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291)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范冬梅姜琳琳熊冬生张砚君任思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4篇蛋白
  • 4篇肿瘤
  • 4篇耐药
  • 4篇抗体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多药
  • 3篇多药耐药
  • 3篇力达霉素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CD19
  • 2篇融合蛋白
  • 2篇双功能抗体
  • 2篇周期
  • 2篇细胞周期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工程抗体
  • 2篇工程抗体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生物技术有限...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天津红日药业...

作者

  • 5篇熊冬生
  • 5篇范冬梅
  • 5篇姜琳琳
  • 3篇张砚君
  • 2篇张孝云
  • 2篇杨雨琪
  • 2篇任思楣
  • 2篇张晓龙
  • 2篇杨铭
  • 2篇李真真
  • 2篇李双静
  • 1篇廖晓龙
  • 1篇曾洁
  • 1篇程昕
  • 1篇高雪
  • 1篇纪庆
  • 1篇马莉
  • 1篇李崴
  • 1篇刘荣
  • 1篇师锐赞

传媒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HⅡ-7通过升高ROS诱导K562和K562/A02凋亡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靛玉红衍生物——PHⅡ-7对K562和K562/A02的体外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WST-8试剂盒、细胞凋亡检测以及活性氧(ROS)检测研究PHⅡ-7对K562和K562/A02发生杀伤作用的机制。共聚焦显微镜及Western blot分析观察药物处理前后细胞的变化。结果细胞毒实验证实PHⅡ-7对K562和K562/A02有相近的杀伤作用。给予上述两种细胞2μmol·L-1PHⅡ-7可见明显的ROS水平升高。PHⅡ-7对K562及K562/A02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加入ROS的抑制剂NAC可抑制给药后细胞内ROS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抑制了PHⅡ-7处理后细胞的凋亡。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药物处理的K562和K562/A02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单用PHⅡ-7可以引起PARP-1及caspase-3,caspase-9的切割,当PHⅡ-7与NAC共同作用之后,上述改变均被抑制。结论 PHⅡ-7可以通过诱导K562/和K562/A02凋亡来实现对上述细胞的杀伤作用,该作用很有可能与其升高细胞内的ROS水平有关。
彭洪薇袁向飞李真真颜次慧李双静张砚君
关键词:凋亡NACCML
微型双功能抗体在裸鼠体内介导人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
2011年
目的:研究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介导人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靶向杀伤活性。方法:利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流式细胞术从中分选T淋巴细胞,FACS检测T细胞表面标记CD25和CD69激活后的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酶A(Granzyme A)的释放,建立BALB/c裸鼠Raji细胞移植瘤模型,测定该双功能抗体介导的体内靶向杀伤活性。结果:激活的T细胞,双功能抗体组CD25和CD69的表达以及释放Perforin和Granzyme A的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对人白血病裸鼠移植瘤模型的生物治疗中,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移植瘤的生长。结论: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在体外及动物肿瘤模型实验中能介导人T细胞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范冬梅杨铭赵英新许元富熊冬生陈礼平王敏
关键词:双功能抗体CD19CD3
5-氮杂-2'-脱氧胞苷对多药耐药MCF-7/ADR和KBV/200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5-Aza-dC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口腔表皮癌多药耐药细胞KBV/200及其相应的亲本敏感MCF-7和KB细胞的生长抑制率;FCM法检测不同浓度5-Aza-dC(1、5和10μmol/L)作用72h及5-Aza-dC(10μmol/L)作用24、48和72h后,各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E和p21waf1/cip1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5-Aza-dC对耐药细胞株MCF-7/ADR及KBV/200均呈现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E和p21waf1/cip1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上调。结论:5-Aza-dC可以通过使MCF-7/ADR及KBV/200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从而抑制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E和p21waf1/cip1的表达有关。
张梦楠范冬梅杨铭胡蕴慧李双静姜琳琳李真真张砚君熊冬生
关键词:口腔肿瘤脱氧胞苷细胞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类
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测定被引量:6
2010年
