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5000802)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祝淑钗王玉祥封巍苏景伟沈文斌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食管
  • 7篇食管癌
  • 7篇细胞
  • 5篇肿瘤
  • 5篇癌细胞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生长...
  • 4篇食管癌细胞
  • 4篇食管肿瘤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 2篇预后
  • 2篇射线
  • 2篇体积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机构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作者

  • 10篇祝淑钗
  • 8篇王玉祥
  • 5篇封巍
  • 4篇李娟
  • 4篇沈文斌
  • 4篇苏景伟
  • 2篇刘志坤
  • 2篇崔彦莉
  • 2篇王亚飞
  • 1篇郑晓
  • 1篇马志乾
  • 1篇王鑫
  • 1篇王准
  • 1篇张燕
  • 1篇刘津来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提高NSCLC局部控制率和改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其中全程三维适形放疗48例,59例前程行传统常规放疗,后程行三维适形放疗.全组患者均为根治性放疗,处方剂量60~78 Gy,中位剂量66 Gy.结果 全组患者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62.6%,≥2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38.3%,其中2级23例占21.5%,3级14例占13.1%,4级4例占3.7%.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照射野个数、双肺接受的平均剂量、双肺V5~V40对≥2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双肺平均剂量、双肺V20、疗前伴慢性阻塞性肺病为影响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独立性因素.结论 NSCLC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者,应严格限制双肺接受的平均剂量和双肺V20,尤其对放疗前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者更应高度重视避免严重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崔彦莉祝淑钗刘志坤苏景伟李娟沈文斌王玉祥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损伤
食管癌中MMP-9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单纯放射治疗(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食管癌和41例食管癌旁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该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食管癌单纯放疗预后的影响。结果59例食管癌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75%,41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9.02%(P=0.000)。胸部CT扫描显示病变外侵深度>2 cm者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外侵深度≤2 cm者的78.57%(P=0.048)。进一步分析发现,MMP-9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单纯放疗的疗效和预后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MP-9蛋白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侵袭有关,但不能用于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
王亚飞祝淑钗沈文斌苏景伟李娟王玉祥
关键词:食管肿瘤明胶酶B免疫组织化学放射疗法
食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初探被引量:7
2007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组织中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它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转移、增殖等过程,有关食管癌中VEGF的表达情况国内报道较少,国外报道也有争议。本研究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检测了食管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了VEGF蛋白表达对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影响,试图为靶向基因技术与放疗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封巍祝淑钗王玉祥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食管癌细胞系促血管生长因子预后VEGF肿瘤组织
反义cDNA对放射线诱导食管癌细胞VEGF高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反义VEGFcDNA对放射线诱导人食管癌细胞VEGF高表达的抑制作用,为食管癌放疗与反义VEGF联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体,用反义VEGFcDNA质粒转染人食管癌细胞TE-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癌细胞;γ线照射转染、非转染食管癌细胞TE-1,采用免疫组化、ELISA与RT-PCR法分别观察反义VEGFcDNA对放射线诱导的食管癌细胞TE-1VEGF表达的作用。[结果]转染反义VEGFcDNA的食管癌细胞有外源性反义VEGFcDNA的整合及表达,癌细胞生长速率无明显减慢,凋亡现象并不明显。转染细胞较非转染的食管癌细胞TE-1相比,照射后细胞表达VEGFmRNA及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以抗VEGF表达为基础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有可能成为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反义VEGFcDNA对放射线诱导的人食管癌细胞VEGF高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封巍祝淑钗王鑫王玉祥王准郑晓
关键词:食管肿瘤Γ线反义
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食管癌细胞体外放射增敏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TE-1细胞转染VEGF反义寡核苷酸,观察转染后肿瘤细胞VEGF表达情况及其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反义VEGF寡核苷酸经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TE-1细胞;并经γ线照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RT-PCR、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照射前后VEGF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和凋亡率;克隆形成实验反映转染后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将反义VEGF寡核苷酸成功地转染入食管癌TE-1细胞中,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体外增殖反应无明显差异,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相似,未见明显凋亡发生。不同剂量照射后增殖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反义组细胞凋亡率略有上升,转染反义组细胞较未转染组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加。[结论]转染反义VEGF寡核苷酸可抑制食管癌TE-1细胞VEGF表达,联合放射治疗,对TE-1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而其放射敏感性有增强作用。
