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35030)

作品数:146 被引量:704H指数:13
相关作者:蒋庄德张文栋王立鼎王晓东薛晨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自动化与计算...
  • 29篇电子电信
  • 26篇机械工程
  • 22篇理学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电气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8篇MEMS
  • 17篇感器
  • 17篇传感
  • 17篇传感器
  • 12篇加速度
  • 12篇FPGA
  • 11篇数据采集
  • 10篇信号
  • 8篇微机电系统
  • 8篇机电系统
  • 8篇电系统
  • 7篇速度传感器
  • 7篇加速度传感器
  • 6篇单片
  • 6篇单片机
  • 6篇动态特性
  • 6篇压阻
  • 6篇阵列
  • 5篇有限元
  • 5篇数字信号

机构

  • 90篇中北大学
  • 2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9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教育部
  • 8篇天津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天津航海仪器...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电...
  • 2篇西安机电信息...
  • 2篇北方自动控制...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19篇蒋庄德
  • 18篇张文栋
  • 15篇王立鼎
  • 14篇薛晨阳
  • 14篇王晓东
  • 12篇褚金奎
  • 10篇熊继军
  • 10篇甄国涌
  • 9篇王海容
  • 8篇栗大超
  • 8篇刘文怡
  • 8篇石云波
  • 8篇刘俊
  • 7篇胡小唐
  • 7篇孟令军
  • 7篇张斌珍
  • 7篇任勇峰
  • 7篇王涛
  • 6篇焦新泉
  • 6篇张国军

