且严重破坏社会财产和生态环境。通过对彭州市龙门山区域选取地震崩塌地(地震创面裸地)、泥石流裸地(大型泥石流冲积扇)、滑坡体(整体滑坡)、居住地(灾后居民安置点)4类具有代表性区域进行样地调查和采样,分析了不同地震灾毁情况下植物群落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各类样地多样性指数大小为泥石流冲积扇>滑坡体>地震崩塌地>居民安置点;居民安置点与其他3类恢复地的多样性指数有明显差异,相似度也较低。说明这类群落恢复到原生群落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为泥石流冲积扇>滑坡体>地震崩塌迹地,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为滑坡体>泥石流裸地>地震崩塌地,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为地震崩塌地>泥石流裸地>滑坡体,表明在不同迹地上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的恢复进程存在差异。
武艳镯秦纪洪孙辉王琴
关键词:生态恢复群落生态
地表覆盖状况对低温季节亚高山森林土壤脲酶活性的效应研究
土壤脲酶活性易受到温度、地表覆盖、土壤水热动态以及有机质状况等影响,是表征土壤中有机态氮转化与矿化状况的生物活性的常用指标之一。本研究以低温季节亚高山针叶林均质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不同覆盖处理(即裸露地表、凋落物覆...
马丽红孙辉李沙
关键词:土壤脲酶
文献传递
低温季节西南亚高山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动态被引量:7
2012年
作为生物有效性极高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之一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易受到地表覆被以及土壤水热动态等影响,其含量与动态在短期内可能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可作为土壤有机碳动态的短期指标。以我国敏感而重要土壤碳汇之一的西南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地表覆盖处理下(积雪和凋落物)原位培养的土柱DOC含量,研究不同地表覆被下低温季节土壤DO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亚高山森林土壤DOC含量在低温季节的变化仍然显著;积雪与凋落物对土壤DOC含量的作用不同,凋落物覆盖有利于低温季节(尤其后期)土壤DOC含量升高,而积雪则抑制了凋落物对土壤DOC的增加效应。这表明对于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冬季积雪减少或消失,有利于土壤DOC含量升高,从而导致土壤有机碳库中的不稳定性碳库比例增加。
王琴范曾丽孙辉武艳镯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
西南亚高山森林土壤表层温度变化特征及拟合模型被引量:4
2013年
为探索土壤温度时间动态特征与导温率及土壤深度之间的关系,以西南亚高山森林表层土壤温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9—2010年每月28日或29日不同土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并对不同月份不同深度温度日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0~40cm土壤温度日较差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其中0~20cm土壤温度日较差明显,20~40cm的深层土壤温度日较差很小;40cm深度土壤温度日进程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在冬季30cm以下深度土壤温度都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滞后时间延长的趋势,而且同一土壤深度滞后时间在不同月份差异很大;非冻融季节土壤温度日变化用土壤温波方程来拟合是有效的;在低温季节(9月至次年3月),10cm以下土壤剖面温度用土壤温波方程拟合误差较大,显示土壤冻结对土壤热量传输影响显著,温波方程不适于拟合冻融期土壤温度日动态。
李沙刘冬梅孙辉
关键词:亚高山森林森林土壤土壤温度温度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