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215004)

作品数:16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卢春喜张永民张智亮魏庆禹淞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理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流化
  • 6篇流化床
  • 4篇提升管
  • 4篇裂化
  • 4篇催化裂化
  • 3篇数值模拟
  • 3篇传热
  • 3篇值模拟
  • 2篇油气
  • 2篇再生器
  • 2篇气固
  • 2篇黏度
  • 2篇粒度
  • 2篇粒度分布
  • 2篇流动特性
  • 2篇流体力学
  • 2篇分配器
  • 1篇挡板
  • 1篇多相流
  • 1篇油剂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四川中利源建...
  • 2篇四川宝石机械...
  • 1篇北京矿冶研究...
  • 1篇大港油田
  • 1篇北京兴油工程...

作者

  • 7篇张永民
  • 7篇卢春喜
  • 4篇张智亮
  • 2篇魏庆
  • 2篇禹淞元
  • 1篇崔刚
  • 1篇鄂承林
  • 1篇王祝安
  • 1篇姚秀颖
  • 1篇刘梦溪
  • 1篇龙文宇
  • 1篇范怡平
  • 1篇刘对平
  • 1篇唐军
  • 1篇王子健
  • 1篇孙富伟
  • 1篇董芳芳
  • 1篇黄金库
  • 1篇陈晓娜
  • 1篇赵超

