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基金(953304003)

作品数:9 被引量:150H指数:7
相关作者:宿英英王晓梅赵红张艳华扬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脑电
  • 4篇脑功能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3篇预后
  • 3篇描记
  • 3篇描记术
  • 3篇脑电描记
  • 3篇脑电描记术
  • 3篇脑功能损伤
  • 3篇脑血管意外
  • 3篇昏迷
  • 2篇血流
  • 2篇诱发电位
  • 2篇重症
  • 2篇重症脑功能损...
  • 2篇卒中
  • 2篇脑死
  • 2篇脑死亡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宿英英
  • 3篇王晓梅
  • 2篇庞英
  • 2篇吕向平
  • 2篇华扬
  • 2篇杨庆林
  • 2篇张艳
  • 2篇赵红
  • 1篇王海燕
  • 1篇李淑娟
  • 1篇王小梅
  • 1篇王琳
  • 1篇毛薇
  • 1篇车林海
  • 1篇李宁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电图反应性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的预测意义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应用床边动态脑电图观察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电图反应性 ,建立一种评价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损伤程度及预测预后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或格拉斯哥 匹斯堡昏迷评分(GCS P) <2 7分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 ,床边记录动态脑电图 ,判定刺激后脑电图 (EEG)反应性 ,同时记录GCS和GCS P。结果 双盲法判定EEG反应性的相符性 ,Kappa值 0 .82 3,GCS P评分与EEG反应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EEG反应性生存预测准确率 88.89% ,死亡预测准确率 72 .73%。GCS P评分生存预测准确率 6 6 .6 7% ,死亡预测准确率 72 .73%。EEG反应性和GCS P评分联合预测比单纯EEG反应性预测准确率没有明显提高。结论 EEG反应性判定标准临床可行。EEG反应性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病预后非常好的客观预测指标。EEG反应性预测准确率明显高于GCS P评分 ,尤其是生存预测准确率。
王琳宿英英李宁李淑娟
关键词: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脑电描记术脑损伤脑功能损伤预后
急性卒中患者甘露醇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变化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在脑水肿高峰期应用不同剂量甘露醇后脑血流的变化。方法对28例大脑半球卒中患者行20%甘露醇静脉滴注脱水降颅压治疗,剂量为125ml或250ml。应用经颅多普勒监测用药前后两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各参数变化的百分率(PR),同时监测肱动脉血压。结果滴注125ml甘露醇患者病变侧与非病变侧Vs、Vd、Vm均有明显改善,病变侧PI在45~60min时下降明显(与输注前比较,45min时,P=0.002;65min时,P= 0.028),非病变侧PI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侧Vs、Vd、Vm、PI的PR差异无显著性,同时双侧脑血流速度改善和PI下降稳定而持续;滴注250ml甘露醇患者病变侧与非病变侧Vs、Vd、Vm呈波动性改善,病变侧PI下降不明显(P>0.05),非病变侧PI在60min时下降显著(P=0.005),60min时两侧PI的PR差异有显著性(P=0.006)。滴注125ml或250ml甘露醇患者的病变侧血流速度改善和PI降低的高峰时间均较非病变侧延迟。结论滴注125ml甘露醇卒中患者的病变侧脑血流动力学改善程度好于非病变侧,而滴注250ml甘露醇非病变侧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善程度好于病变侧。
吕向平宿英英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甘露醇
重症脑功能损伤的评价被引量:24
2003年
目的 探讨重症脑功能损伤准确、客观、可靠的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临床指标和脑电图 (EEG)、脑干诱发电位 (BA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和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等实验室评价指标 ,对 2 1例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重症脑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心跳骤停、急性低氧血症和低血压休克。 2 1例患者中 ,评定为脑死亡者 7例 ,全部临床评价指标和至少 3项实验室评价指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 ,评定后 1~ 18d心跳停止 ;评定为植物生存状态者 7例 ,临床与脑电生理评定结果大致吻合 ,其中 6例大脑半球功能受累较轻 (EEGⅠ级 ) ,脑干功能损伤无一避免 ,主要表现为BAEP的Ⅴ波异常 ;其他 7例中脑功能的临床和实验室评定结果不佳 ,临床死亡 5例 ,另 2例脑干和脊髓活动大多存在 ,EEG、BAEP和SLSEP结果较好 (Ⅰ或Ⅱ级 ) ,分别于 2周和 3个月后意识恢复。结论 临床指标与实验室指标的结合以及实验室指标的相互补充 ,使脑功能判断更加客观、准确、可靠。
宿英英张艳赵红王小梅华扬
关键词:脑功能损伤呼吸心跳骤停急性低氧血症低血压休克脑死亡
脑卒中与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00年
目的 了解脑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 (ALI)的发生、发展过程 ,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 2~ 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脑卒中并发ALI组 31例 ,男 2 3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6 7± 8)岁 ;脑卒中未并发ALI组 3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2± 10 )岁。对两组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以及急性期脑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高龄、意识障碍、哥拉斯格 匹斯堡昏迷评分 (GCS P)降低、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鼻胃管饲、下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等是ALI的重要危险因素 ;性别、脑卒中类型、病前呼吸道疾病史和有无呕吐无统计学意义。ALI组入院第 1天 (脑卒中发病第 1~ 3天 ) ,ALI的发生率为 19% ,入院第 3天增至 81% ,第 5天高达95 %。给氧治疗前 ,动脉血氧分压是判断ALI的重要指标 ;给氧治疗后 ,用氧合指数 (PaO2 /FiO2 )反映ALI状况更为准确合理。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脑功能损伤严重或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 ,ALI发生率明显增高 ,尤其是老年人。