传媒

  • 10篇传感技术学报
  • 9篇仪表技术与传...
  • 6篇电测与仪表
  • 6篇仪器仪表学报
  • 6篇微计算机信息
  • 5篇Journa...
  • 5篇计算机测量与...
  • 5篇电子设计工程
  • 4篇火力与指挥控...
  • 4篇中国机械工程
  • 4篇自动化与仪表
  • 4篇测试技术学报
  • 4篇压电与声光
  • 3篇国外电子元器...
  • 3篇光学精密工程
  • 3篇机械工程学报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化工自动化及...
  • 3篇通信技术
  • 3篇功能材料与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5篇2011
  • 36篇2010
  • 29篇2009
  • 30篇2008
  • 16篇2007
  • 12篇2006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尼克结构干涉测量系统误差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在应用林尼克结构干涉测量系统进行测量时,发现系统存在一个近似为二次曲面的测量误差。根据光学干涉系统的测量原理,分别对林尼克结构干涉测量系统的相移器误差、摄像机误差和光学系统误差进行了分析,确定光学系统误差是干涉测量系统的主要误差源,其中显微物镜焦点轴向误差是产生系统测量误差曲面的主要原因。以平面为实验测量样件,应用测量系统对参考光臂显微物镜的不同轴向位置进行了测量,通过分析测量结果验证了焦点轴向误差对系统测量误差的影响,并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
王海珊史铁林刘世元冯奎景廖广兰
压力测试中引压管的动态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激波管实验装置对不同长度、不同直径的引压管进行了实验.利用MATLAB编写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算法,通过FFT算法计算了实验结果的频率特性,分析了长度、直径对引压管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直径的增加,引压管的工作频带变宽;长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直接决定引压管的工作频带,长度越短其工作频带越宽.
叶挺梁庭张文栋
关键词:压力测试动态特性激波管
基于级联模式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多通道多种类混合信号采样的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模式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FPGA作为核心控制单元,以级联方式链接信号调理卡与主控制卡,实现了多路混合信号的并行采集。该模式降低了采集系统的复杂性,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系统的通用性与灵活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甄国涌郝晓鹏
关键词:FPGA数据采集
基于MEMS技术的植入式颅内压力监测传感器的研究
颅内压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和科研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观察指标,对颅内压力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对避免脑损害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对颅脑病人颅内压力进行长期实时监测的植入式颅内压力监测传感器,其结构包括...
王新波赵玉龙蒋庄德王珏孟超孙建
关键词:传感器颅内压封装
基于simulink的隧道式微加速度计的仿真与测试被引量:3
2009年
提出了利用Simulink软件包对隧道式加速度计系统进行仿真的方法,给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系统进行了常压下和真空环境下的系统仿真,确定了系统的反馈深度范围。同时利用仿真结果指导了系统的反馈电路设计,并对传感器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imulink是仿真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为电路设计及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石云波王玲刘俊
关键词:SIMULINK系统仿真PD控制
双核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通信接口设计被引量:2
2008年
设计了基于ZigBee协议无线微控制器JN5121与TMS320F2812 DSP双核体系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重点阐述节点内无线微控制器单元与DSP系统单元间通信接口的硬件连接方案和驱动程序。无线微控制器单元通过SPI接口与DSP系统单元进行通信,采用SPI主-从式工作模式+I/O口硬件中断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该网络用于对人员和车辆进行感知与识别,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罗超杨卫朱兵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TMS320F2812JN5121
微/纳结构三维形貌高精度测试系统被引量:4
2010年
为实现微/纳结构三维形貌的高精度测量,提出利用显微干涉技术和偏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研制微/纳结构三维形貌亚纳米级精度测试系统。首先,利用五步相移干涉技术采集5幅带有π/2相移增量的干涉条纹图。然后,通过Hariharan五步相移算法得到包裹相位图。最后,利用分割线相位去包裹算法和相位高度关系转换得到微/纳结构三维形貌。在测试过程中通过偏振片产生强度可调的线偏振光,再由1/2波片改变偏振光在分光镜中的分光比,补偿参考镜与试件的反射性能差异,可得到亮度适中且对比度高的干涉条纹图,从而有利于实现微/纳结构三维形貌的高精度测量。系统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重复测量精度可达0.06nm,最大示值误差不到±1%,示值变动性不到0.5%。通过对标准多刻线样板、硅微麦克风膜和硅微陀螺仪折叠梁的三维形貌测量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谢勇君史铁林刘世元
关键词:显微干涉三维形貌
舰船辐射噪声特征线谱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线谱是船舶辐射噪声中重要的特征信息,为舰船的检测识别和方位跟踪提供了依据。采用Welch算法和CZT变换联合处理舰船的辐射噪声信号能够有效的提取线谱。Welch法在估计功率谱时可以有效减小方差和偏差,这有利于从宽带噪声谱中提取主要的窄带谱;CZT变换可以对窄带谱进行精确分析,提高频率的分辨力,因此这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从舰船噪声中提取线谱。根据对仿真信号和某实船的辐射噪声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能够精确地提取特征线谱,另外利用所提取的船只的特征线谱,还可以对船的航迹进行跟踪。
王盼盼张国军关凌纲王鹏
关键词:舰船辐射噪声谱估计线谱提取
一种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温度补偿电路被引量:1
2010年
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系统中,与电容式加速度敏感头相连的外围电路普遍存在温度漂移的问题。利用差分运算放大电路作为传感器的温度补偿电路,并描述了其工作原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温度补偿电路可有效抑制传感器外围电路的温度漂移,把-40~60℃温度范围内的温漂抑制在20 mV内,且对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线性度也有明显的改善。该补偿电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调节方便,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
李慧武刘文怡马喜宏
关键词: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温度漂移
中国微纳制造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08年
介绍了中国微纳制造领域的总体概况。从微构件力学性能、微纳摩擦磨损及粘附行为研究、典型微流体器件输运特性研究、拓扑优化技术在微纳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微传热学的研究和微测试方法和装置的研究具体介绍了微纳制造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的进展。从设计方法、硅基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制造工艺、非硅MEMS制造工艺等方面介绍了微系统设计与加工工艺研究进展。从物理量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件与系统、微纳生化传感与分析和微能源等方面介绍了微纳器件与微纳系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中国微纳制造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王立鼎褚金奎刘冲罗怡
关键词:微电子机械系统微传感器微执行器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