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B201114)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郭祥峰贾丽华杨瑞刘子佳李艳徽更多>>
相关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荧光
  • 3篇荧光光谱
  • 3篇光谱
  • 2篇亚胺
  • 2篇酰亚胺
  • 2篇吸收光谱
  • 2篇面包
  • 1篇形貌
  • 1篇选择性
  • 1篇荧光试剂
  • 1篇圆二色
  • 1篇圆二色谱
  • 1篇增稠
  • 1篇增稠剂
  • 1篇增溶
  • 1篇三甲基
  • 1篇三甲基溴化铵
  • 1篇色谱
  • 1篇生物量
  • 1篇十六烷基三甲...

机构

  • 8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8篇贾丽华
  • 8篇郭祥峰
  • 3篇杨瑞
  • 1篇阚伟
  • 1篇张宇
  • 1篇马良
  • 1篇孟凡华
  • 1篇李逸娜
  • 1篇赵振龙
  • 1篇黄凤婷
  • 1篇丁莹
  • 1篇卢冰冰
  • 1篇李艳徽
  • 1篇刘彩凤
  • 1篇刘子佳
  • 1篇姜志强
  • 1篇孟欣
  • 1篇王震

传媒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高师理科学刊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N-(羧苯基)-4-氯-1,8-萘酰亚胺的合成及光谱研究
2013年
合成了N-(羧苯基)-4-氯-1,8-萘酰亚胺及其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碳谱等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在乙腈、甲醇溶剂中测定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比较了化合物在溶剂中的光谱性质,发现其荧光强度随化合物取代基位置的不同而发生明显的改变。转动弛豫的荧光团因取代基的位置不同导致了荧光量子产率的变化。上述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没有因取代基和溶剂的不同而明显改变,说明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特性比较稳定,不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孟欣郭祥峰孟凡华贾丽华
关键词:萘酰亚胺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表面活性剂增溶比率荧光Zn^(2+)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合成了一种新的Zn2+荧光检测试剂8-(2-(十八氨基)乙酰氨基)喹啉(AQZ-18)。通过自发荧光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增溶AQZ-18,获得了一个与Zn2+结合后在320 nm和505 nm分别有两个荧光发射峰的溶液体系。短波长荧光峰来自OP-10,荧光峰强度不随Zn2+浓度变化;长波长荧光峰来自AQZ-18,荧光峰强度随Zn2+浓度增加而增强。利用上述两个荧光峰强度随Zn2+浓度变化时的比值变化建立了一种新的比率荧光Zn2+检测方法。研究表明,Zn2+与AQZ-18形成1∶1型基态配合物,其表观结合常数为1.1×106L/mol。常见金属离子对Zn2+荧光检测无干扰,Zn2+浓度在0~1.1×10-5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变化的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6 2,检出限为55 nmol/L。该方法可用于水样中Zn2+的检测。
丁莹郭祥峰张宇贾丽华
关键词:荧光表面活性剂增溶
光谱法研究联二萘酚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体系中,利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以及UV-vis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联二萘酚(BINOL)及其两种手性异构体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INOL对BSA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随着温度的升高,BINOL与BSA的结合常数逐渐减小,结合过程是自发且放热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在相同条件下S-BINOL比R-BINOL更易与BSA结合,其外消旋体的结合能力居于两者之间。根据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可知BINOL与BSA的结合距离1.78 nm(S-BINOL-BSA)、1.79nm(Rac-BINOL-BSA)、1.91 nm(R-BINOL-BSA),均小于8 nm。通过对同步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发现,BINOL的存在明显改变了BSA的构象,α-螺旋的含量分别由49.45%降到36.34%(R-BINOL-BSA)、57.83%降到34.46%(Rac-BINOL-BSA)、50.16%降到37.81%(S-BINOL-BSA)。
刘子佳郭祥峰贾丽华杨瑞李艳徽
关键词:联二萘酚牛血清蛋白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相互作用
增稠剂改进浊度法测定面包酵母生物量的研究
2013年
以面包酵母为模式微生物,研究了大粒径微生物在浊度测量过程中的沉降现象。通过添加增稠剂水解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改善了面包酵母悬浮体系的稳定性,并在增稠体系中建立了浊度与酵母浓度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增稠体系中HPAM浓度达到0.100g/L时,可以有效阻止酵母细胞的沉降,悬浮液的浊度与细胞浓度在0~4.9×106个/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6,检出限为1.0×104个/mL。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99%,具有良好的准确性,适用于液体环境中微生物生物量的定量检测。
王震郭祥峰贾丽华李逸娜
关键词:面包酵母增稠剂生物量浊度
二元脂肪酸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胶束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草酸、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和辛二酸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胶束化行为的影响,并计算了胶束形成的热力学函数,讨论了焓-熵补偿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脂肪酸均能够促进CTAB胶束的形成,随着2个羧基间烷基链长度的变化,使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下降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辛二酸、草酸、己二酸、丁二酸和丙二酸,温度升高有利于CTAB在二元脂肪酸溶液中的胶束形成,胶束化是自发的,主要驱动来自熵;胶束化存在焓-熵补偿现象,补偿温度T c=(301±2)K。
姜志强郭祥峰贾丽华
关键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胶束化热力学
4-氨基-1,8-萘二酰亚胺的结构及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HF和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和PBE0方法,在7个不同的基组下优化得到了4-氨基-1,8-萘二酰亚胺(ANI)的基态几何构型,用CIS/6-31+G(d)方法得到第一激发态几何构型,频率分析无虚频.在此基础上运用HF-CIS,TD-B3LYP和TD-PBE0方法研究了在气相及DMSO,DMF,MeCN,THF,CHCl3和EtOH溶剂中ANI的前线轨道及电子光谱.结果表明,HOMO→LUMO的跃迁是π→π*跃迁.随溶剂极性的增加,其最大吸收和荧光波长红移.用TD-B3LYP/6-31+G(d)方法得到的溶剂中ANI的吸收光谱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性较好,但荧光光谱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较大差异.进一步经线性拟合校正,ANI在非质子溶剂中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计算显示激发态ANI具有较大的偶极矩,与解释相关荧光分子探针的光诱导电子转移方向选择性现象的光生电场理论一致.
卢冰冰贾丽华杨瑞阚伟郭祥峰
关键词: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偶极矩
以OP-10为荧光试剂建立的高选择性Hg^(2+)检测方法
2016年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对常见金属离子的荧光识别性能,发现在适当的条件下,OP-10对Hg^(2+)呈现出高选择性荧光猝灭响应,猝灭常数为Ksv=2 112 L·mol-1.在OP-10浓度为2.0 mmol·L-1,p H值为4.1的BR缓冲溶液中,等浓度的Hg^(2+)使其在320 nm处的荧光强度降低86%.基于上述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Hg^(2+)荧光检测方法.OP-10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在0.1×10^(-4)~4.4×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 8.检出限为49 nmol·L-1.该荧光试剂OP-10可用于水样中Hg^(2+)的检测.
杨瑞郭祥峰黄凤婷贾丽华刘彩凤
关键词:汞离子荧光
类“面包圈”形貌的SBA–15介孔材料的合成
以二元醇作为共溶剂,采用水热合成法一步合成类面包圈状SBA–15介孔分子筛。通过N2吸附–脱附、XRD、SEM、TEM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制备的类麦穗状SBA–15介孔分子筛相比,新方法制备的SBA–...
马良赵振龙项礼君贾丽华郭祥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