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2005LH01)
- 作品数:7 被引量:299H指数:6
- 相关作者:上官周平郑淑霞周正朝韦兰英张绪成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施氮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叶片光合与呼吸的调控被引量:34
- 2006年
- 在大田条件下对两个不同抗旱特性的冬小麦品种全生育期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呼吸值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180kg·hm-2处理旱地品种叶片气孔导度、总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较不施氮处理在全生育期分别提高了43·75%、18·54%和49·66%,水地品种分别提高了12·12%、20·88%和29·25%;而旱地品种总呼吸速率降低了4·8%,水地品种降低了4·5%.适量施氮,增强了小麦叶片的气体交换能力,提高了光合色素含量,并降低了呼吸速率,从而提高了小麦叶片光合碳同化能力.小麦品种间光合的差异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旱地品种呼吸速率较低,吸收的光能较多地用于光合碳同化作用.不施氮处理叶片光合速率较高的生育时期其呼吸速率也高,而施氮处理叶片光合速率高的生育时期呼吸值较低.施氮增加了光能向光合碳同化方向的分配.施氮对提高冬小麦抗旱能力有积极作用,其机理在于氮素改善了叶片气体交换状况,提高了光合色素含量,并优化了叶片对光能吸收的分配.
- 张绪成上官周平
- 关键词:抗旱性光合色素光合作用
- 子午岭次生林植被演替过程的土壤抗冲性被引量:60
- 2006年
- 在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抗冲性决定着土壤的可蚀性.于2004年5月在黄土高原惟一的次生林区——子午岭林区,通过原状土冲刷实验对不同植被演替阶段下的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随植被的正向演替,表层土壤(0~15cm)的抗冲性明显增大,但亚表层(15~30cm)和底层(30~50cm)土壤抗冲性则没有太大的变化;(2)植物根系能显著的增强土壤抗冲性,土壤抗冲系数与单位土体根系表面积具有极显著的(p<0.001)线性相关关系;(3)土壤抗冲系数随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微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其相关关系极显著(p<0.001).综合根系(x1)、水稳性团聚体(x2)以及微生物(x3)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建立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抗冲性方程: y=-4.89+1.27x1+0.079x2+1.94E-3x3 (R^2=0.914 p<0.001).
- 周正朝上官周平
- 关键词:植被演替土壤抗冲性根系水稳性团聚体
- 子午岭森林群落土壤水分与生物量关系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子午岭北部山杨林、白桦林、油松林和辽东栎林植被群落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植被正向演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随植被正向演替而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山杨>白桦>油松>辽东栎;土壤含水量对树枝和树干生物量的影响较大,立地条件致使各林分地上生物量发生明显变化;在林龄差距不大的条件下各林分平均单株生物量的大小关系为辽东栎>白桦>山杨>油松。
- 刘勇上官周平
- 关键词:黄土高原群落植被特征生物量
- 黄土高原子午岭大披针苔草能量与养分特征被引量:5
- 2008年
-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不同植被群落的优势伴生种——大披针苔草的能量和养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展,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大披针苔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去灰分热值呈下降趋势.狼牙刺群落的大披针苔草地上部分去灰分热值最高,沙棘群落的最低;狼牙刺群落的大披针苔草地下部分去灰分热值最高,辽东栎群落的最低.不同群落大披针苔草地上部分热值均明显高于地下部分,且不同群落大披针苔草地下部分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均呈极显著差异.处于演替早期的各群落(狼牙刺、沙棘、山杨和白桦群落)内的大披针苔草热值差异较大,而演替后期的油松和辽东栎群落的大披针苔草热值差异较小.大披针苔草地下部分干质量热值与C/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陈美玲上官周平
- 关键词:热值灰分含量C/N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白羊草、沙棘和辽东栎细根比根长特性被引量:49
- 2006年
- 以黄土高原地区典型草本(白羊草)、灌木(沙棘)和乔木(辽东栎)为对象,研究了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状况以及与其它细根参数和土壤物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的变化范围为6~55ram/rag。在0,80cm土层,白羊草、沙棘和辽东栎细根比根长变化范围分别为18—55mm/mg,14—4JDmm/mg,6—33mm/mg。3种植物0--80cm土层平均细根比根长从大到小依次为白羊草〉沙棘〉辽东栎。3种植物0-10cm土层细根比根长依次为沙棘〉辽东栎〉白羊草,10-80cm依次为白羊草〉辽东栎〉沙棘,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不仅在这两土层中的分布不具一致性,而且与0-80cm土层平均比根长也不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说明3种植物沿土壤剖面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不同。相关分析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与其它细根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各不相同,制约程度存在差异。与土壤物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各级水稳性团聚体和土壤颗粒对3种植物细根比根长并无一致的影响。
- 韦兰英上官周平
- 关键词:黄土高原
- 根域限制和氮素水平对连翘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在植物生长箱通过溶液培养试验,从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及其荧光参数等方面来探讨不同氮素浓度条件下根域体积对连翘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并采用^15N示踪技术对不同氮素浓度条件下根域体积对连翘幼苗体内氮素转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氮(LN)处理幼苗的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较高氮(HN)处理的高,根域限制对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的影响不同,LN处理幼苗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重在低根域体积(10cm×10cm×15cm,LR)处理均较高根域体积(20cm×10cm×15cm,HR)处理的低,HN处理的幼苗响应情况有所不同。LN处理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较HN处理的高;LN处理幼苗Pn和气孔导度(Gs)在LR处理较HR处理的高,而HN处理幼苗的Pn和Gs随根域体积变化规律与LN处理相反,LN和HN处理叶绿素含量随根域体积变化规律与Pn相反。LN处理幼苗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均较HN处理的高,不同供氮处理下LR处理幼苗的Fv/Fm均较HR处理的高;而ФPSⅡ的变化规律相反。不同供氮处理时,LR处理幼苗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较HR处理的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的变化规律相反,LN处理幼苗的qNP较HN处理的高(P〈0.05)。不同供氮处理时,LR处理幼苗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均较HR处理的低,LN处理幼苗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较HN处理的低,幼苗根系和地上部氮含量随氮素浓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LN处理幼苗根系吸收^15N在根系和叶片的分配率均较HN处理的低,而根系吸收^15N在枝和茎的分配率呈相反变化规律。根系吸收氮在叶片和枝的分配率分别为7%~10%和7%~12%,叶片和枝生长需要的氮素主要由其内源N库提供。
- 安慧上官周平
- 关键词:根域限制连翘气体交换参数氮素分配氮素水平
- 不同功能型植物光合特性及其与叶氮含量、比叶重的关系被引量:134
- 2007年
- 以秦岭南部的宁陕县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富县和神木为研究地点,研究不同气候带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与叶片氮含量(Nmass)、比叶重(LMA)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宁陕、富县和神木3个地区之间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饱和速率(Pmax)、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Nmass和LM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神木地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Pmax均显著高于宁陕和富县。3个地区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的Pmax、PNUE、ФPSⅡ、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Nmass和LM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草本植物的Pmax和PNUE明显高于灌木和乔木。由南向北分布的宁陕、富县和神木3个地区,随着气候干旱的加剧,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LMA均呈增加的趋势,且不同功能型植物的LMA的大小比较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宁陕、富县和神木地区近60种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LMA与Nmass、PNUE与LMA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Pmax与Nmass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对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max与PNUE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Pmax与ФPSⅡ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
- 郑淑霞上官周平
- 关键词:氮含量比叶重功能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