传媒

  • 5篇化工学报
  • 4篇石油学报(石...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材料保护
  • 1篇石油机械
  • 1篇Partic...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竖直管气固鼓泡流化床传热机理的CPFD模拟被引量:5
2016年
针对细颗粒气固鼓泡流化床中床料与竖直传热管壁面间的传热行为,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从颗粒在传热壁面更新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传热特性与壁面气固流动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传热管壁面颗粒更新通量和基于颗粒团更新模型的颗粒团平均停留时间均能很好解释实验测得的传热系数变化规律,这证实颗粒团更新是影响传热过程的控制性因素。模拟还发现随加热管从床层中心向边壁的移动,加热管周向方向上颗粒更新通量和传热系数的不均匀性都呈增大趋势。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气泡行为导致床层颗粒内循环流率增大,这是导致颗粒团在加热管壁面上的更新频率增大以及床层与壁面间传热系数增大的根源。
魏庆姚秀颖张永民
关键词:流化床传热颗粒团
不同颗粒流化床层中挡板受力特性对比
2016年
颗粒性质对流化床内气固流动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颗粒床层内气固流动特性的不同也将引起床层中内构件受力特性的变化。采用在测试挡板表面粘贴应变计的方法,系统对比测量了一个斜片挡板在FCC颗粒(Geldart A)和石英砂颗粒(Geldart B)两种流化床内受力特性的差异,并系统比较了操作参数变化时挡板在两种颗粒床层中受力特性变化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挡板在B类颗粒床层中受力载荷的均方根值大小约是A类颗粒床层中的2~3倍;除挡板安装在靠近分布器位置外,总体来讲,在两种颗粒的床层中,挡板所受载荷强度都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在两种颗粒床层中,挡板安装高度变化对挡板受力特性影响差异较大,在B类颗粒床层中所受载荷强度随着安装高度增大而增大,而在A类颗粒床层中所受载荷强度随安装高度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此外,挡板倾角度θ在75°-90°之间变化时,挡板所受载荷强度在两种颗粒流化床中均随着挡板倾角增大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而当θ=0°-75°时,B类颗粒床层中挡板所受载荷强度随挡板倾角增大略有下降,而A类颗粒床层中挡板所受载荷强度变化并不十分明显。
刘对平董芳芳王蒙魏庆张永民
关键词:挡板流化床受力
Model-Based Synthesis of Gradient Copolymers by Semibatch ATRP:From Modeling to Application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gradient copolymers exhibit unique properties.Although these properties ...
Yin-Ning Zhou,Jin-Jin Li,Zheng-Hong Luo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Engineering,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P R China
关键词:MODELING
文献传递
径向移动床气固流动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5年
应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对矩形与楔形结构径向移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床型结构、料封高度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径向移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场分布的影响。通过优化移动床关键结构参数,改善径向移动床中出现的贴壁、空腔问题。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相应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模型可以定性描述径向移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规律。楔形结构不但能够提高贴壁临界气速,减小贴壁区域厚度,缓解贴壁现象;而且能够有效减小窜气量,明显提高临界空腔气速,避免或者缓解空腔现象。料封高度是影响空腔现象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适当增加料封高度可以有效消除空腔现象,提高装置操作弹性和操作稳定性。
卢春喜龙文宇林泉志
Effect of structure parameters on forces acting on baffles used in gas-solids fluidized beds被引量:1
2022年
Effects of some important structural parameters,i.e.slat pitch,and layout position,on dynamic forces acting on the baffles were examined in the fluidized bed of FCC particles operating under different superficial gas velocities.The experimental baffles were made of multiple inclined slats.We found that the forces acting on the baffl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reducing pitch between the slats.For the baffles with a small slat pitch,the forces acting on the baffles increased slight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measured results of a single slat or tube immersed in fluidized beds.The different results are greatly related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gas cushion”beneath the baffles,whose heigh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On the other hand,a region with stronger particle circulation induced by the inclined slat array was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s.The slat near the wall and located below the region of downward-flowing particles was found to be subjected to the severest forces.Therefore,the slats located in similar locations of industrial baffles are suggested to be reinforced to increase their structural strength.
Duiping LiuYongmin ZhangShuhao ZhangAdefarati Oloruntoba
关键词:BAFFLEFORCE
环流预汽提组合旋流快分系统粒级效率的三区计算模型被引量:2
2016年
在大型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上,系统地考查了带有环流预汽提的旋流快分(CVQS)系统的气相流场和粒级效率。结果表明,随着旋流快分系统喷出口气速的增加,粒径小于7μm颗粒的粒级效率的变化较小,7-20μm颗粒的粒级效率逐渐变小,而超过20μm颗粒的粒级效率则逐渐增大。根据CVQS快分系统的气固分离原理和结构特点,建立了计算CVQS系统粒级效率的三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颗粒粒径大于20μm时,模型预测的粒级效率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其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6.1%;在颗粒粒径小于20μm时,模型计算的粒级效率与实验值相差较大,其相对偏差在45.7%-80.3%之间变化,并且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其相对偏差逐渐增加。模型对于主要用于分离20μm以上颗粒的CVQS系统的工程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黄世平鄂承林王子健卢春喜
关键词:粒度分布流态化
耦合流化床和传统流化床旋分入口夹带颗粒分布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使用FCC催化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耦合流化床和传统流化床弹溅区颗粒浓度以及旋风分离器入口夹带颗粒粒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就弹溅区的颗粒浓度而言,耦合流化床是传统流化床的0.65倍;就旋风分离器入口的颗粒浓度而言,前者是后者的6~8倍,且颗粒的平均粒径也要大很多。耦合流化床旋风分离器入口中,粒径小于40μm和40~63μm颗粒的体积分数随表观气速增大而减小,粒径63~100μm和大于100μm颗粒的体积分数随表观气速增大而增大,当表观气速Ug≥1.27 m/s时,颗粒粒度分布不再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变化,且十分接近静床层的颗粒粒度分布;在表观气速实验范围内,传统流化床旋风分离器入口的颗粒粒度分布始终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而变化,且与静床层的颗粒粒度分布有较大的区别。
崔刚刘梦溪卢春喜王经胜
关键词:粒度分布
新型催化裂化槽式待生剂分配器的冷模实验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大型催化裂化再生强化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槽式待生剂分配器,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考察了操作条件和结构参数对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还与前期研究的两种传统分配器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该型分配器在操作气速大于临界表观气速的条件下即可达到很高的颗粒分配均匀性和颗粒输送能力,而其他因素对其性能影响不大。考虑到工业圆形再生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1个修正的不均匀指数,可以更好地满足工业待生剂分配器设计的需要。和传统船型和管式分配器的性能对比,新型槽式待生剂分配器不仅具有更好的颗粒分配均匀性,而且在颗粒输送能力和操作弹性两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因为它更好地解决了分配器内颗粒的流动性问题。
张永民禹淞元
关键词:槽式再生器催化裂化流化床
双层喷嘴提升管油剂间传质传热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良好的相间传热与油雾蒸发效率是提高提升管内油剂之间催化裂化效率的关键。为了研究双层喷嘴提升管内油雾的传质传热与混合特性,采用SCDM软件建立了双层喷嘴提升管几何模型,并基于颗粒完全流态化理论,采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离散相油雾液滴轨迹进行追踪,模拟了提升管内油剂分布与传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升管轴向位置0.6~0.8 m区段内温度和油雾蒸汽体积分数沿径向分布变化最大,温度呈现边壁高、中心低的“U”形分布,体积分数呈现边壁低、中心高的“环-核”分布,最后在提升管轴向位置0.8 m以上温度逐渐不变,稳定在620 K左右且分布均匀,油雾蒸汽体积分数稳定在0.7左右;在轴向位置0.7~0.8 m区段内油雾粒径变化剧烈,平均粒径最大值出现在轴向位置z=0.75 m的径向截面,在此区段内最不利于油雾催化裂化;副喷嘴应当安装于主喷嘴下方0.5 m处,此时催化裂化效率最高。所得结论可为双层喷嘴提升管的结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张智亮牟沛李文军陈海军
关键词:提升管传热主喷嘴
石英砂二元混合颗粒初始流化过程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在一套Φ300 mm×3000 mm的有机玻璃冷模流化床实验装置上,考察了石英砂二元混合颗粒的初始流化特性。所有二元混合颗粒均由颗粒密度相同但粒径不同的A、B、C、D四类颗粒组分两两按照一定质量分数混合而成。采用FXC-Ⅱ/32型压力巡检仪测得了不同轴向位置床层的压降曲线,得到了不同二元混合颗粒的起始流化过程特性曲线和起始流化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颗粒组分平均粒径大小和差异及其组分质量分率对二元混合颗粒的起始流化特性具有显著影响。A类颗粒加入可显著改善B、C和D类颗粒的流化质量;C类颗粒加入量过大会使混合颗粒在流化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沟流现象;当浮升组分(小颗粒)质量分数为0.4时,组分粒径差异较大的二元混合颗粒在流化过程中最容易发生完全分级现象;对于粒径差别较大的二元颗粒组分,床层最小流化速度随小颗粒组分的增多而下降,而对于具有较强颗粒间作用力组分的二元颗粒组分,床层最小流化速度则随小颗粒组分的增多而增大。根据实验数据对等密度BD二元混合颗粒的起始流化速度预测公式进行了修正,发现实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
陈晓娜张永民唐军黄金库卢春喜王祝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