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2006C32015)

作品数:11 被引量:113H指数:7
相关作者:沈圣泉舒庆尧包劲松叶红霞吴殿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浙江省杂交稻新组合选育与中试(8812计划)重大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水稻
  • 4篇基因
  • 4篇不育
  • 4篇不育系
  • 3篇选育
  • 3篇矿质营养
  • 2篇稻米
  • 2篇稻米品质
  • 2篇诱变
  • 2篇转基因
  • 2篇转基因水稻
  • 2篇基因水稻
  • 2篇分子标记
  • 2篇分子标记辅助
  • 2篇分子标记辅助...
  • 2篇FER
  • 2篇标记辅助选择
  • 1篇蛋白基因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计量学院

作者

  • 9篇舒庆尧
  • 8篇沈圣泉
  • 5篇包劲松
  • 5篇吴殿星
  • 4篇叶红霞
  • 2篇王荣富
  • 2篇武立权
  • 2篇徐晓晖
  • 2篇郭泽健
  • 2篇舒小丽
  • 2篇周祥胜
  • 1篇李梅
  • 1篇郭泽建
  • 1篇任三娟
  • 1篇陈善福
  • 1篇赵霏
  • 1篇周屹峰
  • 1篇陈淑玲
  • 1篇崔海瑞
  • 1篇陆韵

