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医科大学科研基金

作品数:56 被引量:250H指数:9
相关作者:陈荣华费莉郭锡熔池霞潘金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受体
  • 6篇基因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儿童
  • 4篇血管
  • 4篇荧光
  • 4篇荧光原位杂交
  • 4篇原位
  • 4篇原位杂交
  • 4篇消毒
  • 4篇骨髓
  • 3篇蛋白
  • 3篇胰岛
  • 3篇增生
  • 3篇肾病
  • 3篇免疫
  • 3篇内膜
  • 2篇单核

机构

  • 2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6篇江苏省人民医...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深圳市精神卫...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陈荣华
  • 5篇费莉
  • 5篇郭锡熔
  • 4篇池霞
  • 4篇李建勇
  • 4篇薛永权
  • 4篇潘金兰
  • 3篇仇海荣
  • 3篇龚海霞
  • 3篇陈家伟
  • 3篇倪毓辉
  • 3篇郭梅
  • 2篇岳玉林
  • 2篇杨季明
  • 2篇傅诚章
  • 2篇王迪斌
  • 2篇金玉
  • 2篇何戎华
  • 2篇丁胜利
  • 2篇钱燕宁

传媒

  • 22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护理学杂志(...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消毒方法对口腔琼脂藻酸钾印模精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藻酸钾印模和琼脂藻酸钾联合印模对 2 %戊二醛、1%“84”消毒剂浸泡不同时间或喷涂处理后其尺寸精度的变化。方法分别用藻酸钾、琼脂印模材料对标准试件制取 4 5个印模 ,分 9组 ,各组 5个印模。分别采用清水处理 (为对照组 ) ,2 %戊二醛、1%“84”消毒剂喷涂 (为喷涂组 ) ,用上述消毒液浸泡 10、2 0、30min(为浸泡组 ) ,用超硬石膏灌模 ,静止 2h后螺旋测位器测量模型。结果对照组分别与相应印模材料消毒的喷涂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 ;藻酸钾和琼脂藻酸钾印模材料浸泡的各时段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 ,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尺寸变化呈正相关 ;两种消毒液浸泡消毒对两种印模材料精度的影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 >0 .0 5 )。结论 2 %戊二醛、1%“84”消毒剂浸泡消毒印模 10min最为理想 ,2 0min以内不影响修复体制作的精度 ,可用于临床。
陆金星陈亚明章非敏钱敏
关键词:口腔印模2%戊二醛琼脂
毛细支气管炎患婴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48例毛支患儿综合治疗前进行肺功能测定 ;治疗 7~ 1 4d后有 36例患儿复查了肺功能。以 2 4例同龄健康儿做正常对照组。结果 :毛支治疗前潮气量 ( VT)、达峰容积比 ( VPTEF/VE)、达峰时间比 ( t PTEF/t E)、2 5 %潮气量时的潮气呼气流速 ( TEF2 5 % )下降 ,呼吸频率 ( RR)、功能残气量 ( FRCpleth)、有效呼吸道阻力 ( Reff )增加 ;治疗后 VT、TEF2 5 %上升 ,RR、FRCpleth、Reff下降 ( P<0 .0 5或 P<0 .0 1 ) ,VPTEF/VE、t PTEF/t E虽有上升但未恢复正常 ,潮气呼气峰流速 ( PTEF)、75 %潮气量时的潮气呼气流速 ( TEF75 % )、5 0 %潮气量时的潮气呼气流速 ( TEF5 0 % )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前潮气呼吸流速 -容量环变窄 ,呼气曲线升支陡、高峰提前、峰值较高、降支凹陷。结论 :毛支患儿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 ,呈一过性小呼吸道阻力增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改变。
梁慧吴美思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患婴治疗前肺功能变化
蛋白激酶C激动剂PMA、阻滞剂H-7及氯胺酮、咪唑安定对兔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系统在气管平滑肌张力调节中的作用及氯胺酮、咪唑安定对其的影响。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PKC激动剂PMA(3×10-7~3×10-5mol/L)对静息状态下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研究两种浓度的PMA(3×10-6,3×10-5mol/L)及特异性PKC阻滞剂H-7(3×10-5mol/L)对乙酰胆碱(10-4mol/L)诱发气管平滑肌收缩力的调节作用及H-7、氯胺酮、咪唑安定对PMA效应的抑制作用。结果:3×10-7~3×10-5mol/L的PMA对静息状态下的气管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影响,3×10-6mol/L的PMA可明显增强乙酰胆碱诱发张力的峰值和平台值,然而3×10-5mol/L的PMA并不能进一步增加乙酰胆碱的作用,张力平台值有所下降;3×10-5mol/L的H-7可完全抵消3×10-6mol/L的PMA效应。10-3mol/L氯胺酮和10-4mol/L咪唑安定和H-7有相似的效果。结论:PKC信号传导系统的激活并不能单独诱发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但可使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增加,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对PKC信号传导系统有抑制作用。
周钦海傅诚章王宁钱燕宁张民英吴硕雄
关键词:氯胺酮咪唑安定气管平滑肌收缩
