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08530)
-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6
- 相关作者:徐致祥谭家驹陈凤兰韩建英司建华更多>>
- 相关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佛山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DHPLC检测林州市高龄组和低龄组居民食管癌p53基因外显子突变谱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研究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居民高龄食管癌患者与低龄食管癌患者中抑癌基因p53全部编码外显子基因突变谱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中p53基因突变的差异。方法:留取林州市>70岁和<40岁、低年龄组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新鲜标本51例,提取DNA,PCR扩增p53第2~11外显子。DHPLC进行突变的筛查。突变样本进行DNA纯化测序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p53至少有1个外显子基因突变的36例,突变率为70.6%。高年龄组突变率为63.3%(19/30),低年龄组突变率为80.9%(17/21),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有2个外显子基因突变的10例,突变率为17.6%。高年龄组突变率为26.7%(8/30),低年龄组突变率为9.5%,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是林州市居民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发生频率很高的事件。林州市居民的p53外显子突变谱中,共有15种突变类型,共计59个突变位点,其中最多的突变类型是插入碱基C。在p53基因第2~8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的非编码区有大量的基因突变。
- 杨胜利谭家驹徐致祥杨劼郭黎平陆士新
- 关键词:食管肿瘤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基因突变P53
- 晋冀豫三省交界、太行山南段大断裂处食管癌高发与河流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 探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食管癌高发的原因;方法根据“氮循环”病因假说,结合我们在该处所做的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结果,收集地理、地质、气候条件、工农业污染等资料,与沿河县、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资料(1969年-1971年调查结果,和高发点连续48年的食管癌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河流对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盛产无烟煤,工农业污染源较多,河流逐渐汇集了土壤包气带、污水、农肥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两类前体物,浓度逐渐升高,并通过河流、地下水等迁移到中下游。2、发源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有六条,清漳河、浊漳河、沁河、丹河、淇河、卫河,其中前五条河流成集束状流向,卫河在5条河流的下游成圆弧状起拦截、排泄作用,使河水流向海河,卫河晋东南侧均为食管癌高发区,成不规则同心圆状分布。3、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气候半干旱,多为山区、丘陵,水源奇缺,居民多有修渠引水习惯。4、人群有效污染比率越大、食管癌死亡率越高。结论晋冀豫三省交界、太行山南段大断裂处食管癌高发与河流有关。气候类型和胺类、酰胺类污染源决定了两类前体物的有效浓度。河流、人工渠网的水是载体,决定了两类前体物的分布范围。人群直接、间接饮用河水、灌溉渠水的人数多少决定了人群死亡率的大小。
- 徐致祥韩建英谭家驹邢海平张栓虎孔芳君司建华李笑梅唐丽娜田谱琴
- 关键词:食管癌河流
- 高发区食管癌患者p16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比较p16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北方组)和广东揭阳(南方组)之间的异同,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的两地食管鳞癌(ES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分别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结果:南方组75例标本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41.3%(31/75)、13.3%(10/75)和6.67%(5/7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3%(22/75)和56.7%(17/30);31例p16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2例(6.4%)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44例p16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