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6B04)

作品数:21 被引量:264H指数:12
相关作者:席北斗魏自民李鸣晓何小松姜永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堆肥
  • 9篇垃圾
  • 8篇光谱
  • 6篇荧光
  • 6篇荧光光谱
  • 6篇有机物
  • 6篇生活垃圾
  • 5篇水溶性有机物
  • 3篇渗滤
  • 3篇渗滤液
  • 3篇解磷
  • 3篇好氧
  • 3篇城市生活垃圾
  • 2篇填埋
  • 2篇稳定化
  • 2篇乌梁素海
  • 2篇污染
  • 2篇无机磷
  • 2篇耐高温
  • 2篇降解

机构

  • 16篇中国环境科学...
  • 13篇东北农业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北京农业职业...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长沙环境保护...

作者

  • 16篇席北斗
  • 14篇魏自民
  • 13篇李鸣晓
  • 11篇何小松
  • 11篇姜永海
  • 9篇杨天学
  • 7篇赵越
  • 4篇何品晶
  • 4篇邵立明
  • 3篇刘鸿亮
  • 3篇苏婧
  • 3篇张冬青
  • 2篇郭旭晶
  • 2篇何连生
  • 2篇于会彬
  • 2篇马文超
  • 2篇魏丹
  • 1篇金泰峰
  • 1篇党秋玲
  • 1篇李英军

