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0976)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程日辉许中杰王嘹亮孔媛于振锋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侏罗世
  • 3篇早侏罗世
  • 3篇同位素
  • 3篇盆地
  • 3篇闽西南
  • 3篇海平
  • 3篇海平面
  • 2篇氧同位素
  • 2篇元素地球化学
  • 2篇山岩
  • 2篇中生代
  • 2篇中侏罗世
  • 2篇锆石
  • 2篇火山
  • 2篇火山岩
  • 2篇海盆
  • 2篇海盆地
  • 2篇海平面变化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
  • 4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作者

  • 11篇许中杰
  • 10篇程日辉
  • 4篇王嘹亮
  • 2篇孔媛
  • 1篇李双林
  • 1篇张莉
  • 1篇沈艳杰
  • 1篇宋立斌
  • 1篇李金龙
  • 1篇于蒙
  • 1篇于振锋
  • 1篇刘华
  • 1篇高丹

传媒

  • 3篇世界地质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Journa...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南闽西南早侏罗世梨山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对闽西南早侏罗世梨山组碎屑岩进行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其目的是查明早侏罗世沉积物的组成及来源,揭示华南地区中生代盆地性质.梨山组上段样品(GMC12)和下段样品(GMC22)反映的主要年龄组成相似,均有一个约1 860 Ma的主峰和一个约230 Ma的次峰.但下段样品(GMC22)显示出较为简单的年龄分布,获得显著的年龄峰值为1 860 Ma和230 Ma;上部样品(GMC12)显示出多峰特征,除了主峰1 860 Ma外,还有约230 Ma、约280 Ma、约410 Ma、约490 Ma、约770 Ma和约2 540 Ma多个次峰值.由下段至上段,碎屑锆石年龄组成由简单变复杂.上段样品中较老的年龄组成比下段明显增加,而且年龄组成比下段复杂,表明物源可能发生变化.研究区早侏罗世主要物源为古元古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产物,通过与闽西南周围不同盆地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组成对比,闽西南早侏罗世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北部和东北部.由研究区到华南内陆/南部,盆地内沉积物年龄组成发生了由复杂且相对较老到简单且年轻的变化.印支期造山运动早期到晚期,华南地区岩浆活动发生了由南部沿海向华南内陆的迁移,而华南东部沿海、东北部和北部地区岩浆活动一直较活跃.
许中杰王嘹亮蓝艺植程日辉
关键词:闽西南早侏罗世碎屑锆石地质年代学
句容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海平面变化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记录被引量:4
2017年
句容地区下奥陶统仑山组碳酸盐岩沉积主要由开阔台地和深水陆棚组成,仑山组层序1和层序2均由低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构成,反映两次海侵过程。根据δ13 C值、Sr/Ba值、1 000Sr/Ca值和V/Ni值反映的古盐度、古水深曲线,结合沉积环境变迁与体系域特征,绘制了仑山组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一级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反映仑山组时期经历了一次海侵。二级海平面波动曲线显示海平面波动频繁,由两次海平面相对上升和一次海平面相对下降组成。仑山组样品碳、氧同位素组成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δ13 C值为-0.8‰~2.3‰,均值为0.45‰;δ18 O值为-14.4‰^-9.3‰,均值为-10.2‰,主要集中在-10.0‰^-9.0‰的范围内。利用δ13 C和δ18 O值计算得到的Z值全部大于120,反映仑山组碳酸盐岩在海相环境中形成。
许中杰蓝艺植程日辉李双林
关键词:下奥陶统元素地球化学碳氧同位素海平面变化
