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70015)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孔祥成侯德彤刘芳刘芳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民国时期救灾组织的自律机制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
- 2010年
- 1931年江淮大水在民国水患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灾害使人成熟,大灾往往促生新的救灾机制。在应对江淮水灾的过程中,以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为代表的官民合作型的救灾组织,通过社会文化资本双重考量下的用人制度、两套账务独立运营的经费开支制度以及威慑性的惩戒法规体系等措施,构建了内嵌于救灾组织治理结构之中的自律机制。
- 孔祥成
- 关键词:民国1931年江淮大水自律机制
- 民国时期救灾组织中的用人制度及其自律--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1931年江淮大水,灾后催生了各种救灾组织。这些组织在赈务人才的选聘标准、录用及考核程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运营有方的机制。新机制选拔出一支新型的救灾队伍——官民合组的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国水委"系统职员群体的社会文化资本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民国时期救灾组织严格的用人制度与有效的自律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提高赈灾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提升组织的公信力至关重要。
- 孔祥成侯德彤
- 关键词:1931年江淮大水自律机制
- 民国江苏收容机制及其救助实效研究——以1931年江淮水灾为例
- 2010年
- 收容所作为灾后应急救助和稳定过渡的重要一环,在民国时期得到反复运用与长足发展。1931年江淮大水席卷了南方8省2市,灾民5000余万,为此成立了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水委")。兼受长江与淮河泛滥之灾的江苏省,在收容机制建设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本地既有的义赈收容机构和社会资源,在国家与社会合作的框架下,建构了灾民收容所的规模与型态、结构与功能、运营与实效的机制,从而在各省雪上加霜的救灾时局中独树一帜。
- 孔祥成
- 关键词:1931年江淮大水
- 民国时期救灾组织用人机制与荒政社会化——对1931年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的调查被引量:1
- 2010年
- 民国时期政府救灾机构出现了组织社会化的新动向,为救济1931年江淮大水而成立的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其灾区派出机构(以下统称"国水委")堪为其例。"国水委"在赈务人才的选聘标准、录用及考核程序等方面,形成了或倚重社会资本或倾向文化资本的上下有别的用人特点。在对赈务职员聘任的流程中,"国水委"设计出担保与督察双管齐下的风险防控机制。这种趋向于社会化和公开化的用人机制,使"国水委"选拔出了从基层到中、高层的赈灾人才梯队,从而较好地保证了救灾队伍的自律和赈务事业的效率。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国水委"不啻为中国荒政史上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官方组织。
- 孔祥成刘芳
- 关键词:1931年江淮大水社会化
- 国民政府灾害应急动员机制初探——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
- 与以往相比,1931年江淮水灾救济动员具有更多新的特点,如动员主体的转换、动员方式的进步、动员机制的创新、动员资本格局的变化等。具体来说,在1931年江淮大水救助中,国民政府尝试运用了行政动员、政治动员、社会动员、制度动...
- 孔祥成
- 文献传递
- 民国时期救灾组织关系整合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被引量:4
- 2009年
- 1931年江淮大水促生和牵动了为数众多的救灾组织,它们之间的关系成为制约救灾成效的重要因素。救灾组织间通过人员借调、合署办公、经费划分、事权分合、业务分工多种整合模式,实现了救灾资源的优势互补,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机制运营中衔接口的失灵,则又导致了赈灾组织之间的张力加大、冲突加剧。
- 孔祥成刘芳
- 关键词:1931年江淮水灾
- 1931年江淮大水防疫机制探析
- 2010年
- 1931年江淮大水发生后,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水委")与国家防疫机构合组灾区卫生防疫组。从医疗防疫资源的动员与整合、防疫布控格局的构建、医学与公共卫生管理的结合运用等方面,探索新的救灾防疫体制、机制建设,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
- 孔祥成侯德彤
- 关键词:防疫机制1931年江淮水灾政府职能公共卫生管理
- 民国时期救灾查放机制社会化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1931年江淮大水作为民国救灾史的一个分水岭,出现了一些带有转折性的新变化。救灾主导权的国家化和救灾机制的社会化并行不悖,一方面中央政府成立了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水委")负责全流域的水灾救济工作,凸显了国家在救灾领域里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救灾机制又呈现出社会化的特点。无论是施救原则,还是程序规则和方法,"国水委"查放局和义赈查放机构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似性。同时,社会赈灾的主体性得到彰显,专家参与、民众监督、社会选择在查放机制上创新了渠道。
- 孔祥成
- 关键词:1931年江淮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