传媒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卫生工程
  • 1篇Journa...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光光谱技术在堆肥腐熟度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高温好氧堆肥是世界各国资源化利用固体有机废弃物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堆肥腐熟度是评价堆肥过程及堆肥产品质量的重要尺度。荧光光谱(FS)技术具有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不同来源有机质结构特征的研究,其在堆肥腐熟度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分析了FS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从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同步FS和三维FS方面详实综述了FS技术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物质转化及腐熟度评价中的应用原理及其国内外进展,并对FS技术在堆肥腐熟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祝虹煜何小松吴修所余红席北斗魏自民李鸣晓耿春茂
关键词:荧光光谱堆肥
鸡粪堆肥水溶性有机物特征紫外吸收光谱研究被引量:51
2010年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不同堆肥时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特征吸收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堆肥进行时样品DOM中的非腐殖质物质不断转化为腐殖质类物质,并且腐殖质物质的芳构化及分子量增加,腐殖化程度加大,同时苯环结构上的脂肪链降解成羰基、羧基等官能团。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同DOM浓度(DOC)样品在254与280nm的吸收值SUVA254,SUVA280,226~400nm吸光度的积分A226~400两两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DOC均显著负相关,但以A226~400与DOC相关性最高;253和203nm吸光度比值E253/E203与SUVA254,SUVA280及A226~400均达到显著相关,但与DOC的相关性不如后三者;250和365nm吸光度比值E250/E365及465和665nm吸光度比值E465/E665与其他参数均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DOM稳定度增加,对重金属配位能力增强;在所研究的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参数中,A226~400最能反映堆肥腐熟度变化。
李鸣晓何小松刘骏席北斗赵越魏自民姜永海苏婧胡春明
关键词:堆肥水溶性有机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乌梁素海周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性及其与Cu(Ⅱ)的配位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乌梁素海周边4种土壤的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性以及与Cu(Ⅱ)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具有两个明显的荧光峰(峰A和峰C),且峰A和峰C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2=0.980,P<0.001),表明它们具有类似的结构或相同的来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影响DOM的荧光强度,随着CEC的增加,荧光强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同时,CEC还与有机质的成熟度和结构有关,随着CEC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增强;有机质的荧光指数f450/500值分布在1.55—1.79之间,总体而言,f450/500的值接近于1.6,说明土壤中的腐殖质既有生物源也有陆源,但主要来源为陆源;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两个类富里酸(峰A和峰C)与Cu(Ⅱ)的络合常数依次为lgKA=5.3107—5.8303,lgKC=5.0721—5.7924,配位荧光基团比例fA为44.20%—69.82%,fC为52.25%—81.88%,显示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中荧光基因与Cu(Ⅱ)络合能力较大,能与Cu(Ⅱ)配位的配位基较多。
郭旭晶席北斗何小松于会彬马文超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配位
耐高温解磷菌的筛选及解磷能力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以高温堆肥为原料,通过无机磷培养基筛选、耐高温驯化得到5株耐高温解磷菌,命名为P1~P5.各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40~50℃,其中P1可在35~53℃生长,P2~P5在35~50℃生长.通过50℃高温摇床发酵培养,分别测定了耐高温解磷菌P1~P5的发酵液中ρ(水溶性磷),ρ(微生物量磷),总解磷量和pH.结果表明,在50℃下摇床振荡培养耐高温解磷菌P1~P5,7d后发酵液中ρ(水溶性磷)为30.9~47.6 mg/L,ρ(微生物量磷)为116.4~164.4 mg/L,总解磷量为152.1~201.6 mg/L,发酵液pH明显为酸性,但其与菌株解磷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解磷方面,ρ(微生物量磷)明显高于ρ(水溶性磷),因此ρ(微生物量磷)是分析解磷菌解磷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5株解磷菌均具有良好耐高温能力及解无机磷的生理生化功能.
李鸣晓席北斗魏自民齐瑞江陈健杨天学何小松
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对堆肥有机物质变化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为提高堆肥效率,利用生活垃圾,采用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进行微生物接种堆肥试验,并对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堆肥336 h,与普通接种法(CK)比较,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TSCT)堆肥总有机碳(TOC)、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依次降低6.37%、6.57%;而腐殖质(HS)、胡敏酸(HA)、腐殖化指数(HI)分别增加了8.61%、16.75%、18.40%.通过对胡敏酸分子元素组成分析证实,堆肥后,普通接种法处理胡敏酸分子中C/H、O/C依次增加8.33%、6.25%;而三阶段温度控制法堆肥中胡敏酸C/H、O/C依次增加了18.33%、11.48%.以上结果表明,三阶段温度控制法可明显加快堆肥腐殖化进程,进而提高堆肥效率.
魏自民李英军席北斗赵越刘鸿亮何连生姜永海
关键词:堆肥水溶性有机碳腐殖质
垃圾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荧光谱特性研究被引量:27
2008年
选取不同填埋年限的垃圾渗滤液样品,利用荧光检测技术,分析了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DOM)组成变化。DOM荧光同步扫描光谱表明,在填埋的0~5年,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在较短波长(335,385 nm)的特征峰荧光强度急剧降低,而在5~10年的降低幅度较小。DOM三维荧光光谱显示,填埋0年,垃圾渗滤液DOM产生2个类蛋白荧光峰(Ex/Em=270 nm/355.5 nm和Ex/Em=220 nm/350 nm);而填埋5年后,类蛋白荧光峰消失,形成2个分子结构复杂的类富里酸荧光峰(Ex/Em=330 nm/412.5 nm和Ex/Em=250nm/416.5 nm),表明DOM分子中简单化合物减少,缩合度高的化合物增加。而后随着填埋时间的推移,DOM成分相对稳定,以富里酸类物质为主,但其数量及芳构化程度则呈增加的趋势。以上结果证实,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DOM分子呈复杂化趋势。
席北斗魏自民赵越李鸣晓刘鸿亮姜永海何小松杨天学
关键词:填埋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荧光光谱
耐高温解无机磷菌解磷条件的优化被引量:8
2009年
为提高堆肥中添加难溶性磷的转化效率,对筛选于高温堆肥中的耐高温解无机磷菌株(BL161)解磷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利用正交设计表L25(5^6)选择培养时间,温度,pH,磷矿粉添加量和菌剂接种比例作为参考因素,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解无机磷条件是培养基pH为4.5,磷矿粉添加量与接种量分别为9.0 g/L和7%,于38℃下培养25 d,解磷总量(274 mg/L)达到最大;对温度指标分析显示,该菌株的温度耐受范围较广,在3450℃下均能进行解无机磷活动,38℃为最适解无机磷培养温度;该菌株的耐热性较高,在50℃下能够很好地定植和解无机磷,发酵液中ρ(磷矿粉)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并于培养的第25天达到209 mg/L;极差分析显示,发酵时间对解磷总量的影响最大(R时间=152.2),其他各因素对解磷总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pH〉温度〉磷矿粉添加量〉接种量.
杨天学席北斗栗越妍赵越魏自民姜永海李鸣晓何小松
关键词:难溶性磷正交设计
Release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during bio-dry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被引量:13
2010年
Three treatments were tes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ease concentrat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during the bio-dry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by the aerobic and combined hydrolytic-aerobic processes.Results showed that VOCs were largely released in the first 4 days of bio-drying and the dominant components were:dimethyl disulfide,dimethyl sulfide,benzene,2-butanone,limonene and methylene chloride.Thus,the combined hydrolytic-aerobic process was suggested for MSW bio-drying due to fewer aeration quantities in this phase when compared with the aerobic process,and the treatment strategies should base on the key properties of these prominent components.Malodorous sulfur compounds and terpenes were mainly released in the early phase of bio-drying,whereas,two peaks of release concentrations appeared for aromatics and ketones during bio-drying.Notably,for the combined hydrolytic-aerobic processes there were als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released aromatics in the shift from hydrolytic to aerobic stages.High concentrations of released chlorinateds were observed in the later phase.For the VOCs produced during MSW bio-drying,i.e.,malodorous sulfur compounds,terpenes and chlorinateds,their release concentrations were mainly determined by production rates;for the VOCs presented initially in MSW,such as aromatics,their transfer and transport in MSW mainly determined the release concentrations.
Pinjing He,Jiafu Tang,Dongqing Zhang,Yang Zeng,Liming Shao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Key Laboratory of Yangtz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关键词:BIO-DRYING
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二噁的污染与控制
2007年
以德国为例分析了原生城市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焚烧二次衍生产物、垃圾堆肥产品中二噁污染情况,通过比较中国和德国垃圾成分、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借鉴德国对垃圾处理过程中噁变迁的研究,讨论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过程中噁的污染控制措施。
王沛章骅何品晶邵立明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二噁(口英)焚烧堆肥污染控制
产物接种对生活垃圾水解/好氧复合生物预处理的影响——微生物及水解酶活性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以高含水率混合收集生活垃圾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接种和不接种(对照)情况下,水解/好氧复合生物预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生物预处理过程中,产物接种加剧了水解阶段的酸化抑制效应(水解阶段结束时,接种组和对照组的pH分别为5.2和5.9),减少了细菌数量和降低了相关水解酶活性;产物接种可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繁殖,提高CMC酶、滤纸纤维素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难降解生物质的分解;接种组和对照组总水分去除率分别为63.7%和77.7%,产物接种并没有提高复合生物预处理过程的水分去除效率.
於林中何品晶张冬青邵立明
关键词:生物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微生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