北黄海盆地前中生代-中生代火山岩磁化率、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北黄海盆地内多口钻井钻遇到前中生代和中生代火成岩,证实了盆地中生代经历的多期构造活动伴随着多期次火成岩的发育.对北黄海盆地X1和X2井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鉴定、磁化率和密度测试、主量元素、ICP-MS微量和稀土元素测试,研究表明:X1井前中生代碱玄岩和粗面玄武岩属于弱磁性((131.5~138.5)(4π×10^(-6)))、中密度岩石,X2井中生代英安岩(下层)和含角砾英安岩(上层)属于微弱磁性((27.5~82.5)(4π×10^(-6)))、中密度岩石;X1井碱玄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粗面玄武岩属于钙碱性系列,2种火山岩表现为ΣREE较高(108.11×10^(-6)~208.02×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4.04~6.91)、δEu有微弱异常(0.99~1.18);X^2井2层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均表现为ΣREE较低、轻稀土富集、δEu有微弱异常,微量元素具有Ba、U、Sr富集和Nb、Ta亏损的特征,而且(Rb/Sr)_N、(La/Nb)_N和(Ba/Nb)_N的比值均高于原始地幔值,反映岩浆源于地壳熔融.北黄海盆地前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板内构造背景,中生代火山岩可能形成于板块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
许中杰王嘹亮孔媛程日辉
关键词:北黄海前中生代中生代火山岩磁化率
下扬子南京地区早寒武世幕府山组海平面相对升降的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记录被引量:7
2020年
本文对南京地区早寒武世幕府山组沉积环境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对古盐度、古水深及古环境的记录,分析幕府山组时期发生的海平面相对升降。结果表明:下扬子南京地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Mg2+/Ca2+值与古水深呈负相关,Sr/Ba值、1000Sr/Ca值和V/Ni值与古盐度、古水深呈正相关,Sr/Ba值、1000Sr/Ca值和V/Ni值反映的古盐度、古水深曲线可以指示海平面相对升降。幕府山组样品碳、氧同位素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δ13CPDB值分布于0.8‰~3.5‰之间,均值为2.55‰;δ18OPDB值分布于-6.9‰^-2.2‰之间,均值为-4.18‰。幕府山组样品的δ13CPDB值大小可以反映海平面的相对升降,两者呈正相关。根据Sr/Ba值、1000Sr/Ca值、V/Ni值、δ13CPDB值和沉积环境演化,绘制了幕府山组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幕府山组经历了一次海侵—海退旋回,海平面相对升降曲线反映了幕府山组海平面波动频繁,由3次海平面相对上升和3次海平面相对下降组成。
许中杰孔锦涛程日辉李双林孔媛于振峰
关键词:下寒武统地球化学海平面变化
闽西南早侏罗世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和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9年
华南陆缘在湘南、湘东南、赣南及闽西南地区早中生代发育一条呈近EW向展布的火山岩带,闽西南永定堂堡和五湖藩坑组火山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利用锆石U-Pb测定其形成年龄分别为(189±6)~(195±2)Ma和184±2Ma,是早侏罗世火山喷发形成的.为了解闽西南早侏罗世火山岩岩浆来源及形成构造背景等信息,对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鉴定、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Sr-Nd同位素测试分析.藩坑组火山岩基性和酸性端员戴里间断达20左右,是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基性端员玄武岩(碱玄岩)主量元素高TiO_2、高TFe_2O_3(全铁),(Rb/Sr)N、(La/Nb)N、(Ba/Nb)N和(Rb/Yb)N的比值均高于原始地幔值,具有REE较高、轻稀土富集,δEu有微弱异常的特征,Isr值在0.704 4~0.707 5之间,ε_(Nd)(t)介于-1.19~4.30,说明岩浆源可能为较深的软流圈地幔,同时存在部分来自岩石圈地幔的组分.酸性端员流纹岩(英安岩)(Rb/Sr)N和(Rb/Yb)N比值均高于原始地幔值,(Ba/Nb)N比值全部低于原始地幔值,(La/Nb)N既有高值也有低值.具有REE较高、轻稀土富集、δEu存在异常的特征I.sr值在0.701 2~0.705 3之间,ε_(Nd)(t)介于-5.40~-1.95,说明岩浆物质来源为壳幔混熔型,主要为壳源成因,但有幔源组分参与.闽西南早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板内靠近大陆边缘的特殊构造位置,受到古太平洋板块的低角度俯冲-弧后伸展-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影响.
许中杰程日辉何奕言王嘹亮蓝艺植
关键词:火山岩早侏罗世闽西南锆石U-PB测年SR-ND同位素
闽西南地区早侏罗世梨山组海平面相对升降及构造背景的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福建闽西南地区中生代受特提斯和太平洋构造域共同影响,晚三叠—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海侵-海退旋回,最大海侵发生在早侏罗世。对漳平西园剖面和漳平高明坑剖面梨山组泥岩样品进行常量元素分析和ICP-MS微量元素分析,常量、...