药物性肝衰大鼠脾内移植异种肝细胞治疗前后的CD4,CD8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为探讨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治疗大鼠药物性肝衰的意义 ,观察大鼠肝功能、存活率及CD 4,CD8在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笔者以豚鼠肝细胞为供体 ,SD大鼠为受体 ,D -氨基半乳糖(19.5ml/ )腹腔内一次性注射 ,制作肝衰模型。 48h后将微囊化的游离豚鼠肝细胞移植于大鼠脾脏内。以豚鼠裸肝细胞移植及生理盐水脾脏注射为对照。移植后 14d测定存活率和肝功能 ,检查病理切片及CD 4,CD 8的变化。结果示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存活率 80 .0 % ,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2 5 .0 % )和裸肝细胞移植组 (70 .0 % )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5 )。微囊肝细胞移植组 14d总胆红素和ALT ,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裸肝细胞组。移植后 72h和 14d分别测定受体脾脏CD4,CD8淋巴细胞 ,移植后 72h ,14d微囊化肝细胞组、裸肝细胞组CD 4,CD 8均呈阳性。提示 :大鼠药物性肝衰微囊化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可维持受体存活 14d ,体液和细胞免疫均参与排斥反应。肝细胞微囊化处理可延迟细胞免疫的发生时间。
何震宇高蓓朱泰来陈永田杨春张萍
关键词:CD4CD8
前清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对儿童肝损害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前清蛋白(P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对儿童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对儿童肝损害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91例肝脏疾病患儿(病例组)资料,按照Child-Pugh分级将肝病患儿分为Child-Pugh A级(62例)、B级(24例)和C级(5例)3组;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将PA和RBP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PA[(0.23±0.06)g/L]和RBP[(28.22±8.01)g/L]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0.26±0.07)g/L、(39.61±10.3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7.06,均P<0.05);PA和RBP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和0.814,RBP预测作用较明显,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61.5%;PA与天冬氨酸转氨酸(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和清蛋白(ALB)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无相关性,RBP与ALT、AST、TBIL、DBIL和ALB均无相关性(均P>0.05)。Child-Pugh A级PA水平为(0.23±0.06)g/L,Child-Pugh B级为(0.14±0.02)g/L,Child-Pugh C级为(0.10±0.06)g/L,不同病情程度间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98,P<0.05);RBP在不同病情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8,P>0.05)。回归分析显示,肝脏疾病患儿病情程度与PA相关(R2=0.408,F=7.074,P<0.05)。结论PA和RBP对儿童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A可以很好地评估肝损害程度。
张淑平金玉曹波李松涛岳玉林
关键词:前清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肝脏疾病儿童
增龄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1999年
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标记法,结合肾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并比较3个月与24个月大鼠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损伤所激发的细胞凋亡现象。结果发现肾缺血再灌注12、48h后,各年龄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P<0.001);且于正常和缺血再灌注各时相组,24月龄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均明显高于3月龄大鼠(P<0.01)。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随年龄增长机体可通过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凋亡水平,达到清除损伤。
钱玲梅王笑云冷静
关键词:细胞凋亡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年龄
RET抑制剂通过下调神经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抑制胰腺癌的机制研究
2022年