20例(45.5%)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北方组65例标本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切缘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2.3%(34/65)、16.9%(11/65)和7.69%(5/65);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21/65)和66.7%(20/30);34例p16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4例(11.8%)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31例p16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17例(54.8%)检测到p16基因的表达。两地组内癌组织p16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甲基化呈负相关(P<0.01)。两地同类组织比较p16甲基化率和p16蛋白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后功能失活可能是南、北两地食管癌癌变过程的重要事件,在我国南北环境气候条件不同的两地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生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环境因素和p16基因功能之间的生物学关联在食管癌的发生中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 宋长山谭家驹崔金环郭校锡徐致祥杨光
- 关键词:食管癌P16基因DNA甲基化甲基化特异性PCR
- 亚硝化农肥水诱发鸡咽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病理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分析亚硝化农肥水诱发鸡咽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病理形态。方法:具体试验方法见文献3,动物组织标本常规处理、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与高发区现场自然发生的鸡咽食管癌、胃癌、肝癌标本比较。结果:实验组100只鸡中诱出咽食管癌16例、腺胃癌5例、肝肿瘤3例,3个对照组无一例癌变。结论:模拟高发区现场、模拟鸡胃液诱出的鸡咽食管癌、胃癌和肝癌与高发区现场自然发生的鸡咽食管癌、胃癌、肝癌在病理形态上相似。
- 司建华谭家驹陈凤兰徐致祥徐冰南李广民吴校连杨胜利
- 关键词:食管肿瘤农家肥料
- 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与饮用水污染和改水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7年
- 林州市1964年通过红旗渠引浊漳河水,全市79%的居民饮用渠水,随着渠水水量减少和污染,80年代开始分批大规模改水改厕,为了检验改水降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效果,进行了改水前后对比研究。
- 韩建英徐致祥邢海平谭家驹王民宪张栓虎孔芳君司建华李笑梅唐丽娜田谱琴
- 关键词:食管癌队列研究
- 亚硝化农肥水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亚硝化农肥水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种类。方法使用特异的高效液相色谱—光水解、热裂解—热能分析仪联机技术(HPLC-PHPS-TEA)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在亚硝化农肥水中发现N-亚硝基甲基脲(MNU),二甲基亚硝胺(NDMA);结论农肥水中含N-亚硝基化合物的胺类、酰胺类前体物:二甲胺和甲基脲。亚硝化农肥水中含有N-亚硝基化合物:二甲基亚硝胺和N-亚硝基甲基脲。这是两种能引起动物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的N-亚硝基化合物。因此,从环境微生物、环境化学角度为"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氮循环——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病因假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另外,使用我们的专利《消除饮用水中N-亚硝基化合物及其前体物的方法》作为干预措施,经过干预处理的农肥水,不管是否亚硝化,均无N-亚硝基化合物。证明专利方法有效,可以直接应用于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病因预防。
- 徐致祥唐丽娜谭家驹邓大君陈凤兰韩建英
- 关键词:亚硝酸盐二甲基亚硝胺
- 食管癌、胃癌、肝癌氮循环病因假说及检验被引量:11
- 2008年
- 徐致祥谭家驹韩建英陈凤兰
- 关键词:食管癌胃癌肝癌氮亚硝基化合物