许中杰李金龙程日辉
文献传递
Transgression regression event element geochemistry records of southwestern Fujian in Late Triassic-Middle Jurassic被引量:1
2013年
Southwest Fujian area has experienced a large-scale transgression regression cycle in Late Triassic-Middle Jurassic and the maximum transgression has taken place in Early Jurassic. The mig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geochemical element in the continuous fine-grained sediments in the basin recorded the paleosalinity and the paleodepth. The changes of paleosalinity and paleodepth indicate the sea(lake) level relative change in every period of Late Triassic-Middle Jurassic in southwestern Fujian. The relative change curve of sea(lake) level in southwestern Fujia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 value(m=100×w(MgO)/w(Al2 O3)) and the ratios of w(B)/w(Ga), w(Sr)/w(Ba) and w(Ca)/w(Mg). The curve indicates that level I sea-level relative change in southwestern Fujian is composed of the transgression in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and the regression in the late period of Early Jurassic-Middle Jurassic. The level III sea-level relative change is frequent, which is composed by the lake level descent lake level rise lake level descent of Wenbin Shan formation in Late Triassic, the regression transgression regression of Lishan formation in Early Jurassic and the lake level rise lake level descent-lake level rise lake level descent of Zhangping formation in Middle Jurassic. The transgression regression cycle in southwestern Fujian is significantly controlled by the sea-level change in the north of South China Sea. The relative change curve trends of the level I sea-level in the north of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one in southwestern Fujian are the same. The maximum transgressions both occur in Early Jurassic. The level III sea-level curve reflects the fluctuation of a transgression and two regressions in the early period of Early Jurassic.
许中杰程日辉张莉王嘹亮
关键词:SOUTHWESTERNMESOZOICSEA-LEVEL
长春油田C区块双阳组二段油气藏特征及潜力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长春油田C区块双阳组二段是主要勘探层段,双二段划分出5个砂组,其中Ⅲ砂组和Ⅳ砂组是主要产油砂组。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双二段为扇三角洲沉积。Ⅰ砂组和V砂组是扇三角洲前缘沉积,Ⅱ砂组-Ⅳ砂组为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的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比较明显,砂体沿北西向展布。在明确该区地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认为大南凹陷具有供烃能力,双阳组是供烃层组,双三段暗色泥岩是区域盖层,17号断层及派生出的一系列近南北向正断层前期沟通油源、疏导油气,后期具有良好的封堵作用。C区块单井纵向上整体为油层-油水层-水层组合,上倾部位为油层,下倾部位为同层、水层。油水易于在构造圈闭范围内平衡,在-1 695 m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双二段为一个成藏体系,整体为断块类型油气藏。低渗-中孔、低渗-低孔、特低渗-低孔储层是剩余油主要分布区,剩余油的形成受相控和构造控的影响,主要发育在河道储层中。
王安辉许中杰程日辉张会雪于蒙乔国满曲鹏展
关键词:成藏条件
闽西南地区中侏罗世古气候演化及其对华南构造体制转换的响应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究闽西南地区中侏罗世古气候演化特征,寻找华南早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在古气候方面留下的记录,本文以闽西南地区漳平东坑剖面为研究对象,采集漳平组泥岩样品进行了X-射线荧光光谱主量元素分析及ICP-MS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并与其沉积特征、古生物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该剖面化学蚀变指数(CIA=72.2~81.6)、Mg/Ca值(0.40~38.5)、Rb/Sr值(2.07~19.8),古盐度指标Sr/Ba值(0.05~0.12)及氧化还原条件判别指标δCe值(0.77~1.00)、V/Cr(0.73~1.79)、Ni/Co(0.76~4.38)、U/Th(0.13~0.46)、δU值(0.57~1.16)均指示闽西南地区中侏罗世早期以半温湿气候为主,存在短暂干热期,中侏罗世中期开始向半干热气候转变。这一古气候转变是闽西南及其围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温湿气候向晚侏罗世-白垩纪干热气候演化的重要纽带,其转变也是早中生代华南构造体制转换的响应。
陈佩蓉许中杰孔锦涛程日辉
关键词:闽西南中侏罗世地球化学古气候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侏罗纪古地形与沉积体系分布被引量:2
2018年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同沉积期盆地的古地形控制了物源区、沉积区及沉积物的搬运方向和方式。本文利用单井剥蚀量和原始沉积厚度计算、构造沉降量计算等方法,恢复了东部坳陷中侏罗世(J_2SQ1和J_2SQ2)和晚侏罗世(J_3SQ1和J_3SQ2)的古地形。J_2SQ1时期盆缘隆起连片,东部隆起已初具雏形,东部隆起两侧形成了两个凹陷区;J_2SQ2时期东部隆起扩大,成为坳中隆起,隆起两侧的凹陷区加深,北部的凹陷逐渐转变为主凹陷区;J_3SQ1时期东部隆起两侧凹陷继续加深;J_3SQ2凹陷区抬升,盆地整体沉积面积比前期略有减小。构造古地形控制了沉积物搬运和堆积。古隆起、古斜坡是沉积物通道,控制砂体的堆积和分布,其中陡坡带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而缓坡带发育河流和三角洲沉积;古凹陷是沉积物的堆积场所,一般发育水下扇和湖泊沉积。东部隆起作为坳中隆起,不仅分隔了凹陷区,且成为重要的物源区。
邹爽许中杰程日辉高丹
关键词:北黄海盆地古地形构造沉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