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1999043304)

作品数:11 被引量:315H指数:9
相关作者:张世奇吴智平任延广纪友亮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盆地
  • 5篇地层
  • 4篇油气
  • 4篇中生代
  • 4篇湖盆
  • 4篇层序
  • 3篇地层学
  • 3篇松辽盆地
  • 3篇陆相
  • 3篇层序地层
  • 3篇层序地层学
  • 2篇断陷
  • 2篇断陷湖盆
  • 2篇新生代
  • 2篇生储盖
  • 2篇体系域
  • 2篇陆相断陷湖盆
  • 2篇可容空间
  • 2篇胶莱盆地
  • 1篇地层剥蚀

机构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张世奇
  • 4篇任延广
  • 4篇纪友亮
  • 4篇吴智平
  • 3篇李伟
  • 2篇高岭
  • 2篇李凌
  • 1篇林畅松
  • 1篇肖焕钦
  • 1篇陈庆春
  • 1篇任拥军
  • 1篇周瑶琪
  • 1篇宋明水
  • 1篇王金友
  • 1篇蔡希源
  • 1篇刘华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新疆地质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西安石油学院...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中生代可容空间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02年
对松辽盆地可容空间变化规律的研究 ,有助于认识其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勘探潜力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并配合钻井和岩心等资料的分析 ,在松辽盆地中生代地层中识别出水下可容空间、陆上可容空间、盆地可容空间和潜在可容空间等 4种可容空间类型 .不同的可容空间其增加方式不同 :气候的由干→潮湿转变 ,湖海短期沟通增加水下可容空间 ;河流平衡剖面的迁移产生陆上可容空间 ;边界断层的活动或盆地整体坳陷产生盆地可容空间 .不同类型可容空间之间的对比关系 ,控制了盆地中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的发育情况及生储盖组合特征 .
张世奇纪友亮任延广
关键词:松辽盆地中生代地层湖盆可容空间体系域生储盖
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与新生代盆地叠合关系探讨被引量:130
2003年
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板块拼接挤压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及其郯庐断裂活动两种动力学背景。早、中三叠世,作为华北大型内陆沉积盆地的一部分,沉积了近2000 m厚的地层;晚三叠世,主要受控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挤压碰撞所产生的挤压应力场,处于抬升剥蚀状态,早、中三叠世沉积的地层几乎剥蚀殆尽,并开始发育多条NW向逆冲断层;早、中侏罗世是对晚三叠世挤压逆冲断层和褶皱所造成的本区地势高低起伏的一个截凸填凹、填平补齐的过程;晚侏罗世—白垩纪,受郯庐断裂左行走滑的影响,济阳坳陷区前期形成的NW向逆冲断层,发生构造反转,反向伸展,形成了一系列半地堑。控盆断层为NW向的中生代盆地,与控盆断层为NE(或NNE)向的新生代盆地里相干型叠合,可划分出中坳新拗、中坳新隆、中隆新坳、中隆新隆4种叠合单元类型,不同类型的叠合单元经历了不同的沉降史,具有不同的石油地质意义。
吴智平李伟任拥军林畅松
关键词:中生代盆地演化新生代含油气盆地
济阳坳陷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在物源对比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3年
物源是控制沉积物中REE组成最土要的因素,济阳坳陷区岩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①济阳坳陷古生界与华北地台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岩石的REE分布特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体现了晚古生代济阳坳陷区所处的整个华北地台区为一稳定的克拉通沉积盆地,地层横向分布稳定,具有一致的物源和构造背景;②济阳坳陷占生界为中生界的物源,反映了济阳坳陷区由古生代稳定地台型沉积到中生代山间盆地沉积的转变,中生代洼陷区的沉积主要来自对附近凸起区古生代地层的剥蚀;③新生界样品与中生界样品的REE分布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济阳坳陷中生代与新生代的构造格局的转变,中生代接受沉积的部分洼陷区至古近纪成为供给物源的凸起区。
陈庆春吴智平李伟
关键词:稀土元素物源分析
陆相断陷湖盆中层序边界的形成机理及其识别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陆相断陷湖盆中层序边界是由于沉积物表面高出沉积基准面或盆地基准面、沉积物发生剥蚀或无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其产生机理主要有边界断层停止活动、断块翘倾活动、湖盆整体抬升和湖平面下降。层序边界在地震特征上、测井曲线上、钻井剖面中的岩性、岩相特征、古生物组合、微量元素的变化上均有明显的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中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