宿英英车林海王海燕毛薇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呼吸功能试验监护
脑死亡评估的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准确、客观评估脑死亡的方法。方法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4月神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采用临床指标及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 (BAEP)、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等实验室指标对 11例脑死亡进行动态评估研究。结果 全部病例深昏迷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3分 ,脑干反射和脑神经支配的活动消失。全部病例脑电波静息 ,其中 3例存在静息过程。全部病例BAEP主波消失 ,1例存在主波消失过程。全部病例SLSEP的N13以后波形消失。TCD检测除 1例为极重度颅内压增高血流改变外 ,其他全部为脑死亡血流特征。自主呼吸诱发试验和阿托品试验为脑死亡提供了最后的证据。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心跳骤停、急性低氧血症和(或 )低血压。结论 实验室多项评估指标结合 ,尤其是临床指标与实验室指标的结合 ,以及动态观察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宿英英赵红张艳王晓梅华扬
关键词:脑死亡昏迷脑电描记术脑干反射
重症脑损伤的神经内分泌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4年
王晓梅宿英英
关键词:重症脑损伤病理机制神经内分泌异常
持续植物状态34例患者的评估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准确、可靠、客观的床旁持续植物状态评估方法。方法对34例脑损害后昏迷转为持续植物状态的患者进行脑功能评估。临床指标包括意识状态、7项脑干反射、4项脑神经支配活动、3项脊髓反射、1项脊髓自动反射和2项脊神经支配活动;神经电生理指标包括脑电图(Youg 分级评估标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Cant 分级评估标准)。结果缺血缺氧性脑损害(30/34,88.2%)是最常见的脑损害原因。意识状态从早期浅度、中度或深度昏迷转为睁眼昏迷,脑干反射和脑神经支配的活动全部或部分存在,肢体自主运动部分存在或消失,脊髓反射全部或部分存在,脊髓自动反射全部或部分存在,脊髓病理反射部分阳性。脑电图判定Ⅰ级和Ⅵ级的分别为64.5%(20/31)和29.0%(9/31),Ⅲ级和Ⅳ级的共6.5%(2/3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判定Ⅰ级、Ⅱ级和Ⅲ级的分别为34.8%(8/23)、21.7%(5/23)和43.5%(10/23)。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判定Ⅰ级和Ⅲ级的分别为43.5%(10/23)和52.2%(12/23),Ⅱ级的仅4.4%(1/23)。全部34例患者中死亡10例(29.4%),在35~90d 内意识清醒者4例(11.8%)。结论临床指标符合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脑功能状态存在差异,多项电生理技术的联合可对其做出准确、客观、可靠的评定,并为临床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宿英英杨庆林庞英
关键词:持续植物人状态脑电描记术诱发电位预后
心肺复苏后昏迷的评估研究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探讨准确、客观评估与判定心肺复苏后昏迷的方法。方法对35例心肺复苏后24h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脑功能状态的动态评估,评估项目包括临床指标、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脑血流指标。结果35例中深昏迷的24例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为3分,脑电图除4例外均≥Ⅳ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除3例外均为Ⅲ级,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除1例外均为Ⅲ级,全部患者复苏后1个月内死亡。24例中11例(45.8%)判定为脑死亡,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为Ⅰ级;其余11例存活患者从昏迷到睁眼昏迷,5例脑电图为Ⅰ级、3例BAEP和SLSEP为Ⅰ级,GOS均为Ⅱ级,其中2例(18.2%)分别在第35、90天清醒,GOS评为Ⅲ级和Ⅳ级。结论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相结合综合评定心肺复苏后昏迷更加客观、准确、可靠,并对临床医疗决策和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宿英英杨庆林庞英吕向平
关键词: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脑功能状态SLSEP复苏成功率血流指标
重症脑功能损伤的脑电图分级标准研究被引量:41
2005年
目的比较不同脑电图分级标准对脑血管疾病(cerebralvasculardisease, CVD)组和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resuscitation, CPR)组脑功能损伤评价和预测预后的作用,旨在建立脑功能损伤的脑电图评估标准。方法对40例大脑半球病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和25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缺氧性脑病患者进行脑电图监测,并根据3种不同分级标准(Lavizzari、Synek和Young分级标准)进行脑电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应用3种不同标准的脑电图分级与预后其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脑电图级别越高,预后越差。经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CVD组Synek分级标准预测准确率最高(89. 2% );CPR组Synek分级标准和Young分级标准的预测准确率均最高(均为92% ),其中Young分级标准的相符性更好(Kappa=0. 943)。结论Synek分级标准能更好地反映脑血管疾病的脑功能损伤程度,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预后。而Young分级标准则能更好地反映缺氧性脑病的脑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
王晓梅宿英英
关键词:重症脑功能损伤脑电图预后脑血管意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