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SKJ02)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涛张涛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外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孔子
  • 1篇大众
  • 1篇大众舆论
  • 1篇舆论
  • 1篇美国传教士
  • 1篇孔子形象
  • 1篇教士
  • 1篇传教
  • 1篇传教士

机构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作者

  • 1篇张涛
  • 1篇张涛

传媒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美国早期对华传教舆论中的孔子
2013年
1830—1850年间,是美国在华传教事业的起始阶段,也是其受到美国外交利益干扰最小的时期。美国传教士的心理动机得以真实地体现出来,登载于美国的大小报刊之上。在由此形成的美国早期对华传教舆论中,作为中国精神体系象征符号的孔子,既是传教士难以逾越但又必须克服的障碍,也是他们能够有效利用的便利条件。削弱乃至动摇中国人的孔子信仰是传教士的基本奋斗目标,成功范例激励着传教士散发更加强烈的宣教激情。早期在华传教士奠定的传教原则和精神影响着美国在中国的整个宗教存在史。
张涛
关键词:美国传教士大众舆论孔子
早期美国的孔子形象被引量:1
2013年
早在中美深入而直接交往之前,美国社会就已经开启了对华认知过程,孔子形象的建构便是过程的核心环节。各类出版物显示,在18世纪后半期美国人的文化想象中,孔子思想主导着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但却因为中国封建政府的政治需要和国民的群体特性,其原有的宗教元素日渐磨灭,成为与基督教迥然有别的异教信仰。以此为基础,早期美国社会意识中的中国即便在众多方面表现不俗,在精神领域却是一个异教国家。如此认识带有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烙印,是中外学界长谈不衰的东方主义的又一表现。
张涛
关键词:孔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