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428505)

作品数:42 被引量:393H指数:12
相关作者:江志红郑益群曾新民周顺武王传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篇城市
  • 13篇城市化
  • 12篇季风
  • 10篇数值模拟
  • 10篇值模拟
  • 8篇气候
  • 8篇降水
  • 7篇东亚季风
  • 7篇WRF模式
  • 7篇城市群
  • 6篇气温
  • 6篇夏季
  • 5篇城市热岛
  • 5篇臭氧
  • 4篇对流层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流层
  • 4篇MODIS
  • 4篇参数化方案

机构

  • 3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4篇解放军理工大...
  • 8篇安徽省气象局
  • 3篇保定市气象局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四川电力设计...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中国大气本底...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四川省气候中...
  • 1篇石家庄市气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江志红
  • 11篇郑益群
  • 9篇周顺武
  • 9篇曾新民
  • 6篇艾凯
  • 6篇朱彬
  • 6篇王传辉
  • 4篇马红云
  • 4篇侯雪伟
  • 4篇徐海明
  • 4篇陈浩伟
  • 3篇陈海山
  • 3篇马悦
  • 3篇高俊岭
  • 3篇王蓉蓉
  • 3篇徐永明
  • 2篇覃志豪
  • 2篇贵志成
  • 2篇吴萍
  • 2篇胡轶佳

