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青年科学基金([02228098])

作品数:10 被引量:73H指数:6
相关作者:王英辉祁士华李杰李平阳伍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桂林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有机氯
  • 7篇有机氯农药
  • 5篇沉积物
  • 4篇污染
  • 3篇洞穴
  • 3篇岩溶
  • 3篇岩溶洞
  • 3篇岩溶洞穴
  • 3篇土壤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化学特征
  • 3篇表层沉积物
  • 3篇沉积柱
  • 2篇生态风险
  • 2篇污染特征
  • 2篇环境地球化学
  • 2篇环境地球化学...
  • 2篇垂向
  • 1篇地球化

机构

  • 9篇广西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桂林工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王英辉
  • 6篇祁士华
  • 3篇李杰
  • 3篇李平阳
  • 2篇张俊鹏
  • 2篇伍婷婷
  • 2篇袁道先
  • 2篇冷冰
  • 2篇薛瑞
  • 2篇刑新丽
  • 1篇杨惟薇
  • 1篇莫创荣
  • 1篇龚香宜
  • 1篇徐以印
  • 1篇郭送军
  • 1篇姚慧丽
  • 1篇王向琴
  • 1篇刘向
  • 1篇董海丽
  • 1篇朱红祥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桂林工学院学...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漓江桂林市区段表层沉积物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对漓江桂林市区段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OCPs为0.94~56.68ng/g(平均值13.77ng/g),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上游蚂蝗洲附近和下游瓦窑受有机氯农药污染最为严重,中游河段污染较轻.18种检出的有机氯农药中,六氯苯含量最高,其次为HCHs,这与当地使用历史有关.(DDE+DDD)/DDT比值(平均值为2.79)表明DDT降解比较完全,DDE/DDD比值说明沉积物降解主要发生在厌氧条件下.同分异构体比例分析说明漓江市区河段HCH类农药以历史残留为主,而蚂蝗洲附近有大量林丹输入,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王英辉薛瑞李杰朱红祥徐以印李平阳郭送军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OCPSDDTSHCHS
漓江桂林市区段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以漓江桂林市区段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Cd、As、Cu、Zn、Pb、Cr、Ni、Fe、Mn等14种元素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富集规律和可能来源。结果表明Cd污染最为严重,其它元素为轻微生态污染,污染程度为:Cd>As>Cu>Pb>Ni>Zn>Cr。因子分析的结果反映了Cr、Pb、Ni、Fe以自然来源为主,Mn、Co、As来自工业活动的污染,Cu、Zn、Cd则以自交通和农业面源为主。
李杰王英辉刘枝刚陈彪郑国东钟晓宇
关键词:沉积物生态风险重金属
广西漓江有机氯农药高分辨率沉积记录
江河、湖泊是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汇,研究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有助于反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演变过程、追溯污染历史。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2007年11月使用...
王英辉祁士华袁道先杨绿峰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沉积柱污染历史
文献传递
桂林漓江某沉积柱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对桂林漓江3个采样点沉积柱状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元素(Cd、Cr、Cu、Zn、Pb、As和Ni)的垂向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垂向变化特征;横向上表现为靠近市区的含量高,远离市区的含量低。地积累指...
李杰刘枝刚王英辉薛瑞郑国栋陈彪钟晓宇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
文献传递
广西桂林大岩洞岩溶洞穴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07年
首次对桂林岩溶区洞穴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洞穴土壤受到了有机氯农药的轻度污染,其中大气传输对有机氯农药的贡献起主导作用。在17种有机氯农药中,以DDTs、HCHs和氯丹污染为主。在洞穴内部OCP总量为1.19~11.18 ng/g,远低于洞外土壤中的含量(11.41~23.62 ng/g)。在洞内土壤中,HCHs含量高于DDTs,在HCH四种同分异构体中,β-HCH占HCHs的比例远高于其他3种同分异构体。除β-HCH外,其他3种同分异构体的含量分布均匀,可能是由洞穴环境稳定、气候分带等因素造成的。在洞外土壤中,异构体百分比和示踪标志物比值表明周围可能有林丹扣三氯杀螨醇的新近输入。研究区六六六和滴滴涕主要来源于历史上使用的农药的残留。
王英辉祁士华李杰刑新丽舒菲菲王向琴王珺刘华峰张俊鹏