传媒

  • 4篇核农学报
  • 3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5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水稻黄叶标记不育系黄玉A的选育被引量:4
2007年
黄玉A是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用γ射线诱变Ⅱ-32B干种子,经筛选和回交转育而成的黄叶标记籼型不育系。黄玉A自出苗后第1片叶起,叶片就显示黄化特征,黄叶性状在整个生育期间表达稳定。与Ⅱ-32A相比,黄玉A的不育度、抗病性和开花习性较为接近,但柱头总外露率和双外露率明显较低,植株生长势较弱,然而,用黄玉A所配组合不仅优势明显,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早熟效用。该不育系于2005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所配组合黄优C23等在区试中表现出色,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沈圣泉周祥胜吴殿星舒小丽陈善福舒庆尧
关键词:杂交水稻不育系辐射诱变选育
具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籼型优质不育系浙农3A的选育被引量:7
2010年
以具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保持系宜香1B为优质源,与协青早B杂交、回交和自交,在分离早世代(BC1F1、BC1F2)以484/485特异性分子标记对直链淀粉含量进行检测和选择,并结合入选单株糙米的低垩白、高透明度目测筛选,最终选育出具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籼型三系不育系浙农3A。经鉴定,该不育系花器性状和开花习性良好,花粉败育彻底,不育度高,米质好,配合力强,于200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周屹峰赵霏任三娟章志兴包劲松舒庆尧沈圣泉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
水稻低植酸突变基因和外源铁蛋白基因的聚合被引量:6
2008年
对所获得的2份低植酸突变系和2份铁蛋白(Fer)转基因富铁系稻米进行了无机磷、种子GUS、叶片PCR、稻米矿质元素含量检测和简单的遗传分析,表明这些材料作为低植酸突变种质和Fer富铁种质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对所配杂种F1进行了花药培养,并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和花培苗倍数性、成活率、结实性等性状进行考察,认为低植酸基因和铁蛋白外源基因对花培过程影响不明显。在大量的花培后代中筛选到31份低植酸基因和外源铁蛋白基因双重表达的花培纯系,经检测,该批材料富铁效果极为显著,是难得的低植酸富铁转基因优良新种质。
李梅郭泽健叶红霞陆韵包劲松舒庆尧吴殿星沈圣泉
关键词:水稻矿质营养
豌豆铁蛋白转基因水稻纯系的稻米矿质元素及淀粉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选取已连续7代自交纯化,并结合GUS标记辅助选择,所获得的26份独立豌豆铁蛋白(pea fer-ritin,Fer)转基因水稻纯系,以秀水11为CK,就豌豆铁蛋白基因(fer)导入水稻后,可能产生对稻米Fe含量、其它矿质元素、蒸煮食用品质、淀粉黏滞特性等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6份转基因纯系的精米平均总铁含量为10.37μg/g,变幅5.98-31.28μg/g,但仅有4份(即Fer34、Fer 36、Fer 39、Fer 65)显著高于CK(6.46μg/g),其余22份与CK无显著差异 ;转基因纯系间在其它8种矿质元素含量方面的变异程度以Cu最大,Zn、Ca次之,S、K、Mn、P、Mg等较小,但仅Mn、Cu变化与Fe含量变异分别有显著负、正相关;转基因纯系间在胶稠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3个重要蒸煮食用品质性状上,也发生了部分变异,分别有7、4和1份纯系与CK显著不同;但在淀粉黏滞性方面,转基因纯系与CK间差异很小,从而推测豌豆铁蛋白基因导入对稻米淀粉结构及其特性影响不大。并就有关豌豆转基因纯系稻米品质变异可能产生原因和外源基因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叶红霞郭泽健陈淑玲包劲松徐晓晖舒庆尧沈圣泉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矿质营养元素稻米品质
水稻黄叶突变体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被引量:25
2007年
对水稻黄叶突变体黄玉B及其亲本龙特甫B孕穗期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所进行的研究表明:(1)在自然日照条件下,当光强上升到1043.4μmol/m2.s时,野生型出现光饱和点并表现出光抑制现象,而突变体没有出现光饱和点;(2)在野生型出现光抑制阶段(12:00—14:00),突变体的光合速率(Pn)、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量子效率(фPSⅡ)、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热耗散(NPQ)均高于野生型。突变体在强光条件下(PFD>1149.2μmol/m2.s)能有效利用光能并耗散过剩光能,其对强光光响应能力优于野生型亲本。
武立权沈圣泉王荣富舒庆尧
关键词:水稻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抗螟虫籼稻不育系科龙A被引量:9
2008年
以克螟稻为Bt抗虫基因供体,采用杂交、回交转育方法,结合GU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抗螟虫性选择技术,选育出首个转Bt抗螟虫基因籼型水稻不育系科龙A。经鉴定,科龙A的花器性状和开花习性良好,花粉败育彻底,不育度高,配合力强,高抗螟虫,所配杂种F1代仍保持有高抗螟虫特性。该不育系于2006年8月通过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
沈圣泉舒庆尧吴殿星崔海瑞包劲松
关键词:BT抗虫基因
两份转Fer基因富铁水稻特异种质应用价值的初步评价被引量:22
2007年
在获得了105份转豌豆铁蛋白基因(Fer)水稻转化体的基础上,通过连续7代自交纯化,并结合GUS标记辅助选择,得到了82份独立转基因纯系。经稻米矿质元素检测,发掘到2份富铁转基因种质(Fer34和Fer65),其精米全铁含量为野生型亲本秀水11的4.82倍和3.46倍。进一步鉴定表明,所筛选到的2份富铁转基因种质的外源基因(Fer)遗传简单,增加精米粉铁含量明显,对植株重要农艺性状、其他矿质营养、精米外观和食用品质等均无明显的负作用,是较为难得的富铁转基因优良新种质。此外,还就该2份富铁种质的实用价值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叶红霞郭泽建舒庆尧徐晓晖包劲松沈圣泉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矿质营养稻米品质
水稻黄叶突变体的剑叶衰老与保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以野生型龙特甫B为对照,研究了其黄叶突变体黄玉B剑叶衰老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花后5~25d,黄玉B剑叶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以及丙二醛(MDA)的增加幅度明显比龙特甫B慢,其酶促防御系统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小,相对稳定,清除衰老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强。本文还对水稻衰老生理指标判断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武立权王荣富吴殿星舒庆尧
关键词:水稻衰老保护酶活性
水稻黄叶标记不育系的诱变选育及其应用被引量:24
2007年
用300Gyγ射线辐照Ⅱ-32B干种子,在诱变后代筛选到全生育期黄叶突变体WYB,经多代连续回交转育,育成黄叶标记不育系黄玉A(B),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经考察,1.黄玉A(B)叶色为明显黄色,对生育进程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植株较矮,稻穗较小,粒重较轻,单株产量较低等;2.遗传分析表明,该黄叶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且表达稳定,不易受环境影响;3.黄玉A的叶色突变对所配杂种无不良影响,表现为配合力强,所配组合“黄优C23”在金华市区试中产量位居首位,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4.应用该黄叶标记进行苗期纯度鉴定,不但方法简便、快速,其结果也与常用的国标法(GB/T3543.5-1995)鉴定结果相吻合。
沈圣泉周祥胜吴殿星舒小丽叶红霞舒庆尧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突变体叶色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