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90707)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姚焱冯九焕刘向东卢永根张桂权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花药
  • 3篇花药培养
  • 2篇栽培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学
  • 2篇细胞学研究
  • 2篇花粉
  • 2篇花粉不育
  • 2篇基因
  • 2篇SSR
  • 2篇SSR标记
  • 2篇不育
  • 2篇F
  • 1篇等基因
  • 1篇等基因系
  • 1篇英文
  • 1篇玉米
  • 1篇杂种
  • 1篇杂种F1代
  • 1篇栽培稻

机构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作者

  • 5篇刘向东
  • 5篇姚焱
  • 5篇冯九焕
  • 4篇张桂权
  • 4篇卢永根
  • 1篇梁秀兰
  • 1篇张志胜
  • 1篇徐雪宾
  • 1篇章崇玲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Acta B...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4
  • 3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粳稻台中65及其F_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和它们的F_1花药培养特性被引量:2
2004年
利用粳稻台中65及其F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和它们的F1作研究材料,对这些遗传背景基本相同但具有不同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材料进行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花药开裂性的研究.结果为:亲本与杂种在离体条件下的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显著差异,杂种F1花粉部分败育并未导致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下降,表明F1花粉不育基因与花粉愈伤组织诱导能力性状无直接联系;但亲本与杂种间的花药裂药性却存在显著差异,并随着花粉败育率的提高花药开裂率下降,表明F1花粉不育基因与花药开裂性状有关.
姚焱卢永根刘向东冯九焕张桂权
关键词:F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花药培养
玉米胚胎发育、萌发与胚的结构及子叶二型性(英文)被引量:2
2003年
运用扫描电镜与半薄切片技术 ,观察了玉米 (ZeamaysL .)的胚发育过程 ,得到以下认识 :第一、关于原胚。玉米合子细胞分裂形成的原胚分为胚柄、胚基与胚体三部分。胚柄短小 ,寿命短暂。胚基具有生长带 ,纵向伸长长度大 ,胚基的上部参与形成胚根鞘 ,其余部分干缩后附在胚根鞘末端。第二、玉米胚的背腹极性及二型子叶。原胚初期胚体出现背腹极性 ,腹面的细胞小 ,细胞质稠密 ,液泡较少 ;背面的细胞较大 ,细胞质稠密度略低 ,液泡较多。原胚后期胚体分化为腹部与背部 ,腹部从腹面的中央突起 ,背部在腹部的周围 (从左至右侧 )及整个胚体背面。进入幼胚时期 ,腹部分化为胚芽鞘、生长锥、胚轴、胚根和胚根鞘 (大部分 )。期间 ,胚芽鞘原基和根原始细胞的分化都从胚体的中轴部位开始 ,然后向两侧和四周扩展 ,表现出胚体腹面形态的两侧对称性。原胚的背部形成盾片原基 ,盾片原基经历向左、右、上、下的迅速扩展和加厚的生长 ,将整个腹部所分化形成的构件藏于盾片的纵沟之中 ,最后盾片从纵沟的边缘长出的左、右侧鳞均向胚体的中轴线生长 ,完整显示出玉米胚腹面的两侧对称。玉米胚由腹部顶端形成胚芽鞘和生长锥的情况与水稻胚的胚芽鞘 (顶生子叶 )和生长锥的形成相同 ,玉米的胚芽鞘也是顶生子叶 ,盾片则是侧生子叶。
冯九焕徐雪宾刘向东章崇玲梁秀兰吴万春
关键词:玉米胚胎发育萌发子叶
SSR标记鉴定栽培稻杂种F_1花粉愈伤组织基因型的偏态分离被引量:1
2003年
分别对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S a、S b和S c单座位内互作杂种F1进行离体花药培养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了花粉愈伤组织的基因型。结果表明 ,不同座位F1产生的携带花粉育性基因Si 或Sj 的花粉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偏离 1∶1的分离比 ,与自然条件下F2 群体偏离方向不一致。携带不同花粉不育基因座位的F1产生花粉愈伤组织基因型的偏离方向有差异 ,表现为S a和S c单座位内互作杂种F1的花粉愈伤组织偏向Sj,Si∶Sj 比例分别为 1∶4.81和 1∶1.96;S b单座位内互作杂种F1花粉愈伤组织偏向Si,Si∶Sj 比例为 1∶0 .3 5。研究培养条件对偏态分离的影响 ,发现预冷处理可明显提高偏态分离的程度 。
姚焱卢永根刘向东冯九焕张桂权
关键词:SSR标记栽培技术杂种F1代基因型
花药培养过程栽培稻花粉不育杂种F_1与亲本台中65的细胞学研究
2008年
利用活体压片、半薄及超薄切片技术,对栽培稻(OryzasativaL.)花粉不育杂种F1及育性正常的亲本台中65离体培养前后的小孢子及花药壁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台中65相比,杂种F1的花粉小孢子在发育至单核中-晚期,出现比例较高的胞质凝聚小孢子和少量星型小孢子,正常小孢子和淀粉化小孢子比例降低。在离体条件下,胞质凝聚小孢子、星型小孢子、正常小孢子、液泡化小孢子、淀粉化小孢子的发育主要沿着胞质凝聚败育过程、孢子体发育过程、配子体发育过程、液泡化过程和淀粉化过程进行;药壁组织在离体条件下,杂种F1比台中65的绒毡层降解速度快,中层膨大程度高。杂种F1与台中65在离体培养下小孢子发育及药壁细胞学的差异主要是受到S-a座位内等位基因互作及离体培养环境的影响。
姚焱卢永根刘向东张志胜冯九焕张桂权
关键词:花药培养细胞学
花粉愈伤组织群体偏态分离的SSR标记鉴定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水稻花粉育性基因S_b的SSR分子标记RM13,鉴定籼粳稻杂种F1的花粉愈伤组织的基因型,以确定每块愈伤组织在S_b座位的遗传来源,结果表明该座位的等位基因Si或Sj在愈伤组织群体中分离比不符合1∶1的规律,出现偏态分离现象.选择不同培养基及增加预冷处理不会改变偏态分离的方向,但预冷处理会增大偏分离的趋势.为进一步解释DH群体构建中的某些基因的偏态分离现象提供了依据,同时讨论了将SSR标记引入组织培养体系的可行性.
姚焱
关键词:SSR标记
粳稻台中65花药培养下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利用粳稻台中 6 5作研究材料 ,采用活体小孢子观察及塑料半薄切片观察 ,对水稻花药培养下小孢子的发育命运及药壁组织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离体培养下小孢子发育类型可划分为四类 :正常形态小孢子、脱分化小孢子、淀粉积累小孢子和液泡化小孢子。明确了脱分化小孢子的发育过程 ,其显著特点是 :核位置改变 ,细胞质重组。离体培养下花药壁发育特点为绒毡层首先降解 ,随后中层细胞膨大。预冷处理会抑制药壁绒毡层降解 ,同时促进中层细胞膨大 ,药壁此种变化有助于小孢子脱分化的发生。
姚焱卢永根刘向东冯九焕张桂权
关键词:粳稻花药培养细胞学离体培养小孢子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