关键词:岩溶洞穴土壤有机氯农药降解
土壤-水环境系统有机氯农药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4
2008年
为探索有机氯农药在扩散迁移、水-土界面作用等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组成变化规律,对经济作物基地有机氯农药研究发现:土壤和水介质中17种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主要污染物为HCHs、DDTs和硫丹硫酸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3.47~544.22ng/g)远高于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含量(2.55~4.06ng/L),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有随深度而降低的趋势。通过等值线图描述HCHs和DDTs在土壤表层(0~5cm)和土壤下层(5~20cm)中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人类使用农药的历史。统计分析显示有机氯农药组分间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R为0.63~0.84(P<0.01,N=23)),这与农药来源相对稳定(即主要是早期使用残留)有关。
姚慧丽王英辉祁士华游远航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地球化学
漓江沉积柱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对桂林漓江3个采样点沉积柱状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元素(Cd、Cr、Cu、Zn、Pb、As和Ni)的垂向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垂向变化特征;横向上表现为靠近市区的含量高远离,市区的含量低。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远离市区的沉积柱7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仅有Cd和Ni属于无~中污染程度。临近市区的沉积柱形成污染的元素为Cd、Cu、Zn、Pb和As,主要集中在底层和次表层。
伍婷婷李平阳莫创荣李杰战明国王英辉林卫东
关键词:沉积柱重金属
排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被引量:7
2008年
为研究排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参照美国EPA8000系列方法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将排湖表层沉积物分为上(0—2cm)、下(2—10cm)两层,依次分析上下两层沉积物中残留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为9。71~123.62ng/g,沉积物上层中的OCPs含量明显高于下层。DDD/DDE值则显示上层沉积物DDT的降解主要处在厌氧条件下,而下层处在好氧条件下。较低的Ot.HCI-I/y.HCH值说明周围环境中有林丹的输入。对照Ingersoll风险评估标准,认为排湖上下层沉积物中有机残留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性,会对该湖水产养殖和底栖食泥生物产生较大影响。
王英辉祁士华龚香宜苏秋克吕春玲王伟刑新丽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沉积物风险评估
广西岩溶洞穴大气中有机氯农药分布与传输被引量:4
2010年
以广西桂林大岩洞穴为例对岩溶洞穴大气环境中有机氯农药污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洞外大气中OCPs含量为1.82-2.01 ng·m^-3,远高于洞内大气中总OCPs含量(范围为0.27-0.83 ng·m^-3).大气中有机氯农药浓度呈现从洞口到洞内逐渐降低的趋势,尤其HCHs表现更为明显,表明外界大气传输对洞内污染贡献占主导作用.洞内大气OCPs浓度与两极相当,可作为有机氯农药的背景点.洞穴大气中HCH同系物浓度分布与其本身降解速率大小相吻合,表明在洞穴特有的原始环境下HCH类化合物可较好地反映出自身性质的差异.同时,异构体分布表明周围有新近使用的三氯杀螨醇,HCH类农药以历史残留为主.
王英辉祁士华李杰张俊鹏袁道先
关键词:岩溶洞穴有机氯农药
广西岩溶洞穴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与解析被引量:9
2009年
首次研究相对封闭稳定环境条件下的岩溶洞穴土壤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西桂林大岩洞穴为例,结果表明,在洞穴内部PAHs总量为7.22-117.29 ng·g^-1,远低于洞外土壤中的含量(51.35-235.73 ng·g^-1),与其他地区相比,表明桂林近郊土壤PAHs污染较轻.大岩土壤中PAHs总量呈现出洞外和洞口附近明显高于洞内而洞内变化不大;洞外和洞口附近土壤中重环组芳烃含量高于轻环组(平均值69.25 ng·g^-1〉38.81 ng·g^-1),但在洞内土壤中则相反(平均值3.93 ng·g^-1〈7.41ng·g^-1),说明洞内PAHs不仅来自于大气迁移过程,而且也来自于洞顶雨水淋滤作用.土壤中PAHs浓度分布表明在洞口附近存在陷阱效应、在洞穴最里端有裂隙存在.陷阱效应使洞口附近重环芳烃浓度显著高于洞外(88.19 ng·g^-1〉31.28 ng·g^-1),而且PAH分子量与“易陷落性”呈线性相关(R^2=0.49);通过实测值推测从洞口输入的PAHs浓度约为裂隙输入的17倍.温度和分子量差异是影响PAHs在土壤中浓度分布模式的重要因素.
王英辉祁士华袁道先李杰邢新丽
关键词:岩溶洞穴多环芳烃土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