传媒

  • 6篇气象科学
  • 6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南京大学学报...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学报
  • 2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内蒙古气象
  • 1篇干旱气象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3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4
  • 12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3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分类对中国城市化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的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MODIS土地覆盖数据、人口数据进行城、乡气象站点的划分,探讨了三种不同划分方法对城市化不确定性的影响,并根据三种方法认定的城、乡站点,使用均一化订正的地面观测气温数据,分析了1961—2004年我国不同区域和12个城市群的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UHI effect)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南、西南和东北地区城市化影响研究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UHI effect的数值大小上,而西北地区的不确定性则多体现在变化趋势的方向上;用三种方法同时认定的城、乡站点对比表明,中国东南地区城市化对区域气温增暖的贡献较强,西北地区较弱,东北和西南地区则无明显一致的影响;城市化对季节平均温度的影响存在南北差异,春、秋季在南方的影响显著,冬、春季在北方的影响显著。
储鹏江志红李庆祥董良鹏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热岛效应
基于CMORPH资料的长三角城市化对降水分布特征影响的观测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利用CMORPH卫星降水资料和NCEP风场资料,综合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杭州、上海、苏州等主要城市的降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效应主要表现在对夏半年降水强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700 hPa平均引导气流控制下,城市中心和下风向地区的夏半年降水强度比上风向地区增加5%~15%,最大值通常位于城市中心下游20~70 km。冬半年主要城市周围的降水量、降水时间和降水强度的空间变化都比较小,城市效应对降水分布特征没有明显的影响。长三角城市因地理位置的差异,不同城市降水的下游效应存在差别。夏半年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常州等城市的下风向地区比上风向地区降水强度明显增加,城市效应显著。上海和宁波受到海洋影响明显,夏半年低层海风侵入范围较广,夏季降水强度的高值中心偏向海风的下游方位,可能是受到海风环流和城市热岛环流的共同影响。距离上风城市较近的镇江等城市,降水强度的分布受到上风城市降水强度下游效应的影响。
江志红唐振飞
关键词:降水强度卫星资料
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影响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14年
使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公用大气环流模式(CAM5.1)研究我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AM5.1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尺度环流的季节性转变。南海夏季风在中国东部地区人为气溶胶的影响下提前2候爆发,并且可能是影响1993年后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的重要原因。人为气溶胶使得低纬度地区的东西风分界线在5月中旬明显向东扩展,南海地区出现显著的西/西南风差值气流,同时赤道纬向西风提前向北增强。人为气溶胶中硫酸盐和黑碳气溶胶含量的季节变化通过改变大气的热力结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低层环流场,减弱夏季风前期北上的西南风暖湿气流,而相反地增强了其盛期在华北地区的偏南风分量,造成东亚夏季风北边缘从5月上旬—6月初缓慢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后在7月中旬加速向北推进,且到达的最北位置要偏北1个纬度。
邓洁淳徐海明马红云江志红
关键词:区域气候
中国东部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公用大气环境模式(CAM5.1)进行了中国东部大规模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AM5.1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东亚夏季风系统季节演变过程中大尺度环流场和降水分布的变化.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大规模城市群的发展会使得南海夏季风提前1侯爆发;控制试验中5月中旬南海地区东南风向西南风的转变,以及降水量激增现象的出现,均较无城市试验中提前.同时,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年代际变化存在时间段的吻合,初步推断城市下垫面发展可能是1993年之后南海季风提前爆发的原因之一.对南海季风爆发影响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化引起的下垫面物理属性变化,使得从春至夏的季节转变中,东部(110°-120°E)中高纬度陆地对大气的感热加热增强,减小了海陆之间的热力对比,加快陆地低层大气降压,从而引导南海季风提前爆发.
马红云薛佳庆江志红徐海明
关键词:南海季风爆发数值模拟
中国东部地区城市范围扩展对东亚春季气候的可能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耦合了CLM4(Community Land Model)的CAM5.1(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模式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城市范围扩展对东亚春季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改变了地面能量平衡,表现为地面净辐射通量和感热通量增加,地面潜热通量减小,造成近地面温度、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增大,且近地面增温的幅度与城市比例密切相关,但对城市范围扩展的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城市范围扩展所引起的近地面热力强迫可以影响到东亚地区低层大气环流,但由于近地面对不同程度城市范围扩展的热力响应具有非线性变化,导致东亚春季低空环流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其总体上会减弱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西南气流.因此,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范围扩展会使得长江以北地区春季降水量偏少而长江以南地区降水量偏多,造成东亚春季雨带南移.
邓洁淳徐海明
关键词:COMMUNITYATMOSPHERE
中国东部气溶胶活化颗粒物浓度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该工作利用区域模式(WRF),对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区域的气溶胶活化颗粒物浓度增加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气溶胶活化颗粒物后,我国东部许多地区的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减少,华东大部分地区的地表2m气温降低;降水对气溶胶活化颗粒物浓度增加的响应较为复杂,缺乏一致的规律性,但增加活化颗粒物后,我国东部许多地区的降水明显减少;由气溶胶活化颗粒物浓度变化造成的大气水汽输送和水汽含量的变化,是气溶胶间接效应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的主要原因.从总体上来说,中国不同地区的气溶胶活化颗粒物浓度增加,使得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低层气温降低、大气湿度降低、降水减少,呈现出干冷化的趋势.
贵志成郑益群钱贞成何宏让曾新民
关键词:气溶胶气候效应WRF模式
近54年辛集市气温及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4年
根据河北省辛集气象站近54a(1957-2010年)的月平均地面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别从气温及降水的趋势变化、周期变化、突变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市近54a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4a来辛集市年平均气温、各季平均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季增温趋势最明显,夏季增温幅度最弱,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而极端最高气温下降,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小;2)在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和冬季气温表现出准2~3a的显著年际变化周期,年平均和春季气温还表现出准7a的显著年际周期特征;3)该市年降水量近54a来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4)年和夏秋季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均表现出准3~4a的周期特征,而在春季准7a的年际振荡贯穿始终;5)辛集市的气温变化趋势以及突变开始时间与全国、河北省以及石家庄地区近50a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但该市的降水量变化则略有不同,降水量变化的长期趋势不显普且突变不明显,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差异性较大。
王书冰周顺武马悦王传辉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
中国东部不同区域城市化对降水变化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城市化气候效应已经成为区域气候变化中不可忽略的人为因子。根据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和MODIS LC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了城市站和乡村站,利用逐日降水资料探讨了我国东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京津唐等三大城市群的发展对降水变化特征的可能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不同区域城市化发展对降水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1960—2009年间,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化均有使降水变化趋势增加的作用,而京津唐城市群城市化作用不明显。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对降水变化影响也存在差异;城市化发展慢速期(1960—1979年),城乡间降水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城、乡间降水变化趋势差异对城、乡站分类方法很敏感;而城市化发展快速期(1980—2009年),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化发展都有使降水增加的作用,且不受城、乡站分类方法的影响。
江志红李杨
关键词:城市群城市化降水趋势极端降水
北京2010年7月初高温成因分析
本文采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2日-6日北京地区出现的持续高温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本次高温和急流的位置、强度上看,副热带急流的反气旋式弯曲和副热带急流的加强伴随着高温的加强、...
任凤杰钟中胡轶佳刘博
关键词:高温副热带急流
文献传递
城市化对保定气温变化的贡献
通过三种思路构造出保定气温变化的不同背景气温序列,分析近33a(1979—2011年)城市化对保定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比保定站与郊区背景站气温资料得到城市热岛效应导致的增暖幅度为0.15℃/10a,城市化贡献...
王蓉蓉周顺武彭旭东马悦王传辉顾黎燕
关键词:气温变化城市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