背景与目的:微型双功能抗体是基因工程抗体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可选择性募集效应细胞到靶细胞周围,介导特异性杀伤作用。本实验构建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diabody)载体,表达纯化后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重叠PCR(overlap PCR)和PCR方法,构建抗CD3/抗CD19 diabody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进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抗His-tag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12% 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鉴定。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和竞争性免疫荧光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ACS)检测生物学活性。结果:基因重组质粒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抗CD3/抗CD19 diabody能够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可溶性表达。12% SDS-PAGE显示28×103和26×103各有一条带,Western blot在28×103显示有条带,与预期相符。表达产物经纯化定量可达5mg/L。FACS检测抗CD3/抗CD19 diabody可与CD19+ Raji细胞和CD3+ Jurkat细胞特异结合,并能竞争性抑制HIT3a和HIT19a与上述细胞的结合活性。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抗CD3/抗CD19 diabody,并且能够进行可溶性表达,可与CD19+ Raji细胞和CD3+ Jurkat细胞特异结合,为以后的抗体功能实验奠定了基础。
李崴范冬梅程昕师锐赞刘荣任思楣王敏杨铭
关键词:基因工程抗体双功能抗体CD3CD19
IL-3-LDM融合蛋白对CD123^+白血病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构建以IL-3为靶向、力达霉素(lidamycin,LDM)为弹头的融合蛋白IL-3-LDM,观察其对多种CD123+白血病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原核表达IL-3-LDP(interleukin 3-lidamycin)融合蛋白,组装活性烯二炔(active enediyne,AE)发色团得到IL-3-LDM。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白血病细胞系(KG1-a、TF-1、M07e、HL-60、K562、Raji)表面CD123分子的表达,并检测融合蛋白IL-3-LDM与各白血病细胞的结合能力;CCK-8检测IL-3-LDM融合蛋白对不同CD123阳性率的白血病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组装活性发色团得到的IL-3-LDM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KG-1a细胞表面CD123阳性率最高(88.9%),其次为MO7e和TF-1细胞(>75%),再次为HL-60细胞(7.8%),而K562、Raji细胞CD123表达呈阴性。体外IL-3-LDM融合蛋白对CD123+白血病细胞(KG-1a、MO7e、TF-1和HL-60细胞)的结合能力和杀伤效率与细胞表面CD123的阳性率成正比,对于CD123表达率最高的KG-1a细胞,LDM的杀伤强度是多柔比星(adriamycin,ADR)的1 415.8倍,而IL-3-LDM的杀伤强度又是LDM的9.6倍。结论:IL-3-LDM融合蛋白可以有效携带细胞毒药物LDM并高效靶向杀伤CD123+白血病细胞。
张砚君李双静姜琳琳刘荣高雪袁向飞齐怀丰范冬梅苗庆芳甄永苏熊冬生
关键词:IL-3力达霉素融合蛋白CD123白血病
基因工程抗体抗CD19(Fab)-LDM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构建及表达抗CD19(Fab)-LDP(LDP为LDM辅基蛋白)融合蛋白,制备强化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进行体外生物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基因重组质粒pAZYanti-CD19(Fab)-LDP,测序进行鉴定,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FACS)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融合蛋白与B淋巴瘤Raji细胞的结合活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19介导细胞内化的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强化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对CD19+Raji细胞的靶向杀伤活性;采用彗星电泳的方法,检测强化融合蛋白对Raji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用基因工程方法成功的构建、表达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P,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在SDS-PAGE上表现为相对分子质量约60 ku蛋白条带,且融合蛋白可与Raji细胞特异结合,并能介导细胞的内化;强化融合蛋白对Raji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并能引起细胞DNA损伤。结论强化融合蛋白anti-CD19(Fab)-LDM可以靶向作用于B淋巴瘤细胞,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在恶性B淋巴瘤生物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姜琳琳张孝云马莉颜次慧齐怀丰熊冬生范冬梅
关键词:CD19力达霉素基因工程抗体DNA损伤
靶向白血病干细胞CD123的毒性融合蛋白的制备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构建靶向白血病干细胞CD123的融合蛋白,检测其表达效果及其识别白血病干细胞的活性。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白细胞介素-3(IL-3)和毒素蛋白(LP)的编码DNA序列,经酶切、连接,克隆至表达载体pAYZ,转化大肠杆菌E-coli 16C9,鉴定阳性克隆菌落,经低磷培养基AP5诱导表达融合蛋白IL-3-G4S.LP,用CM—FF阳离子柱和抗-Etag亲和层析柱纯化,纯化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流式细胞术测定其与红白血病细胞TFl的结合活性。结果构建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蛋白表达,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表达量约为1mg/L,并有与白血病干细胞表面IL-3受体d亚基(CD123)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结论构建的融合蛋白IL-3-G4S—LP具有与白血病干细胞结合的特性,可望成为复发和耐药白血病的治疗药物。
