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6BAD03A10)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金锡朱万泽张秀艳李登煜蔡小虎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天然林
  • 1篇天然林资源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多...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多样性
  • 1篇微生物区系
  • 1篇不同恢复阶段

机构

  • 1篇广西生态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篇蔡小虎
  • 1篇李登煜
  • 1篇张秀艳
  • 1篇朱万泽
  • 1篇王金锡
  • 1篇国政
  • 1篇臧润国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华西雨屏区不同恢复阶段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17
2007年
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探讨了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的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区系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植被恢复5~40a期间,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以恢复到40a植被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较高,分别为1.06×10^6CFUg^-1干土、9.81×10^5CFUg^-1干土和6.8×10^4CFUg^-1干土;真菌以100a次生林较高,为9.01×10^4CFUg^-1干土;植被恢复中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79.06%~93.78%;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占4.61%~11.24%和0.52%~15.38%;(2)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大体上以夏季高,春、秋季较低;放线菌数量为春、秋季较夏季高;(3)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区系和优势种群组成不同,经鉴定有细菌10个属、真菌7个属、放线菌9个属,细菌以无色细菌属(Achromobater)、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出现的几率较高;真菌主要是半知菌类和接合菌类,以木霉属(Trichoderma)、腐霉属(Pyth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犁头霉属(Absidia)分布较为普遍;放线菌9个类群中8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仅有1个类群属于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以白孢类群(Albosporus)、金色类群(Aureus)和灰红紫类群(Griseorubroviolaceus)出现几率为较高;(4)细菌属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恢复初期、30a生次生林和较原始植被为较高。在植被恢复5~50a期间,真菌和放线菌属的多样性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到50a达到最高;50a以后,呈下降趋势,表明植被恢复的30~50a土壤环境更适合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朱万泽王金锡张秀艳李登煜蔡小虎
关键词:微生物区系微生物多样性
西南地区天然林退化原因及恢复对策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我国天然林资源严重退化的实际,以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全面分析西南地区天然林退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退化有政策失误、管理失误、经济贫困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政策失误是我国天然林破坏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天然林恢复的对策与措施。
国政臧润国
关键词:天然林资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