- 我国966个食管癌高发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我国2 460个县中966个食管癌高发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72年-1975年全国29个省、2 460个县、8.5亿人口3年回顾食管癌死亡调查资料与全国气候、产煤基地、河流、地形等环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全国2 460个县,98.25%的县食管癌死亡率大于零。全国平均值为15/10万,高于平均值的县(16/10万以上)有966个,占39%,低于平均值的县(15/10万以下)1494个,占61%。(2)从平均气温看:7月份平均气温在25℃-26℃554个县,气温27℃400个县,食管癌死亡率均较高,分别为22.45/10万,33.25/10万;气温20℃以下293个县,死亡率为8.57/10万,气温28℃377个县,死亡率为13.96/10,气温过高或过低的县死亡率均较低;从气候类型看:中温带半干湿季风气候区县食管癌死亡率较高;(3)全国2 460个县食管癌死亡率与煤矿基地成等级正相关,等级相关系数0.9643。食管癌高发县占调查总数的39%,却拥有全国80%的煤矿基地;(4)有河流的县食管癌死亡率41.89/10万,高于远离河流的县29.4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发区多分布在海河水系;淮河水系;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5)山区县食管癌死亡率较高。山区县46.15/10万>过度区县42.48/10万>平原区县27.68/10万,成阶梯状递减。主要集中在晋、冀、豫太行山、陕鄂豫秦岭、鄂豫皖大别山、四川盆地西北部、苏北、新疆西北部、福建南部与广东省东部汕头梅县地区等山区。(6)全国1476个县(不包括高原),食管癌死亡率低于16/10万,没有山区高发现象,而是平原区死亡率7.57/10万>山区5.59/10万。总之,温带、半干旱气候区、煤矿开采区及下游大范围的山区居民食管癌高发,这是因为山区居民终生饮用污染的河水、渠水、河边井水、山泉水等,使人群有效污染比率高,饮用水中,可能含有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而在饮用地下水的平原区县居民,食管癌低发。预防控制的重�
- 韩建英徐致祥邢海平谭家驹陈凤兰王民宪孔芳君张栓虎吴校连李笑梅李金辉郭鹏飞
- 关键词:预防措施
- 林州市413个食管癌高发村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安阳林州市产生413个食管癌高发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对林州市各村2001年-2003年饮用水类型、地形地貌、河流、各村人口数和食管癌发病、死亡数进行详细调查,食管癌资料没有包括贲门癌。结果林州市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总量672.1 mm,属半干湿大陆性季风气候。17个乡个行政村资料完整,80%(428/534)的行政村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癌发生,20%的没有食管癌发生。把食管癌死亡率16/10万以上村定为高发村,535个村中高发村413个占77.34%;在这413个村719 238人口中,山区丘陵人口数所占的比率越高,食管癌死亡率越高,成等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其中有河流、灌溉渠的村272个,食管癌发病率106.93/10万、死亡率为100.82/10万,高于没有河流、灌溉渠的村59.03/10万、33.4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山区居民死亡率最高,山区死亡率94.38/10万>丘陵区76.29>平原区56.37/10万,成阶梯状递减;在食管癌死亡率16/10万以下的121个村中,平原区死亡率6.19/10万>丘陵区2.85>山区1.27/10万。结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食管癌高发与大范围人群终生饮用低污染的河水、渠水、河边井水、山泉水有关,治理河流污染、远离河流打深水井,水质净化处理,可有效预防控制食管癌高发区的产生,氮循环致癌学说成立。
- 韩建英徐致祥邢海平谭家驹王民宪孔芳君张栓虎李笑梅李金辉郭鹏飞
- 关键词:肿瘤
- 农家肥料污染水源诱发大小鼠前胃鳞癌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农家肥料污染水源诱发大小鼠前胃鳞癌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70只大鼠、300只小鼠分为8组,大剂量实验组、小剂量实验组(农肥水+亚硝酸钠);干预1、2、3组分别以干预措施1、2、3处理,其中干预措施1为我们的专利《消除饮用水中N-亚硝基化合物及其前体物的方法》;对照1、2、3组(分别为亚硝酸钠组、农肥水组、饮用水组)。使用玉米杆、水稻杆、青草和人畜粪尿快速堆肥,取其肥料水亚硝化和酸化。大剂量实验组:0.4%亚硝化农肥水,每次15ml/kg;小剂量实验组:0.4%亚硝化农肥水,每次7.5ml/kg。实验组和各干预组、对照组分别使用1mol/L的盐酸调节pH至2,每周灌药2次。结果实验组大鼠诱发前胃鳞癌为27.5%(大剂量,11/40),10%(小剂量,4/40);诱发重度增生35%(大剂量,14/40),12.5%(小剂量,5/40);3个对照组无癌诱出。实验组小鼠诱发前胃鳞癌为26.6%(大剂量,12/45)、8.9%(小剂量,4/45);诱发重度增生37.8%(大剂量,17/45),8.9%(小剂量,4/45);3个对照组亦无癌诱出。干预1组均无癌诱出(P<0.001),干预有效;干预2、3组与实验1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模拟高发区现场,以不同剂量亚硝化农肥水诱出不同比例的大小鼠前胃鳞癌;为"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氮循环——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病因假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另外,干预措施1能有效预防农肥、亚硝酸盐污染水源对食管癌的诱发作用。证明我们的专利《消除饮用水中N-亚硝基化合物及其前体物的方法》有效,可以直接应用于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病因预防。
- 徐致祥谭家驹陈凤兰徐冰南司建华吴校连
- 关键词:小鼠农家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