封巍祝淑钗王玉祥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食管肿瘤
褪黑素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对阿霉素耐药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生理浓度(10^-9mol/L)和药理浓度(≥10^-5mol/L)褪黑素对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系MCF-7/ADM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经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孵育后,阿霉素对MCF-7/ADM细胞系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改变。在电镜下观察单用阿霉素(20ug/ml)以及药理浓度的褪黑素(10^-5mol/l)孵育后再应用阿霉素(20ug/ml)后MCF-7/ADM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MCF-7/ADM和MCF-7/s细胞内GSH水平及褪黑素孵育后MCF-7/ADM和MCF-7/s细胞内GSH水平变化。结果:褪黑素孵育前阿霉素作用于MCF-7/ADM的IC50值为24.41ug/ml。经生理浓度(10^-9mol/1)的褪黑素孵育后阿霉素IC50值为20.92ug/ml,两者经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356)。经浓度为10^-5mol/L和10^-3mol/L的褪黑素孵育后阿霉素作用于MCF-7/ADMIC50值分别成为12.25ug/ml和10.46ug/ml,与孵育前阿霉素作用于MCF-7/ADM的IC50(24.41ug/ml)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O.01)。在电镜下均可观察到,经药理浓度(10^-5mol/l)的褪黑素孵育后,阿霉素(20ug/ml)对细胞的损伤更为严重。经分光光度法测得MCF-7/ADM细胞内GSH水平明显高于MCF-7/s,生理浓度褪黑素并不能使MCF-7/ADM和MCF-7/s细胞内GSH水平明显降低(P=0.965),而药理浓度的褪黑素可以显著降低MCF-7/ADM和MCF-7/s细胞内GSH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生理浓度的褪黑素对MCF-7/ADM的耐药未见明显影响,药理浓度的褪黑素对MCF-7/的ADM耐药性具有较明显逆转作用,其逆转机制可能与褪黑素对细胞内GSH水平调控有关。
张燕祝淑钗刘津来马志乾
关键词:褪黑素乳腺癌阿霉素耐药逆转还原型谷胱甘肽
食管癌中uPA、uPAR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uPA、uPA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单纯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食管癌和41例食管癌旁组织中uPA、uPAR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食管癌放疗预后的影响。结果59例食管癌组织中uPA、uPA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7%、77.97%,41例食管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8%、43.90%,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部CT扫描显示食管病变层面椎前三角形间隙消失者uPA蛋白强阳性表达率为70.37%,明显高于三角形间隙存在者的4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发生远处转移者uPA蛋白阳性表达率比无远处转移者也显著升高,分别为100%和68.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进一步分析发现uPA、uPAR蛋白表达与食管癌预后未见明显相关性,而uPA、uPAR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食管癌中uPA蛋白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的发生有关。
祝淑钗王亚飞沈文斌李娟苏景伟王玉祥
关键词:食管鳞癌UPAUPAR免疫组化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相关剂量学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NSCLC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指标。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在本科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NSCLC患者104例,其中鳞癌45例,腺癌20例,针吸活检或气管镜刷片找到癌细胞者33例,未获得病理确诊者6例。其中全程三维适形放疗者46例,58例前程先行传统常规放疗后程再行三维适形放疗。全组患者处方剂量范围60~78Gy,中位剂量66Gy。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组问比较采用,检验,Logistic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46.2%,其中1级32例占30.8%,2级15例占14.4%,3级1例占1.0%。相关性分析表明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食管接受的平均剂量、照射野内的食管体积、食管U40、V45,V50、V55、V60、LETT45、LETT50、LET55、LETT60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是≥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照射野内食管体积、食管V40~V60、食管LETT45~LETT60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尤其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对预测放射件食管炎发牛右一窄参考价值。
祝淑钗崔彦莉李娟刘志坤沈文斌苏景伟王玉祥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食管炎剂量体积直方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食管癌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食管癌的预后近年来并未明显提高,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为靶向的治疗方案正越来越多受到关注。全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不同食管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食管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其生物学特性,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做一综述。
封巍祝淑钗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食管肿瘤预后
反义VEGF寡核苷酸联合放射线抑制食管癌细胞移植瘤生长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干扰VEGF表达联合照射对移植瘤的影响,为抗VEGF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食管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只裸鼠分为4组:(1)对照组(2)转染组(3)照射组(4)转染组+照射组。食管癌TE-1移植瘤直径0.8cm时开始实验,照射后反义VEGF寡核苷酸转染。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与肿瘤生长延迟时间,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转染组、照射组、转染组+照射组的绝对延迟时间分别为(3.0±2.6)、(10.1±5.4)和(27.4±3.1)d,标准化的延迟时间为(24.4±3.1)d,对放射的增益因子为2.41。转染可降低VEGF表达。结论VEGF能显著提高食管癌细胞株TE-1裸鼠移植瘤的放射效应。
封巍祝淑钗王玉祥
关键词: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移植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