目的 探索RET抑制剂RPI-1能否通过下调GDNF等神经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胰腺癌肿瘤生长。方法 人胰腺癌细胞系ASPC-1,BxPC-3,CAPAN-1和T3M4,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出GDNF高表达的细胞株,构建荷瘤小鼠。将建立模型成功的荷瘤小鼠40只(移植瘤约4 mm×3 mm)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用药组,中剂量用药组及高剂量用药组,每组10只。干预方法:对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PBS 0.1 mL/10 g,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RET抑制剂RPI-1 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各组小鼠每3 d给药1次,持续38 d。检测移植瘤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值(MVD),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人胰腺癌细胞系CAPAN-1中GDNF表达量最高,采用CAPAN-1细胞构建荷瘤小鼠;低剂量RPI-1对小鼠瘤组织的生长干预不显著,中、高剂量RPI-1显著的降低了瘤组织的生长速度,抑制效率呈现浓度依赖(P<0.05);中、高剂量的RPI-1能显著抑制神经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PSPN、ARTN及NRTN的表达水平,下调程度呈浓度依赖(P<0.05)。同时,中、高剂量的RPI-1显著抑制了小鼠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抑制程度呈浓度依赖(P<0.05)。中、高剂量的RPI-1显著提升移植瘤中Bax表达量,降低BCl-2表达量(P<0.05),显著引起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形成凋亡。低剂量和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抑制剂RPI-1对RET通路进行调控,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诱发癌细胞形成凋亡,机制同胰腺癌移植瘤的新生血管的生成与神经胶质细胞来源神经营养因子相关。
付守智戴家振
关键词:胰腺癌
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分析法的改良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6
1996年
胰岛素受体(IR)异常导致胰岛素作用障碍,是Ⅱ型糖尿病(NIDDM)发病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改良国内外人红细胞IR分析方法,并应用于NIDDM临床实践,取得满意结果。方法学的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5.66%,批间变异系数为12.67%。健康人23名(年龄29~70岁),高亲和力IR位点数为224.4±89.8位点/细胞,平衡解离常数Kd=(5.71±0.65)×10-11mol/L;低亲和力IR位点数为2044.9±188.9位点/细胞,Kd=(2.96±0.29)×10-9mol/L。79例NIDDM患者(年龄24~72岁),高亲和力IR位点数为180.6±103.6位点/细胞(P>0.05),但Kd=(8.97±2.14)×10-11mol/L(P<0.05);低亲和力IR位点数为1237.0±495.1位点/细胞,Kd=(6.44±0.98)×10-9mol/L,均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表明NIDDM患者IR结合量下降,受体对胰岛素亲和力下降。
崔毓桂何戎华朱安朱学素黄风云李燕汪承亚陈家伟
关键词:受体胰岛素糖尿病红细胞
IL-12和IL-10在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儿童胃黏膜中白细胞介素(IL)-12、IL-12mRNA及IL-10、IL-10mRNA的变化,对Hp感染过程中细胞免疫反应进行研究。方法:胃镜下取胃窦黏膜活检标本,用ELISA法和RT-PCR定量法测定胃窦黏膜中IL-12、IL-10和IL-12mRNA、IL-10mRNA的表达量。结果:Hp阳性者胃黏膜中IL-12和IL-12mRNA分别为(66.42±15.15)pg/mg蛋白、(59.21±15.03)%;Hp阴性患儿胃黏膜中IL-12和IL-12mRNA分别为(22.22±8.79)pg/mg蛋白和(17.94±7.39)%。Hp阳性组明显高于Hp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p阳性患儿胃黏膜中IL-10和IL-10mRNA分别为(2.79±1.29)pg/mg蛋白和(12.54±4.37)%;Hp阴性患儿胃黏膜中IL-10和IL-10mRNA分别为(6.94±2.97)pg/mg蛋白和(31.21±13.47)%。Hp阳性组明显低于Hp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IL-12、IL-10在不同炎症程度的胃黏膜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阳性胃炎患儿胃黏膜IL-12分泌增高,IL-10降低,提示在Hp感染性胃部疾病中选择TH1为优势应答。
林谦王大为唐英姿郝理华李玫何祖蕙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IL-12IL-10胃炎儿童
小儿肾病、乙肝患者血清CaM与抗CaM自身抗体的测定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小儿疾病患者血清中CaM含量和抗CaM自身抗体阳性检出水,探讨CaM及抗CaM抗体与临床小儿疾病的关系。方法优化实验反应条件,建立检测CaM和抗CaM抗体的ELISA测定方法,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临床小儿疾病患者血清CaM和抗CaM自身抗体水平测定。结果优化后的ELISA对CaM和抗CaM自身抗体的实验结果特异、敏感、可靠。在CaM浓度为39 ng/ml-2500 ng/ml范围内,该法对CaM的测定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小儿肾脏疾病血清CaM含量与抗CaM自身抗体均处在与正常对照组相同的水平。但在小儿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两者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5例被检者中分别有5例CaM水平升高,有6例为抗CaM自身抗体阳性,其中有5例为二者水平同时升高。结论小儿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病过程中,即伴有一定程度的CaM和抗CaM自身抗体水平升高,据此推测抗CaM抗体在继发引起小儿自身免疫性肝损害的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谈华王惠云虞伟李晓军武建国
关键词:钙调素自身抗体小儿肾病乙型肝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