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AJY038)
- 作品数:22 被引量:408H指数:10
- 相关作者:谢康肖静华李礼张延林汪鸿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国家信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外企业IT应用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外企业在IT应用水平上存在差异,构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减小这种差异的主要对策成为论文实证的核心。文章通过对123家企业的访谈,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应用计量方法构建了企业IT应用水平与制度能力和流程管理能力回归模型,检验了两种能力对企业IT应用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差异,从而推导出中外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能很好地解释中外企业为什么IT应用水平的不同。国内企业要减小与外资企业在IT应用上的差异,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需要更多地关注企业流程管理能力的学习和改善。否则,国内企业由于低水平的IT应用导致无法有效地与外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
- 彭建平
- 关键词:IT应用水平
- 业务成功历史、CEO信念与先验匹配①②——社会维度视角下IT与业务匹配的中国情境案例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现有IT与业务匹配研究存在两个理论盲点:一是社会维度匹配隐含CIO地位较高的情境假设而无法解释CIO地位较低的情境;二是知识维度匹配侧重"已实现"战略而未探讨"意图"战略.针对CIO地位较低、IT成功历史和共享知识不足的情境下如何实现社会维度匹配问题,根据战略管理理论提出"前因—先验匹配—后验匹配"的理论框架,通过中国情境下的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提出业务成功历史、CEO信念可以弥补IT成功历史、共享知识及当前匹配实践的不足,正向影响先验匹配,先验匹配再转化为后验匹配,从而形成新情境下社会维度匹配实现机制的理论构建,为中国企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 张延林肖静华李礼谢康
- 从夫妻融合理解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 2011年
- 在当代欧美发达国家中,由于工业化水平成熟,理论界主要关注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DaleW.Jorgenson,2001),很少看到讨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问题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中国政府和产业界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环境和条件与欧关发达国家不同,如何将发达国家形成的企业和产业管理理论方法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成为中国政府和产业界面临的实践挑战,也是中国理论界在研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时面临的理论挑战,探索中国情景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谢康
-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夫妻经济增长管理理论
- 组合与单一治理对供应链信息系统价值创造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针对供应链中契约与信任、权威与信任之间的治理作用是互补还是替代关系的争论,对不同治理机制选择与供应链信息系统价值创造的关系进行梳理,运用博弈分析方法探讨组合与单一治理机制选择对供应链信息系统价值创造的影响,通过25家企业的实地调查对博弈分析结论进行讨论。研究表明,当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采用契约与信任、权威与信任组合治理比采用单一契约或权威治理对供应链信息系统价值创造的促进作用更大;当环境不确定性较低时,采用契约与信任、权威与信任组合治理比采用单一信任治理的促进作用更大;当环境不确定性处于中间状态时,难以确定上述组合与单一治理两者的优劣。
- 肖静华谢康
-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系统
- 影响企业IT应用水平的关键因素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制度能力和流程管理能力对企业IT应用水平存在显著影响;在企业ISO采纳环境下,讨论了这2种关键能力对企业IT应用水平影响程度,有效地解释了ISO作为调节变量如何影响中外企业IT应用水平;发现了中外企业IT应用水平的差异来自于管理模式的差异;同时,提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外资企业更多地关注流程管理能力的改善、优化和加强管理制度能力构建,充分利用IT技术固化2种能力,推动企业IT应用水平提升。
- 彭建平钟安云
- 关键词:IT应用水平
- 基于社会网络的IT与业务匹配多主体仿真被引量:4
- 2011年
- IT与业务匹配(BIA)能创造更高的组织绩效,如何取得BIA成为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本文将BIA的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构建多主体交互的BIA博弈模型,并基于社会网络进行多主体仿真,探讨不同的社会网络结构对总体匹配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由规则格子到小世界以及随机网络,提升了匹配成本对总体匹配的阈值,策略演化过程是造成总体匹配和总体不匹配分化的一个关键原因。针对该结果的讨论,从社会网络多主体仿真视角提出了ERP实施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BIA关键因素的动态分析框架,深化了BIA领域的复杂动态研究,有助于学术界和企业界对BIA自然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 张延林肖静华李礼谢康
- 关键词:社会网络
-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被引量:200
- 2012年
- 本文构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模型,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应用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以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并发现:首先,融合具有周期大约为5年的间断平衡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路径与两者融合的相关性高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路径,工业化和信息化对各自理想水平的偏离呈交替波动等三个主要特点;其次,融合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RP电力消费和能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融合水平每增加一个点(以百分计),人均GRP可增长0.06%;融合可显著减少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促使第一产业向第二或第三产业转移;融合可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力消费和能源消耗,但这种影响很小,不具统计显著性。
- 谢康肖静华周先波乌家培
- 关键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非参数估计
- 食品安全治理——基于信息技术与制度安排相结合的研究被引量:54
- 2013年
- 中国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现有质量抽检、安全监管等措施均出现失灵现象。基于此,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信息技术视角探讨如何选择更好的制度安排以更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发现,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传统信号发送和信息甄别制度对食品中的经验品和信任品失灵,但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透明和信息可追溯,可以部分解决不完全契约导致的问题。进一步,由信息技术与契约构成的混合治理机制,比任何单一方式都能更有效地确保食品安全。由此提出全供应链信息披露制度,并证明该制度是一个可以促成食品市场从混同均衡变成分离均衡的抵消性机制,是提高市场效率且改进社会福利的可行技术手段和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信息立法、新兴信息技术应用和食品质量信息披露平台构建等相关政策建议。
- 汪鸿昌肖静华谢康乌家培
- 关键词:食品安全不完全契约信息技术信息披露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效率与趋同被引量:39
- 2009年
- 本文在谢康(2005)和肖静华等(2006)提出的趋同模型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模型基础上,借助技术效率的概念来定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范围和内涵,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种技术效率的表现,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机制的技术效率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成本最小化和收益递增的观点。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改造与信息技术企业投资和经营传统产业,构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两个主渠道。研究结论对于深化现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具有促进作用。
- 谢康李礼谭艾婷
- 关键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效率趋同演化博弈
- 供应链信息系统网络的价值创造:技术契约视角被引量:12
- 2009年
-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定义供应链信息系统网络中的技术契约概念,从技术契约角度探讨供应链信息系统网络的价值创造机制。运用博弈论方法建立委托代理关系的技术契约模型,解释企业投资供应链信息系统网络的价值创造的内涵和表现。研究表明,供应链信息系统网络主要通过降低供应链中伙伴企业之间协同的运作成本和交易成本两个方面来创造价值,同时,通过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升及知识的学习与分享等,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形成价值创造的外溢效应。
- 肖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