张世奇肖焕钦
关键词:层序边界油气地质
胶莱盆地莱阳期原型盆地的沉积格局及有利油气勘探区选择被引量:47
2004年
胶莱盆地油气勘探目的层系莱阳组的沉积体现了湖盆由开始发育→萎缩消亡的全过程 ,不同构造位置其沉积相的组合特征存在差异。对古水流方向、大野头凸起等正向构造单元的形成时期的分析表明 :在莱阳组沉积时期 ,莱阳凹陷为一受五龙村断裂控制的相对独立的沉积单元 ,湖盆水体较深 ;高密—诸城凹陷为一受五荣断层和沂沭断裂带控制的东北高西北低的快速充填的盆地 ,以洪积相、河流相为主 ,仅在局部低洼地带发育湖相沉积 ;原型盆地的沉积格局和油藏的保存条件决定了本区油气勘探方向的选择 ,莱阳凹陷中西部莱阳组覆盖区为本区有利油气勘探区。
吴智平李凌李伟周瑶琪
关键词:原型盆地有利勘探区胶莱盆地
陆相湖盆可容空间变化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6
2003年
以松辽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为例,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和地球化学资料对陆相盆地中可容空间的变化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青山口组一段,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由于可容空间短期内急剧增加,导致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的生油岩广泛发育;构造和气候周期性变化产生的可容空间变化,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特征并发育下生上储顶盖型和上生下储型等生储盖组合;可容空间变化控制着层序演化和体系域分布,其中低水位体系域的盆底扇和斜坡扇最有利于油气聚集。
张世奇纪友亮蔡希源任延广高岭
关键词:陆相生储盖组合层序层序地层学
胶莱盆地烃源岩分布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4
2006年
胶莱盆地为一中生代陆相残留盆地,其暗色泥页岩主要发育于莱阳组水南段。运用野外露头、地震、钻井等资料,综合沉积相、古水流方向的研究,对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分别对胶莱盆地莱阳凹陷、平度—夏格庄凹陷、高密—诸城凹陷3个构造单元水南段暗色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莱阳凹陷和平度—夏格庄凹陷是胶莱盆地源岩发育最好的区域,有机质丰度可达好、较好烃源岩标准,类型以Ⅰ型、Ⅱ1型为主,且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因此是胶莱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刘华李凌吴智平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热演化胶莱盆地
平衡剖面分析技术在松辽盆地构造演化恢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03年
平衡剖面分析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与新的地学思维方式相结合,对含油气盆地构造特征进行动态模拟,并快速、有效、合理地恢复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它可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依据.将平衡剖面分析技术应用于松辽盆地晚侏罗-下白垩统,使我们对其构造演化历史有了新认识.
张世奇纪友亮高岭
关键词:构造沉降地壳变形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成熟度曲线及其在剥蚀量计算中的运用被引量:22
2004年
在地温场的作用下 ,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与埋深呈指数关系。依据大量的分析测试数据 ,拟合了济阳坳陷新生代成熟度曲线关系式 ,并根据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古地温梯度、古地表温度的差异性 ,推算出中生代成熟度曲线关系式 ,为该地区分析、判断烃源岩的成熟度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 ,利用热史演化与构造升降的对应关系 ,介绍了利用镜质体反射率资料推算地层剥蚀量的两种具体方法 ,并就济阳坳陷中生界与古生界不整合面的地层剥蚀量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发生于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造成了济阳坳陷区 30 0 0余米的地层剥蚀 ,剥蚀掉的地层包括早、中三叠世沉积的全部地层及石炭系顶部的部分地层 ,从而得出济阳坳陷区三叠纪地层的缺失不是沉积缺失 。
宋明水
关键词:地层剥蚀中生代新生代
松辽盆地中生代沉积基准面变化研究被引量:33
2003年
 利用地质资料研究来恢复沉积基准面变化。首先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及古生态、自生矿物和波基面等特征来获得古水深,然后利用对地层做脱水压实校正获得沉积物原始厚度。对湖盆地区古水深和沉积物原始厚度累加起来就可得到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为在松辽盆地中进行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张世奇任延广
关键词:松辽盆地中生代古水深层序地层学油气预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