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301)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曲春枫杜君高美华任书荣孙宗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青岛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细胞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免疫
  • 1篇引流
  • 1篇受体
  • 1篇趋化
  • 1篇趋化因子
  • 1篇趋化因子受体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免疫
  • 1篇肿瘤免疫治疗
  • 1篇脱颗粒
  • 1篇外源
  • 1篇细胞脱颗粒
  • 1篇免疫

机构

  • 2篇青岛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曲春枫
  • 2篇任书荣
  • 2篇杜君
  • 2篇高美华
  • 1篇孙宗棠
  • 1篇吴志远
  • 1篇徐立斌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肥大细胞脱颗粒促进外源树突状细胞向引流淋巴结归巢
2010年
目的:探讨通过诱导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促进外源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向淋巴结迁移归巢的方法。方法:采用肥大细胞脱颗粒刺激剂compound48/80(e48/80)进行C57BL/6小鼠局部皮肤注射,诱导局部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将体外培养的荧光微球标记的同系小鼠BM-DC注射人c48/80或生理盐水处理的局部皮肤,48h收集注射部位引流淋巴结细胞进行CDllc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外源回输的BM—DC的迁移效果。结果:c48/80注射小鼠皮肤后可有效地促进局部组织肥大细胞脱颗粒,c48/80处理侧局部引流淋巴结中外源BM—DC迁移细胞总数和淋巴结细胞总数较对照侧均明显增多,增多比例分别为67%-4-43%和55%±43%(P〈0.05)。结论:通过诱导局部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可促进外源BM—DC向淋巴结归巢。
任书荣徐立斌吴志远曲春枫高美华杜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脱颗粒
不同单核细胞亚群来源树突状细胞的特性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树突状细胞由多种表型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特性不同的亚群组成,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是其中的重要组成群体。近年来研究表明,人体内外周血单核细胞由CD14++CD16-和CD14+CD16+两个群体组成,小鼠体内则由CD115+Ly6Chigh和CD115+Ly6Clow组成;不同亚群单核细胞可发育分化成为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内外诱导产生不同类型的免疫应答反应。小鼠体内CD115+Ly6Clow群体是机体稳定状态下外周组织器官树突状细胞的重要前体细胞,CD115+Ly6Chigh单核细胞是炎症状态下外周淋巴器官中树突状细胞的重要来源。CD115+Ly6Chigh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呈外周摄取的抗原,另一方面还可将MHC-Ⅰ/抗原肽复合物传递给淋巴组织中原住性树突状细胞。不同来源树突状细胞间的协同和交互作用确保机体诱发针对不同外源抗原刺激的有效免疫应答。
曲春枫杜君孙宗棠
关键词: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炎症免疫
树突状细胞向淋巴结归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树突状细胞(DC)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制备的DC肿瘤疫苗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体外回输DC迁移归巢至局部引流淋巴结是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归巢DC的数目直接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了解DC体内归巢至淋巴结的机制,促进DC向淋巴结迁移对于提高DC疫苗的抗肿瘤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趋化因子和相应受体、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脂类介质等多种因素共同调控DC向淋巴结归巢,其中CCR7及其配体CCL19和CCL21是一组最受关注的因子。
任书荣高美华曲春枫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