任思楣张砚君彭洪薇王金宏纪庆范冬梅张楠曾洁
关键词:融合蛋白白细胞介素3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
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力达霉素对淋巴瘤BJAB细胞增殖和DNA损伤的作用
2013年
目的研究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力达霉素(LDM)体外对CD20表达阳性的淋巴瘤细胞株BJAB增殖和DNA损伤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抗CD20(Fab)-力达霉素辅基蛋白(LDP)与BJAB细胞的结合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抗CD20(Fab)-LDP靶向结合BJAB细胞情况;M_rr法检测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对BJAB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对DNA的损伤;流式技术检测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诱导BJAB细胞的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融合蛋白抗CD20(Fab)-LDP与BJAB细胞结合活性为阳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抗CD20(Fab).LDP靶向结合在BJAB细胞表面;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作用于淋巴瘤BJAB细胞后,可以显著抑制BJAB细胞的生长,引起DNA损伤,诱导S期阻滞。结论强化融合蛋白抗CD20(Fab)-LDM可以靶向结合淋巴瘤BJAB细胞,并且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引起DNA的损伤。
袁翔姜琳琳曹善楠张孝云齐怀丰熊冬生廖晓龙
关键词:抗CD20抗体细胞周期阻滞
人类B细胞淋巴瘤耐药细胞株BJAB/ADR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建立人类淋巴瘤B JAB多药耐药细胞株BJAB/ADR,并初步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多柔比星浓度梯度递增法建立人类B细胞淋巴瘤耐药细胞模型BJAB/ADR,观察其生长规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鉴定耐药细胞株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并计算耐药指数;提取耐药细胞株RNA,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MDR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的表达;通过罗丹明外排实验,检测Pgp功能.结果 成功建立B细胞淋巴瘤耐药细胞模型BJAB/ADR,并在160 ng/ml多柔比星溶液中稳定生长,耐药细胞较敏感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MTT检测结果表明BJAB/ADR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指数为43倍,同时对柔红霉素、依托泊苷、高三尖杉酯碱(HHT)及米托蒽醌(MX)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耐药细胞BJAB/ADR MDRl mRNA明显高于药物敏感细胞BJAB(P< 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耐药细胞表面Pgp高表达;罗丹明外排实验表明Pgp对多柔比星具有外排功能,使B JAB/ADR细胞获得耐药特性.结论 建立了人类B细胞淋巴瘤的耐药细胞株BJAB/ADR,其对多柔比星耐药性稳定,并呈现多药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肿瘤多药耐药发生的机制及逆转耐药提供有利的模型.
鲍世琦姜琳琳张晓龙李真真邵晓枫齐怀丰杨雨琪熊冬生
关键词:P糖蛋白多柔比星
ABCB5和MDR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ABCB5和MDR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干祖细胞系KG1a和来源于AML病人标本中的表达及对白血病耐药的影响。方法 FACS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KG1a细胞表面ABCB5及MDR1蛋白表达产物P-gp的表达水平;利用lipo2000转染siRNA的方法瞬时干扰ABCB5的表达;FACS检测细胞内Rhodamine123的蓄积;MTT法确定维拉帕米(verapamil,Vera)对KG1a的无毒剂量,并检测KG1a、siABCB5-KG1a及联用无毒剂量维拉帕米的KG1a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的敏感性;Real time-PCR的方法检测AML病人标本中ABCB5及MDR1的表达水平。结果 KG1a高表达ABCB5和P-gp,Pgp表达量高于ABCB5;siABCB5瞬时干扰可以降低KG1a中ABCB5的表达水平,进而增加KG1a细胞中Rhodamine123的蓄积;siABCB5-KG1a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提高8.6倍;而联用无毒剂量维拉帕米使KG1a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提高67.4倍。ABCB5在71例AML临床标本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其中在38例复发或难治型病例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3例化疗敏感型病例(P<0.01),且ABCB5的mRNA表达水平与MDR1呈正相关。结论 ABCB5与已知的P-gp相同,也参与介导AML的多药耐药,这为复发及难治的AML病例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李真真张晓龙杨雨琪张晴袁向飞范冬梅
关键词:P-GP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药耐药复发难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